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阐述余杭4种主要菜稻轮作模式的技术,论述这些模式在解决土地季节性抛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并对菜稻轮作模式开展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菜稻轮作可持续循环发展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嘉善县的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社会概况,提出菜稻轮作制度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技术要点,以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宜宾"三江"河谷丰富的温、光、水、热等资源优势,发挥河谷早春气温回升早而快的特点,发展高效益春提早上市的茄果类蔬菜品种,采用菜稻轮作,突破春提早蔬菜生产育苗和栽培技术关键,通过多年大面积实践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菜稻轮作技术,实现耕地年产粮食7.55 t/hm2、菜稻产值15.84万元/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对受镉(Cd)中度污染的稻田内的6个早稻和5个晚稻品种在4种叶面阻控剂和不同联合安全利用技术处理下稻米Cd吸收积累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晚稻品种试验中,早稻对Cd富集能力较弱,6个早稻品种稻米Cd含量均小于国家标准限量值,其中,甬籼25稻米Cd含量最高,为0.19 mg·kg-1;晚稻对Cd富集能力较强,5个晚稻品种稻米Cd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限量值,其中,甬优15稻米Cd含量最低,为0.42 mg·kg-1。4种叶面阻控剂均可显著降低晚稻对Cd的吸收富集能力,抗Cd富集能力为硒肥>海藻酸>硅肥≈黄腐酸钾。多种安全利用技术联合处理对水稻Cd积累的阻控作用要优于单一技术,“低积累品种+叶面阻控剂+水分管理”的联合阻控技术措施可使中度Cd污染水稻田实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5.
稻菜轮作套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菜轮作是翁源县农民长期应用的耕作技其关键措施是选择适销对路的高产品种、适时播种及掌握简易的套种操作方法.在正常的田间管理水平条件下,稻菜轮作套种技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两种菜稻轮作种植模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稻轮作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基数,促进土壤结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文章重点介绍了茄果类蔬菜——水稻、瓜类蔬菜——水稻两种轮作模式,主要生产技术以及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西南丘陵山区农民科学种田,提高种稻比较效益,结合近年来在重庆璧山地区开展的半旱式稻菜轮作模式研究结果与示范成效,总结了该模式中的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开沟做厢、品种选择、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科学抛栽与合理密植、平衡施肥与高效灌溉、加强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病虫等内容,以期为该模式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昌宁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必要条件,并介绍了田间规划及大棚架设、深沟养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技术措施,以为提高农户种植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绍兴市越城区菜稻轮作的现状,指出其采取的主要做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当地菜稻轮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实际出发,介绍稻菜水旱轮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及技术要点,为推广稻—菜—菜轮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施加钝化剂、叶面肥对大田小麦-玉米轮作Cd吸收转运的影响,实现安全利用类耕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通过大田轮作试验的方式,选用小麦秸秆生物炭、钙镁磷肥为土壤钝化剂,叶面硒肥为叶面阻隔剂,在田间共设置6个处理:小麦和玉米常规种植(CK)、基施生物炭(B)、基施钙镁磷肥(P)、叶面喷施硒肥(F)、叶面喷施硒肥的同时基施生物炭(BF)、叶面喷施硒肥的同时基施钙镁磷肥(PF)。小麦和玉米成熟后对其籽粒、秸秆、根系3部分的Cd含量进行检测,并对耕地土壤的pH值、有效态Cd、全量C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小麦和玉米各处理土壤pH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B处理和BF处理会显著提升土壤pH值;小麦和玉米各处理土壤中全量Cd无明显变化; P处理和PF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各处理农作物籽粒中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叶面阻隔联合土壤钝化技术(BF、PF)的效果更好。较CK处理,PF处理小麦和玉米籽粒Cd含量下降最明显,降幅分别为39.91%、43.51%,BF处理小麦和玉米籽粒Cd含量分别下降了22.58%、33.53%,F、B处理和P处理变化较小,降低效果表现为B处理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成都平原常规粮油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寻求稳定、高产且利于推广的安全种植模式。选取成都平原最常见的6种粮油作物,设置了小麦-玉米轮作、油菜-玉米轮作、小麦-红苕轮作、油菜-红苕轮作、小麦-大豆轮作、油菜-大豆轮作、小麦-水稻轮作、油菜-水稻轮作8种种植模式,在轻中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对各个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产出,以及收获物、秸秆和土壤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前试验区最广泛使用的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和水稻籽粒镉含量均超标,存在极大的生产风险。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的籽粒镉含量最低,均未超标,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经济产出较小麦-水稻轮作模式显著降低。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农田产出效益最大。相比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后,后茬水稻对应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70.2%。综合生产和环境效益,将小麦-水稻种植模式更换为油菜-水稻模式是目前既能保证农民收益又能有效降低重金属镉污染风险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以重金属Cd污染耕地,应用优化施肥、品种替换、水分调控等技术措施开展水稻田间种植试验,探究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强化耕地土壤分类管理的手段。结果表明:种植Cd低积累性水稻品种的条件下,使用优化施肥及水分调控措施对降低耕作层土壤Cd含量效果最好;施用生物炭基有机肥和叶面肥能有效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重金属Cd含量;水分调控对抑制重金属Cd从茎秆向籽粒转运具有较好效果。综合考量,选择优化施肥+品种替换+水分调控的技术组合效果最佳。但各项措施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故安全利用技术的应用推广还需结合农户实际生产情况和需求来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低镉(Cd)污染(Cd为0.35 mg·kg~(-1))稻田改制的农产品安全利用技术,通过双季稻区早-晚稻轮作,玉米-玉米轮作、水稻-玉米轮作和玉米-水稻轮作试验,研究不同轮作制度下土壤有效Cd、作物不同器官Cd含量,Cd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制度下,水稻根、茎叶和稻米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6、1.30 mg·kg~(-1)和0.36 mg·kg~(-1);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Cd的含量分别为0.50、0.12 mg·kg~(-1)和0.03 mg·kg~(-1);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的富集系数平均分别为11.96、4.27和1.19,玉米的分别为1.73、0.50和0.13;水稻的根系向茎叶和茎叶向籽粒转运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36和0.28,玉米的为0.24和0.20;晚稻籽粒Cd含量高于早稻,秋玉米Cd含量高于春玉米;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不影响作物对Cd的吸收;种植玉米比同季水稻略有增产。研究表明,在Cd轻度污染地区,晚稻改种玉米能保障粮食作物安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5.
镉是农田土壤污染较为突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较高的毒性、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对农产品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镉的生物有效性决定了植物根部对镉的吸收。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调控技术成为近年来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评述了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包括原位钝化技术、叶面阻控技术以及农艺调控技术,针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17.
东北设施叶菜类蔬菜镉铅污染安全生产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东北地区设施蔬菜种植业发展迅速,导致菜地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镉(Cd)和铅(Pb)污染,影响了蔬菜的安全生产。本文以保护90%和5%的蔬菜品种为划分依据,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Cd和Pb污染设施蔬菜土壤进行了安全生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中Cd和Pb的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3.53%和20.59%。蔬菜对Cd的富集系数与土壤pH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Pb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菠菜和小白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油麦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弱。小白菜和韭菜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而茼蒿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弱。建议设施叶菜类蔬菜宜产区、限产区和禁产区土壤中Cd的含量分别为≤0.43、0.43~2.88 mg·kg-1和≥2.88 mg·kg-1;Pb的含量分别为≤24.21、24.21~392.31 mg·kg-1和≥392.31 mg·kg-1。设施叶菜类蔬菜对Cd和Pb的吸收富集特征不同,并且在蔬菜样品间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进行宜产区、限产区和禁产区划分对Cd和Pb污染设施蔬菜土壤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田土壤中Cd污染问题突出,其修复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基于超积累植物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根治我国Cd污染农田土壤的热门修复技术,但单一的植物提取技术模式通常无法保障污染地区正常的农耕生产需求,故当地农户对该技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为解决单一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在工程应用推广中的实际问题,提出“高效修复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双赢策略,总结了前人对植物修复技术、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由来及研究范围,综述了现阶段基于超积累植物的间、套、轮作修复模式的研究进展,统计比对了各种植物组合耕作模式对Cd污染农田土壤的综合治理效果,并对今后利用不同种植模式修复Cd污染农田土壤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华中地区麦—稻轮作系统中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季直播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此系统中最佳的氮肥管理模式,为制定合理的氮肥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小麦季3个不同氮处理(施N 0、105和210 kg/ha,分别记作WN0、WN105和WN210),副处理为后季水稻3个不同氮处理(施N 0、90和180 kg/ha,分别记作RN0、RN90和RN180),测定小麦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秸秆和籽粒氮含量。【结果】与其他施氮量相比,麦季施氮210 kg/ha对后季直播水稻的株高、分蘖数、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明显影响,其中WN210RN90处理的各项指标均较高,整体表现较好。在麦稻季均施氮的情况下,系统周年产量表现为WN210RN180>WN105RN180>WN210RN90>WN105RN90,前3个处理的系统周年产量均在13.50 kg/ha以上;结合小麦产量来看,WN210RN180和WN210RN90处理(3.55 t/ha)高于WN105RN180处理(2.79 t/ha)。【结论】小麦—直播水稻轮作系统中水稻生长季应充分考虑前季小麦的氮肥后效,适当降低后季直播水稻的施氮量。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麦季210 kg/ha和稻季90 kg/ha的施氮组合(WN210RN90)为华中地区小麦—直播水稻轮作系统的最佳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是长江中游双季稻主产区,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是该区重要的三熟种植制度。为优化种植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开展了13年的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比较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5种轮作模式的光热资源利用效率、NPK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马铃薯-双季稻模式轮作周年光能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0.16、0.18、0.21 g·MJ-1P<0.05),轮作周年积温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1.24、1.36、1.52 kg·hm-2·℃-1·d-1P<0.05)。各模式轮作周年P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周年N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73.23) > 冬闲-双季稻(69.84) > 油菜-双季稻(68.30) > 黑麦草-双季稻(65.47) > 紫云英-双季稻(60.99);各轮作模式周年K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紫云英-双季稻(70.63) > 冬闲-双季稻(66.10) > 油菜-双季稻(57.58) > 黑麦草-双季稻(56.37) > 马铃薯-双季稻(47.91)。各轮作模式的早、晚稻NPK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晚稻NPK收获指数差异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模式为高投入高产出型,黑麦草-双季稻和油菜-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中产出型,紫云英-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低产出型。综合来看,马铃薯-双季稻模式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