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重耐药菌是指一种细菌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集中治疗、抢救的综合场所,仪器设备较多,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免疫力低,多重耐药菌对ICU患者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1],而且易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的使用,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而引起内源性感染增加及耐药菌的产生[2].我院ICU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现象普遍存在,给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现将我院ICU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一共收住的15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由于肺炎克雷柏菌感染可造成患者住院费用的增加,治疗效果不好,死亡率就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医疗过程中,作为一名ICU护士接触患者时机最为频繁,现将对感染肺炎克雷伯患者护理体会进行总结,进一步改善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ICU与非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非发酵菌总构成比为40.67%(61/150);非ICU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95株,非发酵菌总构成比为17.98%(89/495)。ICU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患者(χ2 =33.20,P<0.01)。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21.33%)、铜绿假单胞菌(17.33%)、大肠埃希菌(12.67%);非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20.61%)、大肠埃希菌(17.9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0%)。ICU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较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ICU与非ICU患者耐药差异较大。结论ICU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其感染的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3.
总结30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进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环境消毒、严格处理患者用后的医疗物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ICU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和交叉感染,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梁颖  费丽萍 《现代保健》2010,(28):144-145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治疗较多,住院后极易合并获得性细菌感染。笔者所在医院ICU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极易在ICU流行,而且该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高风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FME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筛选出的高风险事件为患者过多需加床,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实习生和轮科生隔离意识薄弱。干预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89/1 861),干预后为2.08%(34/1 63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8.76,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1%,低于干预前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可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和ICU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并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策略,为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5—12月该院ICU120例患者的28份培养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数量、种类和感染部位。结果 28份培养标本共培养出病原体25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1株,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氏菌(100.0%)、鲍曼氏不动杆菌(83.3%)、大肠埃希氏菌(80.0%)和铜绿假单胞菌(75.0%)为主,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61.9%)、血液(19.0%)和泌尿道(14.3%)。结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原体分布,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入住该院综合ICU治疗并使用过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监测,转出ICU的患者到相应科室监测48 h。结果监测期间ICU入住患者638例,其中300例使用呼吸机,呼吸机使用率为47.02%;发生VAP 48例, VAP发生率为16.00%。共分离病原体52株,以鲍曼不动杆菌(14株,26.93%)、铜绿假单胞菌(8株,15.39%)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3株,分别占5.77%)为主。1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对米诺环素仅1株耐药,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85%。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0%。结论该院ICU 发生VAP的患者分离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应针对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监测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市38家三级医院的ICU进行现场评估。结果38家三级医院中有35家医院的ICU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监测;监测占首位的多重耐药菌排名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79.0%的ICU单人间病房数量不超过5个。78.9%的医院基本能做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普通患者分开管理。结论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是ICU最常见的病原菌。医疗资源不足加大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吴莉 《现代保健》2013,(9):124-125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的685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结果:685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9例,感染率为23.21%。ICU为危重患者集中治疗和抢救的地方,医院感染因素与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严重、医务人员在抢救工作中无菌观念不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不强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的科学管理,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2016年-2017年住院治疗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住院患者2 151例,发生医院感染299例,感染率13.90%;2017年医院感染率为15.36%,高于2016年感染率1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感染主要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率为7.2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0.5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4.83%。共检出469株病原菌,其中,多药耐药菌占到65.25%,以碳青酶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居首位;主要以痰液检出为主占到72.88%。结论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多药耐药菌为主,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和多药耐药的防控,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传染病危重患者院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感染的风险模型,在获取病原学检测结果前预测患者院内 MDROs 感染的概率,及时开始经验性多耐药管理,降低院内传播风险。方法 对2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寻找影响 MDROs 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 ROC) 曲线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11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得到一个包含留置动脉导管、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培养出耐药菌前抗生素使用种类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天数共 5 个变量的模型,模型的误判率为25.7%,说明模型的预判效果较为理想。留置动脉导管、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培养出耐药菌前抗生素使用种类、ICU 住院天数及联合因子对传染病危重患者携带 MDROs 预测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15、0.553、0.599、0.609、0.702 和 0.751,联合因子的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留置动脉导管、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培养出耐药菌前抗生素使用种类和 ICU 住院天数及其联合因子可作为传染病危重患者携带 MDROs 风险模型的观察指标,联合因子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因。方法183例危重病患者均来自于2004年1月~2006年4月入住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患者。结果183例危重病患者中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25.68%。年龄愈大、住院时间愈长、采用手术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肺部感染率愈高。结论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合并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医院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影响医院感染因素差异.结果 4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17.39%,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10个变量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实施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高、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其OR值分别为3.29、3.04、2.94、2.4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改善老年患者的自身状况、加强危重患者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万晓珍 《现代保健》2014,(36):105-10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改善医护人员感控意识,强化护理干预以减少ICU获得性院内感染(IA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6月的11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119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菌状况以及IAI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耐药菌状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IAI发生率分别为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性IAI发生率分别为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IA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两年的重症监护室(ICU)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住院病人中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与年龄、意识状况、卧床时间均有相关关系;70例患者中共收集到55株致病菌,培养阳性率78.57%,70例患者中,59例康复出院,占84.29%;11例死亡或自动出院,占15.71%。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以免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吞咽功能碍障者三天后应给鼻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建ICU启用后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为ICU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8月23日-2010年8月22日入住新建ICU时问>48 h患者的各种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新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2.6%;所有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8.5%,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占23.6%,铜绿假单胞菌占20.8%,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8.7%,革兰阳性菌占5.5%,真菌占16.0%,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8.2%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9.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类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敏感率>90.0%.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新建ICU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ICU医院感染的治疗首先需覆盖革兰阴性菌,根据药敏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若考虑存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氟康唑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了解易感部位和常见病原菌,警示医务人员要加强过程管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方法设计调查表格,运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48h后至出重症监护病房48h内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病原菌位于前10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类产碱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0.69%、17.24%、8.62%、8.62%、8.62%、6.90%、3.45%、3.45%、3.45%、3.45%。结论加强重症患者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管理,针对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成年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随机排列表将122例随机血糖>11.1mmol/L、住ICU≥5天的重症患者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IT组,n=58)和传统胰岛素治疗组(CIT组,n=6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住ICU期间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ICU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与CIT组相比,IIT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9.01±5.28)天vs.(15.29±7.75)天,P<0.05],感染发生率(29.31%vs.43.75%,P<0.05)、MODS发生率(39.66%vs.54.69%,P<0.05)、ICU病死率(27.59%vs.45.31%,P<0.05)和ICU医疗费用[(15.04±9.77)万元vs.(28.68±10.47)万元,P<0.05]均明显降低。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及治疗ICU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ICU病区的清醒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从入住ICU第一天开始,对照组按危重病人传统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实施认知、心理、行为、环境几方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实验组发生ICU综合征主要症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减少,在ICU平均住院时间短,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论实施可行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发生ICU综合征后也可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科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EDRAB)和泛耐药铜假单胞菌(EDRPA)敏感药物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收集2011年1-3月从骨科ICU患者分离的EDRAB及EDRPA各6株,分别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DNA-RAPD)分型技术对患者分离株调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泛耐药菌用K-B法和仪器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认.结果 EDRPA和EDRAB存在交叉感染,EDRPA和EDRAB对多黏菌素均敏感,EDRPA对米诺环素敏感;采取手卫生等控制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后,无其他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对控制泛耐药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感染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和联合有效抗菌药物,对控制泛耐药感染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