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PT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病理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成LM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50例)和NL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50例).对LM组淋巴结转移颈部分区和2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M组中,PTC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特征,探寻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结节最大径、边界、形态、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等特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其AUC为0.785(95%CI:0.721~0.849,P<0.05)。结论 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可辅助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陈创华  方建华  徐陈柯  王炜  孔凡雷  孙虹 《浙江医学》2020,42(21):2320-2322,2334
目的通过分析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证实为峡部PTC86例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根据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4例和无转移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结节平均内径对峡部PT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转移组突破甲状腺包膜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节平均内径是峡部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0.814,P<0.01)。以结节平均内径预测峡部PTC患者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88,最佳截断值为7.9mm,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75.0%。结论结节平均内径以及甲状腺是否突破背膜是峡部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对甲状腺乳头癌患者选择清扫范围至关重要。临床上,弹性成像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恶性肿瘤手段。初步资料显示,其可能有效地筛查出颈部组织的恶性肿瘤,特别是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但目前弹性成像的诊断标准和成像技术存在很大差异,这些研究中包括的转移淋巴结的原发灶各不相同。今后需要在特定的肿瘤患者人群中建立可重复的临床标准。由于PTC具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倾向,故PTC可作为研究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中临床应用的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磁共振成像(MRI)成像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12例患者共120个PTC结节的术前MRI平扫、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病理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49例和对照组63例,主要观察癌结节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边缘、信号特征、强化程度及特点。探讨各MRI成像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癌结节最大径越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癌结节位于峡部,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癌结节侵犯包膜,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癌结节纵横比、边缘、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对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大小、病灶位置及是否侵犯包膜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术前评估PTC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涛  张煜  周天晗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23,45(10):1111-1115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的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虽然PTC的预后较好,但是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预测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有重要意义,而目前临床上的评估手段效能均不满意。近年来,随着精准诊疗理念的提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组学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影像组学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在预测及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上均有很大进展,可明显提高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本文就影像组学结合人工智能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术前PTC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CT检查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方面,术前CT检查、术后病理证实53例患者有明显钙化26例;淋巴结有囊性变22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后病理证实转移者造影模式、造影峰值强度、灌注区、边界、灌注面积同灰阶面积相比、PI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PTC及其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对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154例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甲状腺手术(均行单叶、峡部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且颈部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76例)和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7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常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VTI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54例患者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组76例,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78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年龄大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发生包膜浸润占比、峡部病灶个数、不规则形态结节占比、≥10 mm病灶个数、Ⅱ~Ⅲ级血流等级占比、VTI 6级占比多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包膜无浸润占比、左右两侧结节占比、规则形态结节占比、<10 mm病灶个数、0~Ⅰ级血流等级占比、VTI 3~5级占比均少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极低回声、微钙化、高血流等级与高VTI分级为影响原发性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57、3.059、2.724、2.517,P<0.05).结论:VTI可较为准确的预测原发性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环氧合酶-2(COX-2)和核受体辅激活子5(NCOA5)在PTC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应用。方法 收集117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化检测PTC及癌旁组织中NCOA5、COX-2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分期、中低分化的肿瘤、肿瘤侵犯包膜与PT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COA5蛋白的阴性表达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在PTC高分期、中低分化、侵犯包膜、颈部有淋巴结转移灶、颈部超声周边血流异常信号中与低分期、高分化、未侵犯包膜、颈部无淋巴结转移灶、颈部超声周边血流无异常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X-2的阳性表达和NCOA5的阴性表达模式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PTC临床诊疗及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彩色超声征象(CDU)、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淋巴结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含量(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CDU、FNA-C、FNA-Tg、术前血清Tg、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确定FNA-T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最佳诊断阈值。然后分析术前血清Tg、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Tg抗体(TGAB)与淋巴结FNA-Tg的相关性。  结果  CDU典型转移超声征象的淋巴结中,FNA-Tg的准确率为100%;CDU非典型转移超声征象(淋巴结皮质厚度不均匀,皮质厚度≥2 mm)的淋巴结,FNA-Tg准确率为88.9%,优于CDU和FNA-C;淋巴结FNA-Tg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阈值为2.57 ng/mL;淋巴结FNA-Tg与血清Tg、TGAB无相关性(P > 0.05),而与TSH有相关性(P < 0.05)。  结论  CDU显示颈部淋巴结典型转移征象PTC患者结合CDU征象、淋巴结FNA-C、FNA-Tg,可准确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DU显示颈部淋巴结非典型转移征象(皮质厚度不均匀≥2 mm)的PTC患者应引起注意,淋巴结检查FNA-C和FNA-Tg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形成临床治疗PTC患者颈淋巴转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斌  陈蕊  王圣应  彭梅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2):195-198,262
目的 探寻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拟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头颈乳腺外科收治的208例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PTC首发病例的超声、病理及临床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P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病例。术后常规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3.44%(177/241)。与颈侧区淋巴结无转移的PTC患者相比,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年龄偏小,多为女性,癌肿直径较大,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超声及CT检查积分更高。而BMI指数、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及甲亢病史对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患者为年轻女性、超声及CT检查积分≥4,并术中病理提示癌灶直径≥2.0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等于5枚时,应高度怀疑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纳入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P TC患者血常规标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前的NLR比例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总共211例病人纳入此次分析,其中有50(23.7%)例患者术后出现侧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术前外周血NLR高于2.6是P TC患者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是P TC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影响因素.NLR高于2.6的病人术后复诊过程中需要常规检查侧颈部淋巴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 RADS)预测伴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1例伴HT的PTC患者,依据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并根据声像图表现分别进行Kwak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wak TI RADS)和ACR TI RADS分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肿瘤最大径、纵横比、ACR TI RADS分值的ROC曲线,评估各预测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纵横比、ACR TI RADS分值与伴HT的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肿瘤最大径、ACR TI RADS分值、纵横比>1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69、1.392、2.765, P均<0.05)。肿瘤最大径、ACR TI RADS分值、纵横比>1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 CI:0.849~0.925),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5.0%。结论:ACR TI RADS分值是伴HT的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与肿瘤最大径、纵>1横比联合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S)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CLNM)术前诊断的超声特征,评价其在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  方法  选取8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TC手术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并获得126枚淋巴结超声检查资料。经术后病理证实,81枚为PTC转移性淋巴结,45枚为未转移性淋巴结。观察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US、CEUS及联合应用对PTC患者LCLNM的术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US检查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淋巴门消失或偏移、皮质回声为非均匀低回声、内部存在团状高回声及钙化,血流类型多表现为周围型和混合型,血流分级多为Adler2级和3级,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EUS检查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向心型和Ⅱ型,其次见于Ⅲ型; US与CEUS联合应用对于诊断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US或CEUS单独应用。  结论   术前US与CEUS联合应用能提高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可以在临床上为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前制定淋巴结清扫术及手术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I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VI区淋巴结清扫治疗的cN0期PTC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结果全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隐性VI区淋巴结转移14例(36.84%);经5年以上随访,生活质量均良好,3例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89%),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结论cN0期PTC行VI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病理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及近期预后的关系,为术中颈淋巴结清扫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220例PTC患者的病理及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各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近期存活情况的关系。结果PTC各组织学亚型中,包膜外型(78.95%)、滤泡型(71.43%)、弥漫硬化型(58.82%)的转移率均高于柱状细胞型(41.46%)、高细胞型(29.41%)、微小型(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6~8.11,P〈0.05或P〈0.01)。PTC患者术后3年病死率为3.18%,包膜外型(10.53%)、弥漫硬化型(5.88%)、滤泡型(4.76%)、柱状细胞型(3.33%)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高于微小型、高细胞型和其他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6~5.02,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各组织学亚型中,以包膜外型、滤泡型、弥漫硬化型的转移率较高和预后较差,而包膜内型、微小型、高细胞型的转移率较低,预后较好。参照组织学亚型对术中进行颈淋巴结清扫与否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易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57-160,167
目的 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实时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98例甲状腺可疑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特征的分析,并分别对结节周边与中心感兴趣区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包括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灌注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CEUS定量参数(包括结节周边峰值强度、周边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未转移组(P < 0.05),结节大小、结节内钙化类型、与被膜的关系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不同,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