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998-2018年陕西省麻风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病历资料,对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和病例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18年陕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共计47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70/10万,年平均患病率为0.305/10万;病例平均发现年龄为46.71岁;男女比为2.46:1;多菌型(MB)399例,占83.6% ;II级畸残共148例,畸残率为31.03%;新发现病例平均延迟期为62.01个月。结论: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和高龄化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的监测,减少传播和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13/10^(5)降至0.06/10^(5),年均下降7.1%;共发现新发麻风病例499例,其中男333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4.16±16.87)岁,儿童病例12例(2.4%);2级畸残98例(19.6%),平均延迟期为27个月,早期发现比例为31.9%。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347例,占69.5%),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8.8%,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27.3%。14个市均有新发病例报道,百色、河池、崇左3个市报告的病例数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1.9%。结论: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但新发病例的平均延迟期较长,需加强接触者检查、皮肤科医师培训等工作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勐腊县近60年麻风流行趋势变化及防治效果,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2016 ~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计算麻风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儿童麻风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1956 ~2015)年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386例,其中多菌型185例,少菌型201例;累计临床治愈337例,(92.08%),无复发病例.发病率由最高年段(1961 ~1965)年的10.61/10万,降到(2011 ~2015)年的0.28/10万,下降了97.36%.发现率由最高年段(1981 ~1985)年的11.27/10万,降到(2011 ~2015)年的0.84/10万,下降了92.55%.患病率由最高年份1983年的13.29/万,降到2015年的0.17/万,下降98.72%.儿童麻风构成比为10.62%,平均发病年龄30岁,Ⅱ级畸残率年均41.45%,平均延迟期27个月.结论 勐腊县麻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降为低流行区,但距离消除麻风病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1989~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国近10年来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989~1998年全国各县、市的22437例麻风现症病例初诊登记个案资料,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提供数据.结果1989年全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为46 .49%,到1998年为32.31%;Ⅱ级畸残比由1989年的25.55%,到1998年的20.23%;有18个省(市)畸残比超过40%.畸残者中,Ⅰ、Ⅱ级畸残分别为37.86%和60.64%,另1.5%为仅有脱眉、面瘫、塌鼻等其他畸残,Ⅱ级畸残人数超过50%的有25个省(市).年龄在15岁以下的畸残比为24%,15~65岁者为39.85%,65岁以上者为53.33%.麻风病期在2年以内发生畸残比为29.85%,超过2年和5年者为48.82%和61.17%.有过麻风反应发生畸残比为52.9 %;神经损害3条以上者发生畸残比为46.1%.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28.99%)明显高于多菌型(22.04%).结论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较高,近10年虽有下降,但其程度无变化.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畸残比差异非常明显,与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发现患者,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有效处理及控制麻风反应是预防新发患者发生畸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间麻风病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 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0-2018年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情况。方法:对1990-2018年11010例新发麻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2647例,2级畸残率24.04%。4006例少菌型患者中2级畸残者1294例(32.3%), 7004例多菌型患者中畸残者1353例(19.3%)。对其中的2202例畸残者进一步分析,单侧和双侧眼部畸残分别为138例和184例,手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742例和430例,足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384例和144例。结论:少菌型(PB)比多菌型(MB)麻风患者畸残比例更高,手部畸残明显高于眼部和足部,手部和足部畸残常呈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病例资料,对麻风患病率、新发率、复发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发现方式、传染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汉中市2010-2022年共发现麻风患者88例,其中新发79例、复发9例,年平均发现率0.20/105,年平均患病率0.86/105。新发病人数和新发率除2014年稍微有所反弹外,其余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数最多的为洋县、宁强县,其次为城固县、勉县。新发病例男女性别比2.59∶1,平均发病年龄(47.94±13.12)岁,中年居多,以农民为主。多菌型占97.47%,MB∶PB为38.5∶1,2级畸残率40.51%,平均诊断延迟期65.73个月,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发现(占48.10%)、自报和他报(34.18%)为主,传染来源不明者占63.29%,家族内传染者占29.11%。结论: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新发病例存在诊断延迟期长,畸残率高,传染来源不明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1996~2015年麻风病例流行学特征,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2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年来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地区分布不均衡,南雄市新发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64.46%。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58.75±64.31)个月,以多菌型为主,占73.08%,2级畸残比为23.08%,出现2级畸残者的病期显著长于无畸残者(t=2.16,P<0.05)。病例发现以门诊发现等被动发现方式为主,约占67.31%。结论:近20年来韶关市麻风流行状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5-202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整理贵阳市2005-2020年新、复发麻风患者的详细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病例的一般情况和就诊次数、麻风反应、残疾情况、传染源、发现方式和型别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贵阳市2005-2020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169例,年均发现率0.260/105,总体呈下降趋势,复发病例7例,其中3例是联合化疗后复发(42.86%),4例为DDS单疗后复发(57.14%)。169例患者平均年龄(41.88±16.75)岁,儿童病例(14岁及以下)6例,占新发病例的3.55%,MB∶PB=2.13∶1,平均2级残疾比为32.54%,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31.36%。影响畸残的主要因素为麻风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低、不同传染源、不同的发现方式和麻风型别。结论:贵阳市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残疾发病率高并且还有儿童病例(14岁及以下)出现,麻风疫情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1995-2020年浙江省麻风流行特征,为“十四五”麻风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浙江省各地上报的各类麻风疫情报表、国家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浙江省1995-2020年所有新发麻风病例、可疑症状监测系统以及浙江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终期评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20年浙江省新发现麻风病例493例,年平均发现率0.04/105,患病率0.19/105,均呈下降趋势;2011-2020年新发病例与1995-2010年相比,平均年龄小,户籍分布以流动人口病例为主;新发病例五级分类法以LL最多(33.87%);联合化疗多菌型占比由72.41%上升到93.68%,平均延迟期由34.1个月降至20.7个月,早期发现比由46.71%上升到70.69%,皮肤科就诊者占比由80.56%上升到91.95%;新发病例完成治疗率89.7%,2015年后新发病例中未出现氨苯砜综合征。结论:浙江省麻风流行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人口流动造成的输入性病例,导致难以发现和监测等问题,因此需继续加强麻风可疑症状监测、完善防治网络、稳定防治队伍及加强麻风核心知识的宣传,尽早发现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麻风新发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及疾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新发病例55例,年均发现率0.276/10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主动发现病例仅为21.82%,2年以上延迟诊断病人占比高达50.91%,新发病人II级畸残总体比高达25.45%。结论:广元市近8年新发病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主动发现病人,缩短病人延迟诊断时间,降低新发病人II级畸残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连云港市2000-2019年麻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汇总整理连云港市2000-2019年麻风病例资料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9年连云港市麻风年均患病率0.37/105,呈下降趋势.各县(区)中灌云县年均患病率最高为0.55/105.全市麻风报告病例中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江苏省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效,为开展新阶段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 方法:收集、总结、分析规划期间历年工作资料及数据。结果:2020年末,全省全面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其中新发麻风人数、现症病人数和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等关键指标分别由2010年的36例、184例和36.11%下降至2020年的6例、60例和16.67%,创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历史新低,且实施过程中创新了多个有效的麻风防治方法。结论:2011-2020年,江苏省麻风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下降态势,并不断探索低流行形势下麻风防治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消除麻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麻风病疫情监测年度报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 全国共累计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2 697例, 其中儿童46例(1.71%)、女性894例(33.15%)、流动人口374例(13.87%)、多菌型2 443例(90.58%)和2级畸残患者546例(20.24%);发现复发患者203例。到2020年底, 全国登记现症麻风病患者1 893例, 较2010年(6 032例)减少68.62%;36(1.2%)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10万, 新发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患者72例(17.73%)。结论 2016—2020年我国麻风病报告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稳步下降, 麻风病继续保持整体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