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电针刺激疗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VAS评分及SRS-22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脊柱侧弯术后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有氧耐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电针刺激疗法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 d,观察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VAS评分及SRS-22评分情况。  结果  2组患者首次站立时间[(2.92±0.33)d vs. (3.87±0.41)d]、首次站立持续时长[(9.34±1.22)min vs.(6.97±1.32)min]和治疗30 d后左右侧屈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疼痛、自我形象、活动功能、心理健康、治疗满意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治疗7、30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47±0.82)分vs.(5.75±0.67)分,(3.21±0.36)分vs.(3.9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电针刺激疗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康复作用,能有效降低VAS评分、提升SRS-22评分值,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5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围术期采用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医护一体化预见性护理模式,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25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6.72±0.79) h vs. (10.20±0.82) h]、术后下床时间[(6.88±1.00) h vs. (10.84±0.75) h]、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1.44±0.51) d vs. (2.40±0.65) d]、术后静脉输液时间[(3.40±1.12) d vs. (5.04±1.06) d]、住院时间[(6.52±1.05) d vs. (8.00±1.15)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878,P=0.027)。  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围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包括术前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禁食禁水时间;术中限制性输液;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拔管、早期运动锻炼、疼痛管理等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术前1 d),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73±1.65)h、(12.78±1.43)h和(3.71±0.4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61±2.38)h、(21.06±2.45)h和(5.03±0.6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9%(P<0.05)。  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欢  霍蕊  许婉红  李慧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624-1627
  目的  探讨动态交替式气垫床联合营养支持对外伤性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PI)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外伤性危重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行营养支持联合动态交替式气垫床护理,对照组患者行营养支持联合喷气式气垫床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PI前期表现发生率、PI发生率、昏迷与健康状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压力性损伤,对照组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1期3例,2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0)。2组患者Braden评分在时间、组别、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5、7 d时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13.87±1.18)分vs. (13.11±1.38)分; (14.79±1.80)分vs.(13.73±1.86)分,均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8.11±1.74)分vs.(6.83±1.43)分]及APACHEⅡ评分[(16.68±3.01)分vs.(19.16±3.26)分,均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营养支持联合动态交替式气垫床对外伤性危重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结论  营养支持联合动态交替式气垫床对外伤性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提高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测定或评估患者咀嚼能力、牙齿咬合力、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1.59±1.27)d vs.(16.94±1.45)d]和骨折愈合时间[(41.28±4.09)d vs.(49.62±4.3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1.543、10.579,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和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01),而2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HAMA和HAMD评分、PI、DI、GI和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33%,11/60,χ2=5.175,P=0.023)。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周期,提高术后早期下颌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口腔卫生健康状况,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合肥京东方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理念)和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疼痛情况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VAS评分),活动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00% vs. 18.18%, P < 0.05),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0.67±0.65)分vs. (2.67±0.48)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5.84±0.71)d vs. (11.90±1.42)d, P < 0.05],膝关节术后活动度较对照组高[(92.48±2.42)分vs. (79.27±2.85)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膝关节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予以VSD术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换药次数[(4.19±0.71)次vs. (2.43±0.42)次]、创面愈合时间[(26.62±6.31)d vs. (20.57±5.12)d]、创面愈合治疗费用[(3 245.86±254.39)元vs.(1 628.09±103.54)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从81.64%提升至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2组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1.93±0.46)分vs. (6.98±1.41)分],肿胀周径明显缩短[(1.21±0.15)mm vs. (12.91±0.19)mm],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90.24±5.09)分vs. (65.28±2.61)分],且优于对照组[(4.02±0.86)分、(4.12±0.18)mm、(78.59±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VAS评分,缩短肿胀周径,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愈合治疗费用,同时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于嘉兴市中医院普外科就诊的年龄为1~12岁的72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纳入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观察组采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 观察2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复发率以及应激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71, P=0.03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所缩短[(13.63±3.66) min vs.(16.25±2.17) min, (3.38±0.65) d vs.(4.06±0.23) d, 均P < 0.01]。术后观察组患儿的皮质醇、IL-6、IL-10水平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儿术后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结论  应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 降低应激反应, 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8年5月—2021年5月龙游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和2~4周进行康复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康复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1±1.87)分vs.(8.95±2.09)分,P<0.05];2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3.06±6.34)分vs.(64.15±4.78)分,P<0.05];2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8.35±6.83)分vs.(57.11±7.29)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71.11%,P<0.05)。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于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老年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60岁),全部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护理中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98例SU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2周后,对比2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随访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1.52±0.11)次vs. (3.06±0.18)次]、ICIQFLUTS评分[(35.12±1.62)分vs. (40.65±2.5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5±5.49)分vs. (70.16±3.84)分],且2组社交限制评分[(20.62±3.62)分vs. (14.28±1.64)分]、日常生活限制评分[(35.62±4.85)分vs. (30.16±2.22)分]、心理影响评分[(40.52±4.55)分vs. (33.25±2.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知信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SUI患者尿失禁症状,降低漏尿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