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采矿活动频繁,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初步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地裂缝防治、矿井回填、土地治理复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2.
肃北县敖包沟金矿区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切实保护和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减少矿业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肃北县敖包沟金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矿山的开采规模、范围、工程等级、工程布置及矿山开采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易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危岩清理,平硐口采取支护、设立挡石墙、斜井回填、弃渣平复等工程手段,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达到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3.
准确识别和把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解码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常见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其危害、水土污染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四个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解码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更直观地展现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空间的影响,以期增强人们对矿业开发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行列中,也为科学规划矿业开发,匹配矿区环境承载能力等矿业综合监管提供了方向性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类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岩金沟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矿山的开采规模、范围、工程等级、工程布置及矿山开采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易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通过危岩清理,平硐口采取支护、设立挡石墙、斜井回填、弃渣平复、自然恢复、抚育管理等工程手段,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省绿色矿山要求,露天金矿必须全部转入地下进行井工采矿,并对已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基于仓上金矿地质环境背景和露天开采现状,分析了矿山露天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了仓上金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方法,并对矿山转入地下开采后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尾砂回填、边坡防渗、场地恢复等治理措施,既能有效修复露天采矿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又能解决三山岛金矿尾矿库库容不足的问题,降低矿山生产和回填治理成本,提高尾砂资源集约化利用率,同时还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可利用用地,解决金仓街道城市发展空间的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全面收集评估区以往地质资料并进行野外现场调查,分析研究赵官矿井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后,可能引发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赵官矿井属新建中型矿山,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为二级,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使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豫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减轻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修复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对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矿活动没有破坏含水层或对含水层的影响破坏较轻,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大,矿山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程度严重。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场地平整技术、道路技术、排水渠技术、绿化技术、土壤培肥与翻耕、管护技术等。研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8.
胡坤  庞威 《采矿技术》2013,13(2):52-53,67
简述了露天矿区矿业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对诸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山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露天矿山开发及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贵州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况顺达  赵震海 《中国矿业》2006,15(11):49-52
贵州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矿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矿业生产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随着矿业开发的发展,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对全省因矿山开采而诱发或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岩溶石漠化的加剧、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业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矿山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设计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矿区土地复垦、含水层破坏修复、水土环境污染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与管护。研究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超  樊子玉 《中州煤炭》2022,(2):24-28,34
灵丘县国营砂金矿长达50余年的露天开采,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和居民纠纷。通过对国营金矿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环境问题为崩塌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压占和挖损损毁土地等,含水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较轻。消减边坡角形成平台、采坑填埋、堆料场清理、工业场地拆除,覆土,恢复植被;矿山道路恢复为乡村道路等良好的治理措施,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北地区煤层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变形,运用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陕北地区煤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对未来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商南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省商南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是该县的支柱产业。频繁的矿山建设、开采活动是地质环境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由于矿山数量较多、集中性差,以商南县为研究区,构建包括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基础地质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共计16个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区划分为196个4km×4km的评价单元,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数据。基于SPSS20.0软件,利用熵值法计算各评价单元指标权重,并结合集对分析理论计算各评价单元联系度,最后依据联系度将其划分为"严重区""一般区"和"良好区"3类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区。结果表明:商南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北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南部,且南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沟镇、湘河镇、赵川镇等地,以地质灾害、矿渣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及水土污染为主。"严重区""一般区"和"良好区"各占研究区面积的8.16%、46.95%、44.89%。评价结果可为商南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姬彩飞  叶建  许凯 《中州煤炭》2022,(2):109-113,120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避免造成地质环境恶化、消除地质环境隐患,使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矿产资源概况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到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恢复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制定矿山开采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开采布局、实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调控开采总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政策措施,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时对地质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最后,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部署。研究能够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使矿山成为真正的绿色矿山,基本消除了由于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地质方面的影响,使周围的群众能够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矿产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对吴营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现状评估结果表明,露天采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下采空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3个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及较轻区。矿业活动未直接影响区域面积3 112 120 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31%,防治难度较小。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露天采坑防治技术、岩石移动治理技术、工业场地治理技术、矿区道路治理技术、排土场治理技术、硐口治理技术、废渣堆治理技术等。研究为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