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球化退火工艺的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对14.9级微合金42CrMoVNb钢球化退火的影响。通过改变球化过程炉冷的冷速、奥氏体化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并通过对各球化退火工艺后的组织和硬度进行观察、测定,结合冷镦实验研究42CrMoVNb螺栓钢中珠光体球化效果。结果表明:冷速较快时,珠光体球化效果不明显;工艺750℃x3h后降至710℃x6h再炉冷到500℃后空冷(降温速率均为15℃/h)的球化效果最好,硬度最低,且塑性满足冷镦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用户加工硬度的特殊需求(硬度≤210HBW),降低6CrW2Si钢硬度,本文利用连轧厂实际辊底式退火炉进行了不同退火温度的退火试验,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退火温度。结果表明:6CrW2Si的退火硬度与退火温度有关,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下降后上升,当退火温度为810℃时,钢材平均硬度值最低(193 HBW左右),球化组织为均匀的球化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王莹莹  杨鹏远 《特殊钢》2015,36(4):59-62
对比分析了 GCr15轴承钢780 15-20°C/h炉冷至660°C的普通连续球化退火和780°C加热,30 °C/h冷却至720 °C 2 h再以20 °C/h炉冷至660 °C的等温球化退火后钢的硬度和组织。结果表明,在相同退火时 间条件下,采用连续球化退火工艺GCr15钢的HB硬度值为184 - 202,球化组织级别为2.0-3.5,采用优化的等温 球化退火工艺,GCr15钢HB硬度值为191 -198,球化组织级别为2.0 ~2.5,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球化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CSP热轧50CrV4带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730~770℃的温度范围内球化退火4~18h时,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碳化物粒径先缓慢增大后迅速降低,球化率逐渐增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化物粒径逐渐增大,730及750℃时,球化率先增大后降低;770℃时球化率逐渐降低。当退火温度为770℃,保温时间为4h时,球化效果最佳,球化率为90.6%,碳化物平均粒径为0.29μm,硬度为202.8HV。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低温轧制工艺、低温+缓冷工艺及正常轧制工艺生产的SCM435盘条的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及退火工艺对SCM435碳化物球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轧制工艺得到的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及少许马氏体组织不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球状珠光体;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温温度及等温时间同样对碳化物球化有较大影响。试验研究得出SCM435退火合适工艺参数:加热温度760℃,保温1.5 h,并随炉冷却到720℃保温5 h,然后随炉冷却到550℃以下出炉空冷。  相似文献   

6.
摘要:临界区等温球化退火是实现高碳轴承钢中片状珠光体球化的主要热处理方式,其将片状珠光体转变为粒状珠光体,改善轴承件的可加工性及组织均匀性。研究了临界区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对低密度含Al轴承钢微观组织演化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承钢钢中高含量Al的添加可以提高临界区等温球化退火温度,缩短球化时间,将珠光体的硬度降低至300HV以下。但是,临界区等温球化保温过程中有石墨颗粒形成,石墨颗粒的产生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球化后钢材硬度,但是部分石墨颗粒在最终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难以溶解进入钢材基体,未溶解的石墨颗粒不仅增加了组织的不均匀性,而且降低了轴承钢硬度。所以,较长时间退火保温的临界区球化退火方式并不适用于低密度高碳高Al轴承钢。  相似文献   

7.
对渗碳齿轮用钢17Cr2Ni2Mo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的等温正火工艺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和布氏硬度计,研究分析了其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保温时间越长,贝氏体含量越少,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越多,布氏硬度越小;同一保温时间下,保温温度越高,贝氏体含量越少,布氏硬度越大。综合考虑,925℃奥氏体化2 h后,再在680℃下保温4 h,17Cr2Ni2Mo钢可获得边部为铁素体+珠光体、心部为铁素体+珠光体+极少量贝氏体的组织,试样硬度为178~195HBW,有利于用户的后续机械加工。  相似文献   

8.
普通的球化退火工艺的缺点是冷却速度慢,生产周期长,效率低.本文分析了T8钢形变球化退火机理并建立了形变球化退火机理.试验通过对试样加热到820~840℃,保温10min后进行热形变处理,然后再将试样加热到700℃,保温60min后随炉冷却.在制得金相观察试样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球化珠光体组织.因此,通过形变球化退火热处理可以达到节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陆荣平 《四川冶金》1993,15(3):50-53,19
本文通过不同加热温度、不同加热时间和不同冷却速度对Cr12MolVl钢脱碳层厚度和硬度值的影响的研究,认为该钢退火组织的硬度主要取决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即取决于珠光体转变的完全程度,并认为,对于密闭性较好、炉内温度较均匀的退火炉来说,840±10℃保温2~4h,以30℃/h的速度冷却至770±10℃保温6~8h,再以30℃/h冷却至540℃的退火工艺是可行的,从而制定了适合于长特第三钢厂生产实际的退火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0.
简化42CrMo钢球化退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2CrMo钢热轧材和Gleeble热模拟试样经球化退火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试样在650~750 ℃大应变量(ε=12)下变形后保温300 s,再经700 ℃×2 h退火后的组织可达到热轧材长时间(≥16 h)退火的组织特征,且硬度低于HV 210。说明此工艺可明显缩短传统球化退火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用户加工HBW硬度值≤269的需要,降低18Cr2Ni4WA钢Φ60 mm材硬度,利用连轧厂实际辊底式退火炉进行了630~750℃5h炉冷至500℃空冷的回火试验,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对18Cr2Ni4WA钢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回火温度。结果表明,18Cr2Ni4WA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下降后上升,当温度为670℃时,钢材平均HBW硬度值最低(HBW238左右),回火组织为均匀的回火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2.
18CrNiM07-6钢(/%:0.17C、0.59Mn、0.24Si、1.56Ni、1.71Cr、0.28Mo)为表面硬化齿轮钢要求正火后钢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较低的HB硬度值。18CrNiM07-6钢连续冷却后易得到高硬度的贝氏体组织。通过实验室高温箱式电阻炉试验表明,870~900℃1 h-640~660℃4 h炉冷至300℃,空冷,该钢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HB硬度值为340~350;而870~900℃1 h,30℃/h至640~660℃,炉冷至300℃,空冷,该钢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HB硬度值为190~210:生产试验表明,30 t Φ 180 mm 18CrNiM07-6钢锻材经900℃10 h,≤30℃/h至650℃25 h,30℃/h至500℃空冷,可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3.
热轧状态下的铁素体不锈钢Y0Cr17SiS综合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加工使用要求,需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750 ℃、800℃、850℃、900℃对Y0Cr17SiS钢Φ11 mm热轧材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00℃2 h空冷退火,Y0Cr17SiS钢组织均匀、无析出物产生,抗拉强度为510 MPa,断后延伸率为36%,断面收缩率为65%,HBW硬度值为171。在不锈钢Y0Cr17SiS 35℃的5% NaCl水溶液的雾腐蚀测试能保持24 h不生锈。  相似文献   

14.
李战卫  于学森  沈奎  张宇  刘卫 《特殊钢》2022,43(2):90-94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SCr440(0.40%C,1.00%Cr)的组织转变行为.从850℃连续冷却时,当冷速≤1℃/s时,转变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达到2℃/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7℃/s时,组织主要以马氏体和贝氏体为主.等温转变时,珠光体转变的温度为550~70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40Cr钢球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双相区球化退火研究了热轧态40Cr钢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奥氏体化温度从760℃提高到800℃,冷却速率从10℃·h-1上升到30℃·h-1,组织硬度随冷却速度呈V形变化,碳化物球化率随冷却速度变化正好与前者相反.奥氏体化温度为760℃,冷却速率为20℃·h-1所得到的球化组织球化率高,且碳化物细小,具有良好的冷成形性能,可大幅度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球化退火过程中离异共析转变机制,控制好球化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冷却速率及保温时间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碳钢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常规双相区球化退火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研究了常规轧制(CR)和控轧控冷(CRC)的中碳钢SWRCH35K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相区球化退火相比,亚温球化退火时碳化物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球化率高,且碳化物比较细小,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成形性,采用亚温球化退火处理可明显地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控轧控冷的中碳钢线材尽管具有比较粗大的珠光体组织,但因有相当部分的珠光体发生退化,其球化退火进程要明显快于细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和周期球化退火工艺分别研究了常规轧制(CR)和控轧控冷(TMCP)的GCr15钢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轧制工艺对GCr15钢组织影响显著;在等温球化退火处理制度下常规轧制(CR)和控轧控冷(TMCP)试样球化效果差别较小;在周期球化退火处理制度下,控轧控冷(TMCP)试样可获得细小均匀的球化组织,其球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轧制(CR)试样,且球化退火时间比宝钢特钢现行的等温球化退火工艺缩短了6 h,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