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 年1 月,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累计老年糖尿病患者共4 016例,其中衰弱人数共 711例(17.70%)。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 95%CI:1.08~1.24)、糖化血红蛋白(OR=2.59, 95%CI:1.18~5.70)、营养不良(OR=7.57, 95%CI:6.51~8.81)、抑郁(OR=2.20, 95%CI:1.47~3.30)、女性(OR=3.02, 95%CI:1.68~5.42)、多病共存(OR=1.57, 95%CI:1.35~1.82)、并发症(OR=3.49, 95%CI:1.61~7.53)、认知(OR=2.14, 95%CI:1.30~3.51)(P<0.05)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老年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晓二  程芳  王慧  朱玉平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89-1491
目的 了解本地区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PPUI)的发病情况,探索PPUI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且分娩后6~8周进行复查的单胎产妇4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PPUI分为PPUI组(n=55)和非PPUI组(n=420),采用调查问卷询问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尿失禁相关情况,分析PPUI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PPUI发病率为12.9%,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家族尿失禁史、产次、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会阴侧切、阴道撕裂、产后盆腔训练、雌二醇、孕酮与PPUI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0岁(OR=1.621,95%CI:1.043~2.519 )、产次>1(OR=1.420,95%CI:1.112~1.815)、产前BMI>28岁(OR=2.394,95%CI:1.135~5.051)、阴道分娩(OR=2.332,95%CI:1.097~4.960)、会阴侧切(OR=2.806,95%CI:1.204~6.544)、阴道撕裂(OR=1.719,95%CI:1.128~2.620)、有家族史(OR=1.452,95%CI:1.097~ 1.922)、孕酮(OR=2.323,95%CI:1.263~4.273)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产后盆腔训练(OR=0.617,95%CI:0.421~0.904)、雌二醇(OR=0.558,95%CI:0.359~0.867)为PPUI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影响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措施,预防PP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中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重点及方向。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吉林省、河北省三省22所中学5 000名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分别使用《初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和《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进行健康素养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5个部分。结果 三省中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9.67±10.04)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吉林省(OR=4.15,95%CI:3.03~5.69)及河北省(OR=2.18,95%CI:1.61~2.96)、学校位于郊区(OR=1.25,95%CI:1.01~1.56)、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OR=1.26,95%CI:0.99~1.60)和大专及以上(OR=1.98,95%CI:1.53~2.57)、喜欢接受健康教育(OR=1.99,95%CI:1.45~2.71)的中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更高;高中生(OR=0.50,95%CI:0.40~0.63)以及仅从学校(OR=0.62,95%CI:0.45~0.85)或家庭(OR=0.73,95%CI:0.53~1.01)接受健康教育的中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更低。结论 我国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和学校需要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相同的责任,健康教育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武汉市江岸地区妊娠期妇女情绪障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孕产妇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武汉市江岸区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856例为研究对象,情绪障碍状况评价指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爱丁堡抑郁量表,辅以自制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果 856例调查对象中孕早期244例,孕中期311例,孕晚期301例。孕早期、中期、晚期焦虑发生率分别为6.97%、4.82%、6.64%,可能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2.95%、26.69%、25.58%,抑郁发生率分别为8.61%、9.65%、8.31%,可能抑郁发生率为18.03%、25.03%、23.26%。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收入水平、是否和父母居住、居住环境、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孕期出血史、妊娠期并发症其妊娠期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收入水平、是否和父母居、住居住环境、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孕期出血史、妊娠期并发症其妊娠期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噪音环境(OR=3.256,95%CI:1.565~6.702)、出血史(OR=2.063,95%CI:1.119~3.802)、妊娠合并症(OR=3.497,95%CI:1.779~6.877)为影响妊娠期妇女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中及以上学历(OR=0.283,95%CI:0.109~0.733)为孕妇抑郁的保护因素,噪音环境(OR=5.265,95%CI:1.097~25.254)、不良孕产史(OR=6.027,95%CI:1.571~23.023)、出血史(OR=11.716,95%CI:2.337~9.825)、妊娠合并症(OR=9.149,95%CI:2.240~37.401)为影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武汉市江岸地区妊娠期妇女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状况,其中居住环境及不良孕产史、出血史、妊娠合并症为主要影响因素,需重视妊娠期妇女情绪状况,针对具体因素给予积极干预措施,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需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预防孕产妇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青少年失眠症状与学校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4 966名青少年进行失眠症状和学校表现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青少年睡眠障碍问卷(ASDQ)和学业成绩教师评估问卷(TSAF)分别对青少年失眠状况和学校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5.59±2.04)岁,男性占49.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状与青少年学校表现相关,具体因素有入睡困难与注意力不集中(OR=1.30,95%CI:1.11~1.52,P=0.001)、学业成绩差(OR=1.24,95%CI:1.06~1.45,P=0.007)及人际交往受挫(OR=1.26,95%CI:1.08~1.48,P=0.003);睡眠维持障碍与注意力不集中(OR=1.25,95%CI:1.06~1.46,P=0.007)和学习自觉性差(OR=1.22,95%CI:1.04~1.44,P= 0.017)相关;再次入睡困难与学习自觉性差(OR=1.20,95%CI:1.00~1.45,P=0.048)相关。结论 青少年失眠症状与学校不良表现具有相关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筛查和干预,以促进青少年睡眠健康和学校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在医院医护人员中的患病情况,为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7年某三甲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54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测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患病相关因素。 结果 1 544例体检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8.4%。 男性患病率(44.5%)高于女性(22.2%)(χ2=76.29,P<0.001);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χ2=16.52,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5,95%CI:1.39~2.46)、超重(OR=1.76,95%CI:1.36~2.28)、肥胖(OR=2.61,95%CI:1.62~4.20)、吸烟(OR=1.71,95%CI:1.12~2.62)、高尿酸血症(OR=1.85,95%CI:1.39~2.46)及糖尿病(OR=2.33,95%CI:1.34~4.07)可能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应综合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阜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以阜阳市60岁以上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分别评估患有睡眠障碍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和抑郁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睡眠问题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患者459例,占74.03%。女性、丧偶、独居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入睡时间(OR=1.054, 95%CI:1.009~2.737)、睡眠时间(OR=1.624, 95%CI: 1.380~3.026)、睡眠障碍(OR=1.138, 95%CI: 1.023~2.941)以及日间功能障碍(OR=1.217, 95%CI: 1.190~2.461)是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应对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围孕期相关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武汉市两所医疗卫生机构中确诊的180例武汉市孤独症患儿,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与病例匹配的540例武汉市健康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利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与母亲孕期精神压力(OR=20.118,95%CI:9.812~60.696)、过期妊娠(OR=7.379,95%CI:1.328~40.985)、孕期患病(OR=2.876,95%CI:1.528~5.414)、孕前超重/肥胖(OR=2.309,95%CI:1.184~4.501)、不良孕产史(OR=1.678,95%CI:1.056~2.665)、新生儿窒息/缺氧(OR=4.624,95%CI:1.416~15.105)、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2.712,95%CI:1.711~4.299),父亲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OR=6.511,95%CI:3.878~10.931)有关。结论 围孕期的多种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积极做好围孕期保健,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孤独症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高职院校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8个班级364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与颈椎病相关的行为习惯,颈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表现,颈椎健康教育现状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颈型颈椎病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患有颈型颈椎病学生175人(48.9%)。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每天保持坐位时间(OR=1.32, 95%CI:1.03~1.70)、坐姿(OR=1.69,95%CI:1.07~2.67)、情绪(OR=1.63,95%CI:1.03~2.56)、头颈肩部外伤史(OR=2.52,95%CI:1.09~5.82)、枕头高度(OR=1.93,95%CI:1.18~3.18)、每周运动时间(OR=1.60,95%CI:1.03~2.49)、每天使用手机电脑时间(OR=1.34,95%CI:1.06~1.69)是影响大学生颈椎病健康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当前大学生颈型颈椎病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保持良好的坐姿及进行科学运动锻炼等能够减少大学生颈型颈椎病发生,学校需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流行特征,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14个市州42个区/县52个社区/村13 362名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PHQ-9问卷进行抑郁症状筛查,评定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湖南省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8.7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与子女、老伴和朋友的关系、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健康(OR=0.509,95%CI:0.410~0.633)、常参加娱乐及休闲活动(OR=0.789,95%CI:0.636~0.980)、与老伴关系满意(OR=0.710,95%CI:0.567~0.890)、与子女关系满意(OR=0.717,95%CI:0.588~0.874)、与朋友关系满意(OR=0.711,95%CI:0.590~0.858)、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719 95%CI:0.602~0.860 )、男性(OR=0.790,95%CI:0.690~0.903)、居住城市是湖南省≥65岁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2019年湖南省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关注农村、患病、女性等重点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2.
武玲  王锋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7):851-852
目的 分析40岁以上居民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CA)发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1 050名40岁以上体检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和饮酒、体力活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信息,并收集其体格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计算ACA的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ACA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46.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有无吸烟、不同的饮酒频率和饮酒量、不同频率的体力活动、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有无血脂异常的受访者之间ACA的发生率不同(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60~岁(OR=1.875, 95%CI:1.320~2.663 )、70~岁(OR=1.674, 95%CI:1.176~2.384),男性(OR=1.487, 95%CI:1.030~2.146),吸烟(OR=1.568, 95%CI:1.097~2.242),高血压(OR=1.426, 95%CI:1.011~2.010),糖尿病(OR=1.650, 95%CI:1.155~2.357),血脂异常(OR=1.451, 95%CI: 1.002~2.101)均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院 40岁以上体检人群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较高。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花都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招募住院分娩孕妇进入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3 509名单胎活产儿纳入到本次研究。收集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产妇的一般情况、孕期营养素摄入、环境接触、生活行为方式等信息,计算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8.78%(308/3 509)。羊水过少(OR=3.275,95%CI:2.043~5.250)、孕妇年龄≥35岁(OR=1.712,95%CI: 1.216~2.411),非广州市户籍(OR=1.620,95%CI:1.158~2.266;OR=1.660,95%CI:1.126~2.448 )、孕前低体重(OR=2.300,95%CI:1.515~3.827)、孕期增重不足(OR=2.286,95%CI:1.572~3.326)、孕期经常接触烟雾(OR=5.690,95%CI:1.401~23.104)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糖尿病(OR=0.674,95%CI:0.456~0.996)、孕次多(OR=0.802,95%CI:0.716~0.897)的产妇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是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妊娠并发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SGA的发生,需要制定一个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7年单胎妊娠孕妇的早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获得2013-2017年单胎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早产发生率以及不同因素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7年通州区单胎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1%(1 418/34 726)。其中,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分别占68.8%(975/1 418)和31.2%(443/1 418)。产妇年龄≥35岁(OR=1.314,95%CI:1.113~1.551)、经产妇(OR=1.399,95%CI:1.223~1.600)、男胎(OR=1.237,95%CI:1.100~1.390)、前置胎盘(OR=10.162,95%CI:7.100~14.546)、胎盘早剥(OR=9.201,95%CI:6.596~12.837)、胎膜早破(OR=3.328,95%CI:2.953~3.750)、妊娠期糖尿病(OR=1.232,95%CI:1.082~1.4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283,95%CI:2.755~3.911)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其中,产妇失业或待业(OR=1.159,95%CI:1.003~1.339)、丈夫年龄≥35岁(OR=1.243,95%CI:1.036~1.490)、初次妊娠(OR=1.407,95%CI:1.157~1.710)、经产妇(OR=1.295,95%CI:1.049~1.598)、男胎(OR=1.273,95%CI:1.109~1.462)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35岁,经产妇,男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筛查出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27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24例,感染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在体重(P=0.011)、胎龄(P<0.001)、分娩方式(P=0.014)、有无机械通气(P=0.008)、有无静脉营养(P=0.001)、是否侵入式治疗(P<0.001)等指标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新生儿体重偏低(OR=2.117,95%CI:1.988~2.254);早产(OR=2.077,95%CI:2.009~2.148);剖宫产(OR=1.276,95%CI:1.199~1.359);机械通气(OR=1.699,95%CI:1.621~1.78);静脉营养(OR=2.387,95%CI:2.342~2.433)和侵入式治疗(OR=1.522,95%CI:1.501~1.543)。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采集苏州市1 734名中学生相关健康问题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的中学生抑郁症状304人,检出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4,95%CI:1.440~2.492)、尝试饮酒(OR=2.902,95%CI:2.188~3.849)、曾被家长打骂(OR=2.674,95%CI:2.026~3.530)和过去一周每天至少60 min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0次(OR=3.930,95%CI:2.287~6.753)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53%,应将中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开展防控抑郁症状科普宣传和干预工作,建议根据不同性别、饮酒、运动频次和家庭亲子关系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学生抑郁症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二~五年级小学生认知加工缺陷与不同类型学习障碍的关联性,为其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二~五年级1 905名小学生,采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筛查学习障碍儿童,采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筛查量表(DCCC)了解其认知特征,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存在书面表达障碍(OR=2.70, 95%CI:1.01~7.18)、注意力障碍(OR=4.44, 95%CI:1.50~13.10)和视知觉障碍(OR=2.93, 95%CI:1.35~6.35)的儿童发生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P<0.05)。注意力障碍儿童发生言语型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OR=9.02, 95%CI:1.82~44.84),视知觉障碍儿童发生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OR=4.01, 95%CI:1.59~10.10),注意力障碍(OR=6.06, 95%CI:1.88~19.49)和视知觉障碍(OR=4.61, 95%CI:1.76~12.04)同时存在的儿童发生混合型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结论 多维度的认知障碍与学习障碍的发生相关,其中注意力障碍儿童更易存在言语型学习障碍,视知觉障碍更易存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混合型学习障碍则同时与注意力障碍和视知觉障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宁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民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宁夏学生贫血的干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择宁夏回、汉族7、9、12、14岁四个年龄段3 7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贫血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宁夏中小学生总体贫血患病率为8.1%,回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7%(140/1 615),略高于汉族学生的7.7%(165/2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1)。回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为7.2%,中重度贫血检出率为1.4%,汉族学生分别为6.4%、1.3%。在低年龄组中,回、汉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中,年龄(9岁OR=0.53,95%CI:0.33~0.85,P<0.05;12岁OR=0.51, 95%CI:0.32~0.82,P<0.05)、营养不良(OR=0.63,95%CI:0.45~0.87,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回族学生中,性别(OR=1.65,95%CI:1.15~2.36,P<0.05)、年龄(9岁OR=0.35,95%CI:0.21~0.58,P<0.05;12岁OR=0.54, 95%CI:0.32~0.92,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民族与女生、乡村、12岁、14岁学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针对回、汉族的不同民族差异制定贫血防治措施,建议增加回族学生饮食中含铁食物的摄入,关注贫血间的性别、城乡差异,进而提高宁夏回、汉族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3年3月-2015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3个社区筛查点12 908例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筛查,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患病率主要相关因素。 结果 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为4.06%,男性脑卒中的患病率(5.46%)高于女性(2.89%)(χ2=48.79, P<0.001)。年龄(50岁组: OR=1.72,95%CI:1.23~2.40;60岁组: OR=2.23,95%CI:1.60~3.09;70岁组: OR=3.93,,95%CI:2.81~5.48)、男性(OR=1.74,95%CI:1.38~2.18)、非在婚(OR=1.90,95%CI:1.27~2.84)、无医疗保险(OR=1.51,95%CI:1.21~1,88)、有卒中家族史(OR=2.92,95%CI:2.21~3.86)、饮酒频率(偶尔:OR=0.55,95%CI:0.39~0.79;经常:OR=0.55,95%CI:0.33~0.91)、吸烟(现在吸烟:OR=1.59,95%CI:1.19~2.14;戒烟:OR=2.53,95%CI:1.74~3.70)、口味偏咸(OR=2.41,95%CI:1.96~2.96)、水果摄入不足(OR=1.75,95%CI:1.44~2.14)、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OR=1.28,95%CI:1.04~1,58)、缺乏体力活动(OR=1.32,95%CI:1.04~1,58)、高血压(OR=1.31,95%CI:1.07~1,61)及高同型半氨酸血症(OR=1.69,95%CI:1.37~2.04)与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 结论 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影响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制定干预措施,以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