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从地质条件、开挖断面、隧洞施工和洞口工程4个方面筛选出14个二级评价指标, 建立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粗糙集理论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 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推广得到的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四元联系数构建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并结合工程实例莲荷隧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莲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为中度风险, 评价结果与现场调研一致。评价方法能真实反映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提高了隧道工程施工总体风险评价的精度; 评价模型能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提供风险预判, 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地铁车站施工中多指标系统下的施工风险,结合相关规范和地铁实际施工技术,构建开放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底层指标层权重,再逐层计算其余层权重,从而评估工程施工整体风险。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在地铁施工中,周围环境指标风险值最大,并根据评估值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尾矿库进行风险分级,根据尾矿库的安全性能指标和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了风险分级指标及算法的研究。研究得出:尾矿库风险分级指标由尾矿库等级、坝高、汇水面积、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6项组成;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确定了各指标对尾矿库整体风险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尾矿库风险分级模型。以该模型对某地区尾矿库进行了风险分级,为该地区差别化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邻近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顺利实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对其风险评价进行研究,提出包括爆破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爆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与监督4个1级指标及16个2级指标的爆破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熵理论的爆破施工风险评价模型,通过邻近陕京天然气管道刘家嘴大桥桥桩爆破施工应用表明:利用模型能够得出不同指标对爆破施工风险等级的影响程度,进而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分析基础上, 采用模糊数学、解释结构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等方法, 构建了包含环境风险、事故风险、社会风险等方面共19个指标的城市地下矿山地表感知风险评价模型, 建立了城市地下矿山地表感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某城市地下铜矿山地表感知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该铜矿山地表感知的安全风险等级为Ⅳ级(即风险较低状态), 其中影响地表感知风险的关键性因素为地下水化学性指标和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6.
曹新款 《煤炭技术》2018,(3):182-184
为实现高压输电线路铁塔下压煤开采,并保护线路的安全。基于地质采矿条件,从开采沉陷角度,进行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损害情况以及线路各元素的变形情况,并对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N7铁塔移动变形值达到一般建筑物的Ⅰ级损害标准,线路各元素均能满足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的要求,高压输电线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计委1960年的规定,110KV输变电工程应由电业部门投资建设.到七十年代末,由于电力技术的发展,110KV线路逐渐被认为是配电线路;同时,电业系统把投资主要用于大电厂和220KV输电线路的建设,无力按照各用户的需要安排110KV输变电工程.这样,势必影响某些工矿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以孝义县兑镇地区来说,汾西煤矿和孝义铝矿都申请建设110KV输变电工程.电业部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穿越煤矿采空区场地时的建设安全,迫切需要开展沿线塔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山东滕州光伏发电项目110 kV高压输电线穿越王晁、锦丘、滨湖煤矿采空区场地为例,在分析钢塔结构应力和采空区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的9个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以半梯形隶属度分布函数耦合权重排序向量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并将评价结果与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区域实际调查的场地稳定性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采空区稳定性一致,证明了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延伸型高压输电线路场地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对于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场地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穿越煤矿采空区场地时的建设安全,迫切需要开展沿线塔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山东滕州光伏发电项目110 kV高压输电线穿越王晁、锦丘、滨湖煤矿采空区场地为例,在分析钢塔结构应力和采空区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的9个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以半梯形隶属度分布函数耦合权重排序向量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并将评价结果与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区域实际调查的场地稳定性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采空区稳定性一致,证明了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延伸型高压输电线路场地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对于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场地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全是电力建设的生命线。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依然不容乐观。以南京1 000 kV变电站施工为背景,讨论了变电站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提出"明责、知责、履责"的工作要求,在提升安全"红线意识"、强化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从认识上、措施上解决了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管理问题,有助于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子玮  李斌 《中州煤炭》2022,(11):18-23,28
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减少地质损害方面,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设计,分析了当前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生物、土壤等特征;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预防措施,并基于实际地质概况,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最后,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监测技术以及技术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对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矿山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可行性,介绍了矿山土地利用及矿山工程布局概况。基于此,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主要分析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生态环境协调等;并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主要分析了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水土资源平衡及土地复垦质量要求。研究为后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任文会  王真真 《中州煤炭》2022,(10):56-61,67
矿山目前处于露天开采状态,由于多年的粗放式,对原有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阿克塞县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发现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发育不稳定斜坡和土地损毁情况,其中损毁土地面积共计246.87 hm2,并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和土地复垦方法讨论,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企业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研究内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及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提供依据,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对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等。并对其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生产期对露天采场、矿山道路可剥离表土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在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外围设立崩塌、滑坡警示牌,露天采场上游开挖截水沟;在表土场下游设置浆砌石挡土(渣)墙,上游设置排水渠,外围设立滑坡、泥石流警示牌。结束后,在露天采场台阶外侧修筑了浆砌石挡土墙,进行场地平整,植被重建工程;基底平台外侧修筑了浆砌石挡土墙,土壤回覆,植被重建工程;对表土场、工业场地进行了砌体拆除、边坡修整、土壤回覆、植被重建工程;对矿山道路进行了植被重建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预测评估,矿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严重。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矿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确定地质灾害及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作为治理防治对象,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研究可为指导矿山开拓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自然资源和环保主管部门矿政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壤污染及土地资源破坏,分析了设计条件和有关参数选取。基于此,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分为工程修复分区、自然修复单元及治理单元,根据不同单元特性,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措施。研究使当地生态环境与地貌景观得以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立霞  樊子玉 《中州煤炭》2022,(2):66-72,79
宁武县南沟煤矿为地下生产矿井,十余年的开采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得出:现状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裂缝群发育,含水层破坏和地下水位下降,工业场地、风井场地、矸石场、排矸场、道路及洗煤厂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并压占损毁土地严重,采矿区土地塌陷损毁严重等,拟通过地裂缝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工业场地清理,并实施土地平整和客土覆土,再选择合适的土地复垦措施,恢复土地的原有功能,以期为井下煤矿提供生产、修复和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露天开采的废弃大理岩矿山,明确得出:矿区现有63个采坑,18处高陡边坡,3处废弃渣堆,20处石料堆,6处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6处废弃建筑,土地损毁面积297679.41 m2,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基于地质工程情况,采用结构面赤平投影理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9.
杨帆  秦福锋  冯英明  张启慧 《中州煤炭》2021,(4):23-29,36
为了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环境的恶性发展,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主要分析了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以及重复损毁情况。基于此,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了分区。研究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矿区为大型露天开采水泥灰岩矿,矿区面积29038 hm 2,通过调查,确定评估区面积为31393 hm 2。评估区内岩石完整坚硬,总体稳定性较好,区内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露天采场引发、加剧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场整体挖损深度大于04 m,表土层全部破坏,地形地貌损毁程度为重度。分析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方法,首先清理危岩体,预计清除危岩体4 000 m 3;其次采取废渣清理回填+砌筑挡土墙+平整废渣+排水沟工程等工程手段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最后通过露天采场土地复垦、废渣场土地复垦、矿山道路两侧绿化、地表堆土场复垦等工程进行矿区土地复垦。以此缓解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