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131I治疗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了解其辐射水平。方法 25名甲癌患者共服用82880 MBq的131I。患者服药后用X、γ射线测量仪检测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出院后用α、β表面污染仪检测病房表面污染;治疗期间和出院当天对131I治疗场所及办公区进行空气采样,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空气样品,数据处理后得到空气中131I浓度。结果 131I治疗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5~0.46 μSv/h。病房清理前表面污染为0.53~40.1 Bq/cm2,其中马桶最高。患者服药后4 h内,131I治疗场所及办公区走廊空气中131I浓度分别为1.74 Bq/m3和0.66 Bq/m3131I治疗场所排风速率为0.50 m/s。患者治疗期间及出院当天,因通风导致空气中的131I浓度分别较前一天下降29.7%、79.7%和53.3%。结论 该场所外照射辐射水平较低且屏蔽效果较好;131I治疗病房清理前表面污染除马桶略高于标准要求外,其余均低于标准限值;通风是降低该场所空气中131I浓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InSpector 1000便携式γ谱仪及其相应配套软件应用于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的监测中,监测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方法 对谱仪进行刻度并参加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发起的2018年甲状腺放射性碘比对计划,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利用该谱仪分别对北京市与济南市的2家三甲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测量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该InSpector 1000便携式γ谱仪参加国际比对的结果合格。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测量结果显示1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均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33.30 Bq),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测量结果显示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分别为64.05 Bq、160.77 Bq、416.67 Bq、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35.18 Bq),4名被测对象中有3人的甲状腺内监测到131I,其对应的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分别为0.70 μSv、1.77 μSv、4.58 μSv。结论 将InSpector 1000便携式γ谱仪应用于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监测的可行性强,该谱仪在辐射监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在放射防护领域、核应急现场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剂量131I内照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灰度值测定的方法确定低剂量131I(D1)和对小鼠胸腺细胞DNA具有明显损伤作用的131I剂量(D2),然后比较D1+D2组与D2组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差异,D1、D2间隔为12 h。结果 根据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灰度值测定结果,发现D2组随着131I剂量的增加梯形条带清晰度和灰度值依次增加,最大损伤剂量D2是106 Bq/g;D1+D2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梯形条带清晰度和灰度值比D2组明显下降,其中(102+106)Bq/g剂量组与(103+106)Bq/g剂量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梯形条带清晰度与灰度值106 Bq/g剂量组比较下降最明显。结论 低剂量131I内照射能够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131I甲状腺癌治疗住院管理及放射防护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医疗机构贯彻落实相关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书面资料、现场查验、专家访谈、现场快速检测等方法对上海市6家、浙江2家、江苏2家共10家开展131I甲状腺癌治疗的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10家医疗机构131I甲状腺癌治疗平均用药活度110~120 mCi(4.07~4.44 GBq);接受治疗的患者全部入院进行治疗,住院3~7 d;7家开展131I分装,其中6家采用131I自动分装仪;9家病房内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其中8家定期更换过滤;10家病房内都设有专用厕所和淋浴间;病床间设置了屏蔽设施,铅当量最低0.5 mm Pb,最高达10 mm Pb;10家病房都有对讲和监控措施,其中9家有单向门禁,4家病房内设有剂量监测设备;9家对工作场所开展表面污染监测,10家都未开展空气污染检测;10家医疗机构都要求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降至低于400 MBq后出院,其中5家采用探测患者体表外一定距离剂量率进行活度估算;10家都设有放射性污水衰变池,但都未开展定期监测;对病房内表面污染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最高点31.9 Bq/cm2结论 10家医疗机构基本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开展131I甲状腺癌治疗,但在病房建设、放射防护设施设置、患者住院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予以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甘肃省3家甲级医院的20名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开展甲状腺中131I内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方法 使用InSpector 1000型便携式γ谱仪进行体外直接测量法。将谱仪进行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后,对每位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和大腿部位分别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20 s。大腿部测得结果作为体内本底,计算甲状腺131I活度,利用甲状腺131I摄入量,计算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并推算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 3家医院2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其中8人甲状腺中检出131I,占总人数的40%,甲状腺中131I活度范围为:30.29~1271.68 Bq,平均活度为395.39 Bq;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范围是0.33~14.00 μSv,平均剂量为4.36 μSv;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是0.02~0.73 mSv,平均剂量为0.23 mSv。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年待积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必须进行内照射监测的1 mSv限值,但也较为接近,可以适当调整监测周期。考虑到每个周期用药量及治疗病人数量的变化,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量记录甲亢患者服用131I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辐射剂量当量率,为了解、评估131I治疗甲亢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采用电离室巡测仪,随机选取了几例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分别测量服用131I后0 h、2 h、4 h、24 h,48 h距甲状腺部位5 cm、50 cm、100 cm周围产生的辐射剂量当量率,记录测量数据并分析评估对治疗环境的辐射影响。结果 经对甲亢患者服用131I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辐射强度的测量,其辐射剂量当量率与131I的用药剂量、时间、距离等因素密切有关。结论 131I治疗甲亢在总量控制和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并不存在大的辐射安全隐患,确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理论估算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和内照射剂量,与现场辐射监测结果比较,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估算与评价方法。方法 以某一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为例,通过估算工作人员在分装、转移、包装以及转运四个环节工作人员全身和手部剂量率以及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对131I核素的摄入量,全面分析工作人员外照射和内照射剂量。结果 理论估算外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3.23 mSv/a;实测推算工作人员外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1.72 mSv/a,理论估算结果比监测结果保守;工作人员手部外照射受照剂量偏高112.3 mSv/a,约占年剂量限值的1/5;内照射剂量为0.23 mSv/a,占总受照剂量7.1%。结论 放射性药物生产131I项目对工作人员辐射影响分析时,工作人员手部受照剂量偏高,应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加强防护和管理;其次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不容忽视,应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定期对气溶胶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调查市售蔬菜中210Po的放射性水平,评价其对居民的影响。方法 通过市场购买叶菜类、果菜类等14种蔬菜,使用湿式消解与银片自沉积结合的方法测量各种蔬菜中210Po活度浓度水平,与相关文献中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并进行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4种蔬菜中,活度浓度范围在8.34×10-3~1.27 Bq/kg(鲜)。菌类的香菇210Po含量最高,为1.27 Bq/kg,高于其他几类蔬菜,叶菜类210Po含量其次,范围在1.30×10-2~1.74×10-1 Bq/kg,根茎类的两种蔬菜活度浓度范围在1.77×10-2~3.51×10-2 Bq/kg,果菜类六种蔬菜范围在8.34×10-3~6.19×10-2 Bq/kg。经估算居民通过这14种蔬菜摄入210Po的量为24.3 Bq/a,所致内照射剂量29.2 μSv/a。结论 此次调查的市售蔬菜中210Po水平属于正常水平,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雾化固定技术用于控制高浓度131I气溶胶的可行性。方法 对国内某放射性药品生产单位操作131I的手套箱内高浓度131I气溶胶实施雾化固定。测量箱式内131I气溶胶浓度,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手套箱内(289 ±9) DAC和(304 ±6) DAC的131I气溶胶,固定处理120 min后,气溶胶浓度分别降至(21.7 ±2.0) DAC和(26.2 ±1.8) DAC;手套箱内(259 ±10) DAC的131I气溶胶,固定处理180 min后,气溶胶降至(1.80 ±0.18) DAC;固定完成24 h后检测结果表明,没有发生气溶胶再悬浮。结论 雾化固定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有限空间内131I气溶胶浓度,降低工作人员内照射风险,可用于放射性药品生产单位作为处理高浓度131I气溶胶的应急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杭州市9家公立医院核医学基本情况,使用便携式γ能谱仪对26名131I操作人员的甲状腺内照射进行监测。9家医院核医学科共有219名放射工作人员,2020年18F、99Tcm131I使用量分别为213 800、566 866、196 879 mCi; 18名(69.23%)医务人员甲状腺测量活度高于最低探测限,活度范围为<28.22~2 162.04 Bq。提示杭州市公立医院核医学发展已初具规模,131I操作人员存在内照射的风险,相关主管部门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彭玄  拓飞 《中国辐射卫生》2020,29(3):313-317
放射性核素131I是核医学中最常用的核素,也是威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关键核素。目前国内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仅限于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而关于内照射监测方法的研究较少,探讨放射性131I内照射剂量测量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中131I内剂量测量的方法主要为体外直接测量法、生物样品分析法和空气采样分析法三种。本文对国内外人体甲状腺中131I的内剂量测量方法进展进行了梳理与综述,以期为人体甲状腺中131I快速直接测量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1I治疗甲状腺癌是核医学临床的重要内容,131I治疗剂量大,并且具有挥发性,易造成空气污染。在核医学科131I治疗甲状腺癌场所内,空气中131I污染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辐射危害因素。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核医学科131I治疗甲状腺癌场所空气中131I浓度的探测方式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核医学科131I治疗甲状腺癌场所放射防护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碘-125(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辐射水平,探讨关键控制技术。方法 以5家开展125I粒籽植入治疗项目的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卫生学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水平检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等方法,调查粒籽植入涉源工作场所及相关人员的辐射水平;结合源项分析及放射卫生管理经验,根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探讨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结果 不同涉源场所中粒籽植入源运输包装、粒籽植入治疗室和专用病房工作场所各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本底~1.80 μSv/h(病房门处),均小于2.5 μSv/h;35名放射工作人员全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0.20~1.80 mSv,平均为0.42 mSv。结论 不同涉源场所的辐射水平及人员的受照剂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应根据关键控制措施,对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