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面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下游企业缺乏合作与协调。本文界定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系统,运用契约理论和纳什谈判理论,分别构建了政府激励政策下人造板绿色供应链集中优化决策、分散均衡决策和谈判协调决策模型,从而建立了相应的收益分享-成本分担契约谈判协调机制,并基于相关行业和企业经验数据,与传统人造板供应链进行了对比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收益分享-成本分担契约谈判-协调机制能够很好地实现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的协调运营,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负影响和提升运营绩效。(2)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最优利润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谈判协调决策情形下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最优利润均高于分散均衡决策情形。(3)制定有"门槛"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和适当的环境税政策,自建经济林场、选用经济型枝桠材,强化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有助于提高人造板供应链运营绩效。  相似文献   

2.
在碳交易机制下,将交叉持股战略引入到制造商减排决策中,研究供应链企业的减排和定价问题。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集中决策下的决策模型和交叉持股前后制造商与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企业最优决策和绩效,并以数值算例演示了交叉持股和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决策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交叉持股能够改变碳交易价格对制造商减排量的影响,使得制造商的单位产品减排量一定提高,市场需求提高,在一定条件下批发价和零售价降低;当交叉持股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交叉持股能同时增加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并使供应链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回款难及其与用户之间缺乏信任等现象,结合实际中节能服务公司与制造企业采取的不同减排合同机制,分别构建了减排效益分享型合同和减排量保证型合同下企业间纵向持股的三级低碳供应链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减排合同下持股策略对供应链企业决策及利润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并结合案例及数值算例发现,在减排效益分享型合同中,当制造商单独持股节能服务公司时,增加持股比例会使产品减排量和链条上其他成员利润增加,同时低碳产品市场价格增加;当零售商和制造商同时持股节能服务公司时,两公司增加持股比例同样会使企业决策和利润得到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企业大联盟,但该种情形会加大持股比例与企业决策和利润的协调难度。此外,在减排效益分享型合同下,制造商对节能服务公司持股可使环保红利和企业效益均得到增加,建议此种减排模式下的供应链企业实施持股策略;但对于减排量保证型合同,持股策略对各企业决策及利润并无明显改善,因此该种减排合同下不建议企业间采取股权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由数据公司、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在仅知需求均值和方差信息下,建立了集中和分散两种决策情况下的供应链鲁棒优化模型。集中决策下,全体供应链成员共同决定产品零售价和产品生产数量;分散决策下,数据公司作为主方,决定需求信息零售价,制造商和零售商作为从方,分别决定产品批发价和产品订货数量。针对两种决策下的供应链鲁棒优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最优决策,分析了大数据投资成本、消费者异质性需求满足程度等系统参数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进一步,设计了能实现三级供应链完美协调的利润共享契约。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和契约协调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集中和分散决策下,大数据投资成本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投资大数据才有利于供应链成员及系统利润的改善。特别地,与无协调时的情况相比,虽然协调机制下相关系统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及利润绩效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但文中提出的利润共享契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显著改进供应链成员利润且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消费者展厅行为和参考质量效应对O2O供应链动态运营策略的影响问题。分析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制造商分担实体店服务成本决策3种模式下的制造商产品质量策略、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的服务竞争策略,以及品牌商誉变化和企业利润等问题。并进行了价格、实体店访问比例和展厅行为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展厅行为会挫伤实体店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降低品牌商誉,从而损害制造商和实体店的利润水平;而消费者的这种搭便车行为会提高电商平台利润,但由于参考质量效应的存在,其提升空间有限。综合而言,展厅行为对供应链总体绩效不利。应对展厅行为的长期战略有:1)加强上下游的纵向合作,制造商分担实体店服务成本契约,能实现供应链总体绩效的帕累托改进。2)从受展厅行为影响最大的实体店角度,保持线下产品高定价、高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全面提升实体店的品牌溢价能力,获取长久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6.
以供应具有季节性的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由农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TPLP)-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协调问题。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损耗均视为TPLP保鲜努力的内生变量,分别建立了分散与集中决策模式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分散决策模式下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会导致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扭曲,严重影响供应链绩效。针对三级供应链中的两个交易过程,并基于对系统中相关决策变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设计了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并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该组合协调机制可以显著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实现供应链各成员收益的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章结论,并分析了努力水平对不同农产品质量和数量损耗的改善程度(数量/质量弹性)对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决策及协调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鲜活度信息具有供应商私有性,实际供应链中可能存在谎报现象,投资区块链技术可以抑制供应商的谎报行为。本文分析该技术投入前后供应链均衡解的变化,寻求不同情形下区块链技术成本投资阈值,并设计收入共享契约、回购补偿契约进行供应链协调,提出非对称纳什均衡谈判来分配盈余收益。研究表明:合作博弈下,区块链的成本投资阈值、供应链系统收益大小取决于单位产品区块链技术投入成本、交易缩短后的时间及单位产品交易节约成本,与供应链成员的风险规避度无关;三种Stackelberg博弈都存在一个技术投资临界值,且供应商和零售商所能接受的投资阈值不同,是否投资区块链取决于供应商,信息共享度越高越倾向于投资,且投资成本分担比例只影响批发价格。收入共享契约、回购补偿契约协调均使供应链成员收益达到双赢效果,通过非对称纳什均衡谈判能够实现契约协调后动态盈余收益的分配。最后,本研究给出算例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碳交易机制下,碳价格不确定性对发电商的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投资时机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实物期权理论,考虑碳价格不确定性及CCS投资成本递减情况下CCS投资的期权价值,建立集碳捕获-运输-封存于一体的CCS投资时机决策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考虑供应链内发电商与CCS运营商合作的CCS投资博弈模型,分析发电商与CCS运营商在收益转移比例与投资时机之间进行决策的均衡条件。基于上述模型,结合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了CCS投资时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价格波动率、政府对CCS投资补贴系数、CCS技术学习效应以及供应链内部企业间的收益转移比例等都将对CCS投资门槛产生影响,供应链企业应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科学选择投资时机与收益转移比例,以实现CO2减排的同时保证各方的经济利益,保障供应链的协调运行与CCS投资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可控天气与可控的农资投入水平均会影响农产品产出的问题,建立了由一个公司和一个农户组成的两级农产品供应链随机利润模型,比较分析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与分散决策下农户的最优农资投入决策,提出了天气影响产出下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补偿协调策略,在农户决策农资投入水平而公司决策收购价格的情形下,依据整个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天气情况和农资投入水平来设计风险补偿契约。研究表明:在所设计的与天气指数和农资投入水平相关的风险补偿协调契约下不利天气的影响不会改变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状态,并能有效地激励农户通过提高农资投入来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进而增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风险补偿协调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Bayes需求预测更新的供应链合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测误差与提前期成对数线性关系,赶工成本与提前期成分段线性关系条件下,研究了基于Bayes需求预测更新的易逝品供应链合作策略问题.通过建立零售商独立决策的优化模型,讨论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论证了供应链合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三参数的供应链风险分担契约来协调分散决策的供应链,分析了实现供应链渠道协调的条件.并通过数值分析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说明了上述结论以及算法.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供应链契约不仅能够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而且能够通过契约参数的调整,按照供应链成员增值能力的大小灵活划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润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1.
The history of polio vacc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pans 50 years and includes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disease, multiple vaccines, and a sustained significant commitment of resources. We estimated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and assessed the net benefits of polio vaccination applicable at various points in time from the societal perspective and we discounted these back to appropriate points in time. We reconstructed vaccine price data from available sources and used these to retrospectively estimate the total costs of the U.S. historical polio vaccination strategies (all costs reported in year 2002 dollars). We estimat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ed approximately US dollars 35 billion (1955 net present value, discount rate of 3%) in polio vaccines between 1955 and 2005 and will invest approximately US dollars 1.4 billion (1955 net present value, or US dollars 6.3 billion in 2006 net present value) between 2006 and 2015 assuming a policy of continued use of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 for routine vaccination. The historical and future investments translate into over 1.7 billion vaccinations that prevent approximately 1.1 million cases of paralytic polio and over 160,000 deaths (1955 net present values of approximately 480,000 cases and 73,000 deaths). Due to treatment cost savings, the investment implies net benefits of approximately US dollars 180 billion (1955 net present value), even without incorporating the intangible costs of suffering and death and of averted fear. Retrospectively, the U.S. investment in polio vaccination represents a highly valuable, cost-saving public health program. Observed changes in the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estimates over time suggest the need for living economic models for interventions that appropriately change with time. This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s that estimates of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at any single time point may fail to adequately consider the context of the investment made to date and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and other dynamics, and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dynamic modeling.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产品定价是生鲜类农业众筹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及互联网思维构建了生产者组织化联合和消费者社群化聚合、O2O场景产销对接模型和产品阶梯定价策略。研究表明,与传统开放式多级分销模式相比,生鲜农产品通过农场直达家庭的众筹预售在促进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保障质量安全方面优势明显,可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顾客让渡价值并在阶梯价格吸引下“滚雪球”式地为生产者聚集批量订单进行定制化按需生产,进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平台型电商企业纷纷开始凭借其在数智化领域的优势赋能供应链成员,这极大地影响了电商供应链成员的运营决策和收益。本文考察了由一个平台型电商企业和一个线上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在平台型电商企业数据赋能,且线上零售商同时进行数据运用投入的情境下,零售商会在何种条件下接受数据赋能,以及怎样的成本分担机制更有助于发挥数据赋能的作用,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共赢。本文从报童模型出发,运用建模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只有双方数据运用合作所增加的成本较低时,零售商才会选择接受数据赋能。本文还分析了分散决策、零售商分担平台型电商企业的数据赋能成本,以及平台型电商企业分担零售商的数据运用投入成本三种情境下的决策均衡,指出供应链成员的数据运用效率是影响成本分担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平台型电商企业和零售商均倾向于分担数据运用效率高的一方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数百亿风投资金砸向新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的趋向、大把的国家补贴,黄金机遇仿佛唾手可得,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农业变得时髦而炙手可热。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焦虑和阴影依然挥之不去。极少的项目赚钱了,大多数还在亏损的泥沼中挣扎。投资人要对决的,不仅仅是农企管理能力的低下,更多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和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农产品有支付能力的情景,以及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质量安全投入存在正外部性问题。根据农产品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生产商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构建了供应商和生产商质量安全投入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各个参数进行求解分析。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商和生产商的质量安全投入策略与双方质量安全投入的成本收益转化率密切相关,系统演化均衡随着双方质量投入成本收益转化率而不断变化。针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投入中存在"搭便车"问题,政府惩罚力度达到某一阈值才能促使供应商和生产商同时进行质量安全投入。研究结果对政府惩罚策略的制定和供应链成员质量安全投入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在供应商的质量预防投入成本和销售商的质量评价投入成本均为不可观测的信息的情况下,供应商和销售商都可能会发生签约后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减少由此产生的双边道德风险,将供应商提供不合格产品而销售商未能检测出时对供应商的惩罚,及销售商检测出供应商的产品有缺陷时对其施以的惩罚作为激励措施.在考虑了双方的收益目标后,建立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质量控制模型.运用进化规划算法对模型作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引入农业中间消耗品,利用LP方法测算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ATFP,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ATFP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包括:ATFP对数值集中在[6.0,6.5]区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σ收敛;全局Moran's I指数低于0,即ATFP呈现空间负相关关系,其空间集聚效应减弱,但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大部分省市ATF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部分省份明显存在多个峰值,尤以西部地区的省市最为明显;农村人力资本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ATFP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但仅农村人力资本的空间交互作用对本地区的影响显著,即农村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ATFP;农业地位、农业内部经济结构及农田受灾率的系数显著为负,但仅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空间溢出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有机农产品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目前有机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有机市场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农户+餐饮企业"的新模式,并与农户直销模式及农超合作的模式进行比较。结论表明这种新模式能够使得农户和餐饮企业共同受益,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市场形成多种模式并存的有机农产品供应链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资源-能源-经济-环境"构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设计测算指标,改进EBM模型并结合ML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测算并解析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采用核密度函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从时空视域分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规律。结论:一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真实、合理反映农业效率。二是2006-2016年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微幅波动上升趋势,增长的动力源泉在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三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长期内区域差异不会缩小,区域差异的根源在于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四是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空间集聚特性,空间滞后类型对区域转移的稳定程度具有显著影响;"以邻为善"与"以邻为壑"并存;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区域相邻,会降低向低水平转移的概率,但跨界式增长难以实现。政策含义是制定区域差异化的AGTFP增长策略,实现中国农业区域协调、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20.
货架是超市和生鲜便利店的重要资源,不仅具有储存和展示农产品的功能,同时货架空间大小对农产品的销量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产品需求受货架空间与零售价格共同影响的两级农产品供应链,在考虑供应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的情况下,分别对零售商在销售季节来临前和来临后分配货架空间四种分散式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决策与利润进行了分析,并与一体化供应链的最优决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论是在供应商主导还是在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中,零售商在销售季节来临前分配货架空间,相比在销售季节来临后分配货架空间,农产品的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更高,分配的货架空间更小,供应商和零售商均获得更少的利润,相应的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利润更少。因此,零售商在销售季节来临后分配货架空间对农产品供应链更有利。相比一体化供应链,分散式供应链的零售价格更高,分配的货架空间更小,供应链整体利润小于一体化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本文给出了基于利润共享与成本共担的合同对分散式供应链进行协调。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参数变化对最优决策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