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温度影响新疆地区棉花发育速度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棉花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利用多地点,多品种的常规农业气旬有观测资料建立了包含工、品种因子的发育期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温度对不同品种棉花发育速度的影响,可为棉花发育期预报及大田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棉花生产气象服务决策系统》分五个模块:周年服务、农业气候条件分析、发育期预测、产量预测和基本资料查询.能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根据当前情况及对未来天气估计,提出趋利避害的农事建议,具有预测发育期、预测产量、进行棉花生产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以及查询基本的农情资料、气候资料等功能,为有关部门指挥棉花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该软件结构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1995、1997年度在蒲城县进行了一年龄、二年龄苹果幼树果棉套处理与对照麦棉套的对比试验,得结论:果棉套棉花发育期营养生长状况和产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生育期高温少雨,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关中东部进行果棉套是可行的,适宜的苹果树龄以1、2年的树龄为宜。  相似文献   

4.
全国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发育期是反映棉花个体与群体生育状况的重要标志, 正确预报棉花发育期对于开展棉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和生产管理措施建议至关重要。为此, 针对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尚未开展棉花发育期预报的状况, 通过对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50个站棉花发育期的变异性和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速率因子的分析, 根据实际业务资料现状和业务运行特点, 结合天气预报, 提出了以棉花发育阶段有效积温和间隔日数为指标建立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模式的思路, 实现了可实时动态预报棉花发育期的业务运行方法。模式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与实际对比的结果表明:全国50个站棉花第五真叶和开花发育期误差在5 d以内出现的频次达80%以上, 出苗、第三真叶、现蕾等发育期在70%以上,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4 d; 裂铃期误差在6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6 d, 效果较好。对棉花停止生长发育期综合考虑积温和初霜日期两个因素, 其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误差在10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接近10 d, 基本可以满足全国农业气象业务以旬为服务时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巴楚国家基本气候站1961—2013年53 a的气温、降水量等资料,结合1981—2013年的棉花发育期、单位面积产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计算、检验方法、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巴楚气候变化特征、1981年以来棉花发育期、产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巴楚近期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 a来,巴楚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率最明显;各季节中春、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率最大;年、各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季节中夏季降水量的增幅最大,为3.25 mm/10 a;初霜日的变化呈推后趋势(1.2 d/10 a)、而终霜日呈提前趋势(-2.4d/10 a),使无霜期明显延长(1.1 d/10 a)。近33 a来,巴楚县棉花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现蕾期的提前趋势最明显,为4.8 d/10 a(P0.01);棉花停止生长期呈延迟趋势,延迟幅度为3.7 d/10 a(P0.01)。初、终霜冻日、无霜期与棉花产量总体呈正相关,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棉花产量增多。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棉花产量与日温度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与日温度因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的数理统计分析,得出影响本地区玛河流域下游西部团场棉花产量的主导日温度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均在棉花籽种一现蕾生育期内,影响玛河流域下游东部团场棉花产量的主导日温度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在现蕾一裂铃及播种生育期内,并建立了相关模式。然后,用炮台、莫索湾、沙湾的日温度日子分别与121团、150团及沙湾县的棉花产量做了一致的分析,建立相关模式,通过比较,得出石河子地区的日温度日子与当地棉花产量的关系具有代表性,影响棉花产量的主导日温度日子及其关键时段与调查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棉区棉花阶段延迟型冷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客观定量评估北疆棉花冷害,本文利用2003-2007年在北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莫索湾气象站进行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处于不同热量条件下的花铃期棉花进行发育期、外部性状、产量性状监测。结合两站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整理两站开花至裂铃期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及≥10℃、15℃、20℃活动积温等资料。综合气象学、生态学信息,分析棉花花铃期低温对棉花发育期、外部性状特征、产量性状特征的影响。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建立了北疆棉区棉花开花至开花盛期间隔日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并由此得出北疆棉区出现轻、中、重度级别阶段性延迟型冷害的开花至开花盛期间隔日数指标;运用相同的方法得出出现轻、中、重度级别延迟型冷害的开花至裂铃期间单铃重指标。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棉花产量结构及发育速度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新疆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在构建棉花品种熟性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度对不同品种棉花产量结构及发育速度影响的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品种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霜前花比例及发育速度的可能影响。该文对棉花生产气象监测、预测及评价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气候条件对棉花优质高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鹿邑县近5年来气象条件统计与形成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诸多要素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影响本地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降水.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应选用中熟品种,适时采取双膜营养钵育苗;实施地膜覆盖,改善田间小气候;采用全程化调,控制棉花长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贵南县气象站10a(2007—2016年)青稞生育状况和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稞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为贵南青稞生长发育和产量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贵南县近10a年平均气温为3.0℃,年均降水量481.8mm,年均日照为2664.9h;气温升高和全球变暖一致,降水增多,光照有所减少;(2)近10a贵南地区青稞平均播种期在4月下旬,平均成熟期在9月上旬,全生育期约134d;(3)青稞从播种到成熟经历9个发育期,关键期确定7个。每个发育期受温度、降水、光照影响的大小要从作物生长所需气象条件筛选。青稞穗粒数、千粒重是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而气候条件是引起青稞穗粒数、千粒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利用预报函数模型,对2017年发育期及产量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到成熟实际发育期比预报发育期提前8~11d,实际测得的产量和预报值相差37.68g/m~2。综合2017年气候条件分析看出,7月中旬中度干旱,7月底8月初发生的5次冰雹灾害,进入收割期9月上中旬连阴雨天气,是导致2017年实际发育期及产量与预报值误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的格局。1961-2010年≥l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分别以每10年52.3℃• d、0.1℃和3.3 d的速率增多(升高、延长),并分别于1995年、2004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2004年后乌昌地区宜棉区较之前明显扩大,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气候变暖将对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产生较大影响,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宜棉区面积将扩大6600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2100 km2和4700 km2,风险棉区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3.
習耀国 《气象学报》1959,30(2):137-149
本文首先概述了河西走廊的气候特征,然后从气候条件出发讨论了走廊地区发展棉花的可能性,指出走廊地区日光资源丰富,夏季棉花生長季节內雨量稀少,天气比较稳定,这些均为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所不及.缺陷是生长期较短,春秋季节天气多变,春季温度上升迅速,秋季温度下降也较快,且某些地区温度过低,不易滿足棉花的生理要求.补救的办法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別采取从播种期、播种技术上提早植株成熟以及其他复盖措施等来防止霜冻;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或采用早熟品种以充分利用盛夏的高温来适应较短的生长期;应用沙盖棉这一特殊植棉技术来补偿气温条件的不足等等。本文对走廊各地作了比较仔細的比较分析,分別指出了它们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补救措施等等,因此估计能对农业生产与农业区划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1983-2002 cotton biological records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t Dunhuang agrometeolorogical station,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cotton (Gossypium arboreum L.) in the Hexi oases in the arid Northwest China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ing season of cotton moved up in spring while postponed in autumn due to the climate warming from 1983 to 2002, thus prolonging the growing period of cotton in the Hexi Corridor area,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cotton's yield in the Hexi oases.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鄱阳湖区1961—2005年气象资料和1:50000地理数据,对影响棉花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建立鄱阳湖区棉花气候区划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将影响棉花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插值生成分布式数据,根据建立的棉花区划指标对鄱阳湖区棉花种植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鄱阳湖北部区域即九江市所辖的部分县域,气候条件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高品质的形成,是鄱阳湖区棉花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鄱阳湖区中部,气候条件基本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要求,为棉花种植的一般区;鄱阳湖区外围的东、南、西部,气候条件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属风险棉区。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地膜棉花发展前景的农业气候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91-1995年地膜棉花地理分斯播种试验资料,建立了生长速度,产量和霜前花率模型,推算了各种农业气象指标,并用实况进行了验证,以模式和指标为依据,用宁夏各地1961-1990年气候资料和小网格订正资料模拟各地爱年生长进程产量和霜前花率,统计其概率分布,分别给出分布图,分析了宁夏各地发展地膜棉的适宜程度并做出了区划。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5年的田间试验基础上,从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确定了棉花的适宜耗水量指标,根据棉花的蕾铃脱落率,气孔阻力,纤维品质以及产量结构等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确定了棉花生产的适宜水平指标和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8.
北疆棉区棉花膜下滴灌蒸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膜下灌溉技术下蒸散观测数据的分析,初步确定了棉花在整个生育期的蒸散量为500-600mm。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膜下灌溉技术对棉花产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天征  李振国 《气象科技》2003,31(3):156-159
通过对1980~199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棉铃虫的调查,分析了同期气象条件对棉铃虫发育及其第五代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五代棉铃虫发生的预报方程,2000和2001年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Simul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otton production in Ind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project increases in the earth’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and other climate changes by the mid or late 21st century, and therefore crops such as cotton (Gossypium spp L.) will be grown in a much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an today.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on cotton production in India, cotton production to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A2, B2 and A1B) of future climate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simulation model Infocrop-cotton. The GCM projections showed a nearly 3.95, 3.20 and 1.85 °C rise in mean temperature of cotton growing regions of India for the A2, B2 and A1B scenarios, respectively.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the Infocrop-cotton model indicated that seed cotton yield declined by 477 kg?ha?1 for the A2 scenario and by 268 kg?ha?1 for the B2 scenario; while it was non-significant for the A1B scenario. However, it became non-significant under elevated [CO2] levels across all the scenarios. The yield decline was higher in the northern zone over the southern zon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rainfed cotton which covers more than 60 % of the country’s total cotton production area (mostly in the central zone) and is dependent on the monsoons is likely to be minimum, possibly on account of marginal increase in rainfall levels. Results of this assessment suggest that productivity in northern India may marginally decline; whil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India, productivity may either remain the same or increase.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refore, cotton production is unlikely to change with climate change. Adaptive measures such as changes in planting time and more responsive cultivars may further boost cotton production in In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