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后纵隔施行贲门癌根治术.方法对1993~2003年经腹采用管状吻合器进行纵隔内食管胃(空肠)吻合的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贲门癌时,在癌灶以上5cm切断食管,无切缘癌残留;无手术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经腹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后纵隔施行贲门癌根治术。方法:对1993~2003年经腹采用管状吻合器进行纵隔内食管胃(空肠)吻合的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贲门癌时,在癌灶以上5cm切断食管,无切缘癌残留;无手术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经腹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6例经腹手术的胃底贲门癌及70例经胸手术或胸腹联合手术的胃底贲门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种不同手术径路均无吻合口瘘,标本经病理证实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经腹手术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胸或胸膜联合手术者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结论 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效果好,可避免经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创伤小,安全性大。只要适应症掌握恰当,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就能避免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胃上部癌经腹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根治胃上部癌的手术适应症及对本术式的评价。方法回顾总结1994-2004利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经腹根治手术的125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性较好,但亦有局限性。结论经腹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上部癌、食管侵犯≤2cm者以及BormannⅠ、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微波凝固(MCT)治疗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MCT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胃镜内MCT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54%.经1年随访,研究组生存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45.15%(P<0.05).结论 针对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胃镜下MCT是治疗食管与贲门-胃底癌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并发症。方法:作者设计了食管胃部分切除后胃底成形再造术重建消化道,同期经胃切口行幽门扩张治疗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结果:采用该术式治疗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43例,贲门腺癌125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后近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有效地预防了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24例胃上部癌经腹根治术的病例选择、手术步骤及方法,结果皆无严重并发症,并对1例食管残端癌遗留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文超  盛晓梅 《现代医学》2012,40(4):444-44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胃底贲门癌尤其是累及食管下段1~2 cm以内的贲门及胃上部癌经腹手术切除成功率,减轻手术创伤,辅以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61例贲门及胃上部癌中的29例采用术前高选择动脉插管化疗( HSAPC)及术中低渗温盐水灌洗加腹腔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29例中经腹手术28例(姑息仅3例),经胸手术1例(食道下段受累>2 cm),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1%、62.1%、48.2%、20.7%;而对照组32例中经腹手术19例(姑息达7例),经胸手术达13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0.6%、25%、9.4%.结论:胃上部及贲门癌部分累及食管下段,经术前HSAPC可以明显提高经腹手术切除成功率及术后生存期,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38例胃上部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胸手术60例,经胸腹联合手术11例,经腹手术67例。结果:三种方法均无1例发生食道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经胸手术有2例并发乳糜胸,胸腹联合术有3例发生肋软骨炎。结论:经腹手术效果较好,住院时间短,可避免开胸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胃底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并观察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收治65例贲门、胃底贲门及胃底癌腺癌经上腹正中切口加左侧小剖胸切除。同期经其他三种手术入路:即单纯经腹、经左胸标准后外侧切口及经胸腹联合切口共54例,其中单纯经腹27例、经胸1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1例。比较改进后手术入路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改进的手术入路治疗胃底贲门癌较经腹及其他三种手术入路有根治率高、术后胸腔并发症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等优势。结论本术式掌握简单,配合术中手术台调节,术野暴露充分,有利淋巴清扫而又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吻合器的应用,使得累及食管下段1~2 cm以内的贲门及胃上部癌也可采用经腹全胃切除术.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加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经腹手术治疗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经腹行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切开食管肌层直达粘膜下层,长度5-7cm,将肌层粘膜分离1/2-2/3周,使食管粘膜充分膨出。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食管钡透,证实疗效满意,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行贲门失弛缓症,,恢复快,避免了开胸手术对心肺的干扰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左开胸贲门癌手术与经腹路径的治疗效果.方法左开胸于癌上、下至少5em行胃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弓下吻合,清扫纵隔淋巴结,病理证实食管下段受累情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切缘均〉5cm,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1.2%,其中,隆突下(7区)6.7%,下段食管(8区)旁11.7%,肺下韧带(9区)2.5%,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69.5%,纵隔淋巴结转移数占纵隔淋巴结总数的17%.结论左开胸手术较腹部路径更能达到根治目的,开胸优于开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贲门胃底部(U区)癌经腹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273例贲门胃底部癌全部首先经腹部切口手术,手术中常规进行切缘病理检查以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必要时中转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治疗.胃切除采用近侧胃切除、全胃切除,扩大根治术包括脾切除、脾切除+胰体尾切除、左肝部分切除、左肝部分+脾切除、左肝部分+脾+胰体尾+横结肠部分切除等.结果 手术切除率95.3%,经腹手术中转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手术11例(4.2%),经腹手术切除率91.6%.其中D1 80例,D2 148例,D3 33例.近侧胃切除82例,全胃切除179例,联合脾切除35例、脾切除+胰体尾切除4例,联合左肝部分切除8例、左肝部分+脾切除9例、左肝部分+脾+胰体尾+横结肠部分切除2例.食管胃吻合136例、间置空肠49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Roux-en-y吻合76例.术后吻合口瘘5例,胰瘘1例,均治愈.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7%.25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7.7%,1年生存率77.6%,3年生存率36.9%,5年生存率16.1%.结论 贲门胃底部癌经腹手术治疗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合扩大根治和联合脏器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病理检查、及时中转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避免近切端癌细胞残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贲门及胃小弯侧的部分胃体连同小网膜整块切除,分两层缝合黏膜、黏膜下层和浆肌层,形成宽3~4 cm的"管状胃",经后纵隔食管床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全组未发生吻合口漏,46例中5例出现(10.9%)肺部并发症,低于平均水平.术后随访患者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管状胃应用到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预防和防止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及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0~2004年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6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20例,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16例。结果经腹手术在缩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较好,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应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2cm或以下者以及BormannⅠ、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总结膈肌脚在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胸组31例,经胸腹组9例),治疗组经腹100例。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膈肌成形重建食管裂孔,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癌、胃上部癌112例;缝合、收紧、修补膈肌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28例;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结果:本组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部分患者避免了经胸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膈肌脚是贲门食管区的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缝合、收紧膈肌脚,腔镜手术,解剖标志膈肌脚的正确识别,比较合理、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  相似文献   

18.
了解经腹应用吻合器行食管-残胃纵隔内吻合治疗贲门癌的优点与适应证。方法:经腹切口,采用GF-I型管状吻合器吻合,对39例贲门癌行切除术。结果;术后均无吻合口瘘,无呼吸功能衰竭,随访1-3个月大都正常。结论:经腹应用吻合器食管-残胃纵隔内吻合治疗贲门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更改切口方便,无吻口瘘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33岁,因胸骨后不适伴腹胀来我院就诊.平素体健,查体无异常.胃镜提示:食管距门齿22 cm见黏膜不平.贲门闭合良好.胃底少量清亮胃液,胃体脑回状,桔红色,胃体下部大弯侧见黏膜增厚,蠕动差,表面尚光滑.余未见异常.分别于胃体下部大弯侧及食道取病理活检,病理诊断:食道鳞状细胞癌,未见明显浸润,胃体黏膜内见癌浸润,考虑为食道鳞状细胞癌伴胃体转移.超声胃镜检查提示:食管20~24 cm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小结节样增生.超声小探头显示病灶管壁低回声增厚,部分侵犯黏膜下层,血管纹理清晰,无静脉曲张.贲门闭合良好.胃底少量清亮胃液,胃体中下部黏膜增厚,僵硬,超声小探头显示胃壁明显低回声增厚,层次不清.诊断考虑:食道鳞状细胞癌伴胃体转移.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20.
左胸小切口颈部食管胃黏膜包套式吻合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的食管中、下段癌切除术的入路及术式.方法:225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行左胸16 cm~20 cm小切口,保持弓上纵隔胸膜完整,左侧颈部食管胃黏膜包套吻合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30.80±25.54)min,住院时间(16.22±7.16)d.结论:该改良手术入路及术式在获得充分的食管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