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共5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每日疼痛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每日疼痛次数减少(P<0.01),疼痛时间缩短(P<0.01),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82.8±3.9)分。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腹痛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2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12例(54.5%)MP检测阳性,且腹痛前多数有呼吸道症状,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且临床不少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腹痛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男孩略多于女孩,多见于冬春季节。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诊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65例,作就本病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医定向透药在湿热蕴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2021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中医儿科门诊的62例湿热蕴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夏枯草口服治疗、护理和小儿摩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腹部淋巴结的变化、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腹部淋巴结的变化、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小儿小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湿热蕴结型)临床疗效肯定,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1].现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超声诊断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9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6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及随访,并与48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68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门诊及住院患儿进行彩超检查,并对其二维图像以及多普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脐周及右下腹均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并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抗炎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有明显减少和缩小;其中28例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阑尾回声,并被术后病理所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急性阑尾炎高频超声像图的特征及两种疾病的超声鉴别.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确诊的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及2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高频超声的主要表现及间接征象.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的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全部经临床证实,23例急性阑尾炎中,高频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为20例,其中经手术证实15例,5例结合临床确诊;误诊3例,1例将单纯性阑尾炎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腹膜后阑尾超声未能查出,1例将梅克尔憩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是首选的辅助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彩超声像资料。结果:高频彩超显示脐周、右中下腹腔内可探及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结论:高频彩超可为临床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ennemann综合征,系非特异性炎症。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腹痛病因之一,是儿科的常见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2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评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本文用高分辨力彩超观测淋巴结体积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本院儿科门诊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而作常规抗炎治疗的患儿 82例 ,年龄 5~ 1 2岁 ,男 43例 ,女 39例。用ATLHDI350 0型彩超 ,L1 2~ 5mm探头 ,儿科腹部条件。用彩色血流图鉴别确认淋巴结 ,找出最大的一个淋巴结 ,做出最大长轴切面 ,得到一个椭圆形 ,测量长轴A及短轴B(淋巴结的前后径 ) ;在脐上 2 0mm处 ,做腹主动脉横断面 ,得到一个圆形 ,把M型取样线经圆心放置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1例,设为患儿组;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儿童71名,设为体检组.使用DC-7型线性扫描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患儿组患儿淋巴结多发于右下腹与脐周附近65例(91.55%),分布于左侧腹...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80例手足口病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占手足口病住院总数的40.0%,其中<4岁53例(66.2%),≥4岁27例(34.8)。经治疗后,80例均痊愈出院。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通过高频彩超可早期诊断,抗炎、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丽  陈琍  任国华  陈晓青 《临床荟萃》2006,21(12):874-874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病因之一。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8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及对血流信号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且明确诊断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均予以高频彩超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鉴别诊断以及对血流信号的影响。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95.83%(46/48),误诊率4.17%(2/48);误诊2例均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超声检查后发现最大淋巴结在脐周者20例(41.67%),在右下腹者28例(58.33%),其中,脐周及右下腹均可见者44例(91.67%);肠系膜淋巴结炎血流级别治疗后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布情况与治疗前数据存在显著性数据差异(P<0.05);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径、短径平均值、长短径比值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反映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灶位置、大小,以及血流方面的信息,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均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的以间歇性腹痛为主的疾病,目前超声检查是唯一确诊该病的检查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1例患儿均来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门诊患者,以急性腹痛就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因腹痛来院就诊的小儿206例,观察其腹腔内脏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利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声像图特点。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在脐周、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呈集簇状、串珠状分布。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具有较高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120例4~7岁肠系膜淋巴结中上腹部、脐周、脐右侧及右下腹部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在脐周、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结论 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方法将7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淋巴结大小、数目及血流情况与33例正常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7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中,5例剖腹探查诊断为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5例失访。余61例患儿淋巴结大小、同一切面淋巴结数目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内血流情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是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索晓华 《临床荟萃》2012,27(21):1896-1897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快速明确诊断对缓解症状及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现对我院门诊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