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术后视力19眼(86.4%)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45.06±11.20)mmHg降至末次随访平均(16.11±5.09)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眼压≤21mmHg者17眼(77.3%),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前房变浅3眼,术后2~7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洁秀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80-158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的制作方法,观察术后巩膜瓣的大小及缝合与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形成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20只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制作4 mm×6 mm巩膜瓣,巩膜瓣的后缘与巩膜床间作三针跨度为4 mm的闭合式缝合,并形成前房,观察术后早期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的形成。术后进行随访,做好相关护理。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14±0.33 kPa,与术前平均眼压3.31±2.04 kP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889,P=0.0001)。滤过泡:7 d内Ⅰ型15只眼,7 d后~半年Ⅰ型13只眼。术后均无前房形成迟缓。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大巩膜瓣的制作及闭合式缝线技术的应用可使术后早期前房自然恢复快,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早,眼压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完成随访观察的76例(89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24月,92%的患者眼压得到良好控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2%,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别于术后2月眼压复升,手术失败。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手术,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控制满意,可作为治疗青光眼一种新的、有效的尝试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随访期间除1眼眼压28 mm Hg需用药物控制之外,其余19只眼眼压13.68~20.12 mm Hg,滤过泡均呈弥散型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提高6眼。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经上方巩膜瓣下非穿透小梁切除结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治疗,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状态及并发症。随机选用同时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患者29例(29眼)做对照。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满意,手术后反应轻,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稳定或提高,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移植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调控眼压在正常水平的方法。方法对52例(5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用眼球按摩、拆除巩膜瓣缝线及注射5-FU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24个月,眼压均稳定在正常值内。结论综合疗法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使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5-FU)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对58例70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全身护理与眼部护理,控制眼压,眼部清洁消毒。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前房情况,局部用药与眼球按摩以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效控制眼压。出院指导与随访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结果:本组58例70眼经有效的护理,均顺利实施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而持久的并发症,术后恢复理想,平均随访23个月,64眼维持功能性滤过泡,占91.43%,62眼眼压〈21mmHg。眼压控制有效率为88.57%,大部分患者能坚持较长期的随访复查。结论:对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与青光眼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康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16例26眼婴幼儿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26眼婴幼儿青光眼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为96.15%,术后半年眼压控制率为88.46%,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为76.92%。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漏、术后低眼压、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等。结论尽管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 ,部分术眼巩膜瓣发生瘢痕化 ,滤过泡消失或局限性隆起呈包裹样滤过泡 ,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 ,常不能控制眼压 ,需再次手术或再次手术效果不理想。为避免再次手术的风险 ,作者于1997年5月~2000年10月对81例 (102只眼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巩膜瓣瘢痕化的滤过泡行局部丝裂霉素C注射联合瘢痕巩膜瓣刺开的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 (102只眼 )中男48例 (63只眼 ) ,女33例 (39只眼 )。年龄16~80岁。青光眼类型包括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青光眼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眼压降低、视力改善良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72例(189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41眼(21.69%)。术前眼压≤21mmHg者146眼中发生浅前房17眼(11.64%),术前眼压22~35mmHg者32眼发生浅前房13眼(40.62%),术前眼压≥35mmHg者11眼中发生浅前房6眼(54.54%)。术后结膜瓣渗漏11眼(26.83%),滤过过强24眼(58.53%),脉络膜脱离5眼(12.19%),恶性青光眼1眼(2.44%)。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①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②以滤过过强性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2眼),依据眼压控制、房角粘连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35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分离组);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23例(2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2组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房角分离组术后1d、小梁切除组术后1、7d以及2组术后1、3、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根据患者眼压、房角粘连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40例(40只眼),根据患者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行为特点及健康状况不同分为患者自行按摩组23例(23只眼)及家属协助按摩组17例(17只眼)。住院期间(术后1周)两组患者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按摩,并详细指导患者或家属。于术后1周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出院后两组患者分别由患者自行或家属协助按摩,于术后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3个月,自行按摩组眼压明显低于协助按摩组,自行按摩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患者家属协助按摩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规范、正确的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生物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7例(27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术程顺利,术后视力改善4眼(14.8%),视力降低2眼(7.4%),视力不变21眼(77.8%);并发症情况:浅前房4眼,低眼压3眼,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的中位眼压为12.3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丝裂霉素C可以减少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而术后针对性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我院近5年来134例(150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手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150眼中12眼发生浅前房,占8%。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12眼发生浅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对照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未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4眼),对照组为31.25%(9眼),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随访到20眼,18眼眼压低于21mmHg(90.00%);对照组随访到22眼,15眼眼压低于21mmHg(68.18%)。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中做调整巩膜瓣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9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针对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89眼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38眼,女性患者48例51眼,平均年龄69.8岁.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患眼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术式,手术治疗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手术(12例)、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65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9例).[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1眼行小梁切除术恢复眼压.66眼通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压恢复正常,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9眼首选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另有2眼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病例又做了小梁切除手术,还有1眼小梁切除术后补充做白内障摘除术.[结论]单纯小梁切除术,容易出现滤过口关闭或过度滤过导致前房不形成.青-白联合手术需要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两个手术同时进行,降眼压效果好.与这两者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单纯摘除白内障解除了晶状体膨胀造成的瞳孔阻滞和浅前房,使得前房深度恢复,眼内房水行走正常循环通道,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不易出现过度滤过等优点,解决了许多其它手术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眼底改变。随访时间为术后12月。结果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均较术前改善。并发症包括:术后一过性浅前房、角膜水肿、后发障。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难治性青光眼共57例77眼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2行者4眼,术后视力不变67眼,下降1~2行6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26mmHg左右,两周平均眼压为13.26mmHg左右,6~18个月眼压平均为15.69mmHg左右。无一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行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