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雪莲菌来源酵母的益生特性。鉴定了分离自雪莲菌的7株优势酵母菌,分别是酿酒酵母K11,发酵毕赤酵母K14,汉逊德巴利酵母H2,涎沫假丝酵母D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D4,马克斯克鲁维酵母Z17,单孢酿酒酵母K21。经过模拟胃液的耐酸性,模拟肠液和耐胆盐试验,筛选出K11、K14、H2和Z17为潜在益生特性的酵母菌株。试验结果表明:4株酵母菌株显示较好的耐酸性和胃肠转运耐受性以及耐受胆盐的能力,其中Z17能耐受2.0%的胆盐,K11和K14能耐受1.8%的胆盐浓度,H2能耐受1.5%的胆盐;4株酵母菌株在培养条件下以及非生长的静息细胞状态都表现出降解胆固醇活性,其中菌株K11降解活性最好,培养48h和静息细胞12h胆固醇的降解率达65%和57%。4株酵母均具有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株,试验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达牧场制作的奶豆腐中筛选分离菌株,并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从中选出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菌对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达50.60%,经鉴定此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将其命名为HCS02-001(CGMCC No. 19746);经对酸、胆盐及胃肠液的耐受试验,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6.80%和85.52%;在0.30%、0.50%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7.42%和95.1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6.74%;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8.41%。该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较好降胆固醇功能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其具有较强的耐受酸、胆盐环境和胃肠液的能力,对关于降胆固醇功能方面的产品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鉴定与益生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婴儿粪便和发酵食品中筛选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且益生特性优异的乳酸菌。方法:从20份婴儿粪便、8份传统发酵泡菜和4份金华火腿样品中初步筛选到乳酸菌102株,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供试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菌株ZY08和I631的降胆固醇能力显著高于(P<0.05)标准菌株(ATCC 43121);采用16S rDNA测序对这2株乳酸菌进行鉴定,评价菌株的酸耐受性、胆盐耐受能力、抗生素敏感性及抗菌活性。结果:筛选得到2株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植物乳杆菌ZY08和发酵乳杆菌I631,胆固醇降低率分别为67.45%和63.19%。在pH 1.5和pH 3.0的条件下培养6 h,菌株ZY08和I631的活菌数均大于6 lg(CFU/mL)。2株菌对3,5及1.0 g/L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胆盐耐受能力均在80%以上(胆盐含量为3 g/L);对常见的8种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都不具备耐药性,对人体健康不存在潜在威胁;2株菌的代谢产物对4种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获得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ZY08和发酵乳杆菌I631,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塔城地区酸奶、酸马奶、鲜马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通过16S rRNA分析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在优势菌株中通过苯酚-硫酸法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测定菌株潜在的益生特性。结果显示,3份酸奶、4份酸马奶和3份鲜马奶共10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47株乳酸菌,优势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筛选出3株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菌株1-3,1-6,4-1)。潜在益生特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菌均表现出一定的益生特性,其中菌株1-3较其他菌株有较强的肠道定植、降胆固醇能力和胆盐耐受性,其可作为潜在益生菌应用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以分离自泡菜的2株魏斯氏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抑菌、降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面特性的益生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色魏斯菌ZY-6的耐酸特性好于希腊魏斯菌WS-419,pH值为2时的存活率分别为45. 18%和24. 65%,pH为3和4时,存活率> 100%;在质量浓度3 g/L的胆盐浓度中存活率分别为75. 89%和72. 05%,都显示出较好的胆盐耐受性; 2株菌对人工肠液具有一定的抗性,3 h后的存活率在80%左右; ZY-6的抑菌活性稍好于WS-419,两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61、27. 02、30. 53 mm和22. 59、25. 82、27. 96 mm; 2株魏斯菌降解胆固醇的能力相似,降解率分别为32. 79%和32. 13%; WS-419对甘油三酯的降解率好于ZY-6,两者分别为42. 80%和26. 70%; 2株菌的表面疏水性和表面凝集性皆大于60%,显示出较好的表面特性。绿色魏斯菌ZY-6和希腊魏斯菌WS-419的益生性能较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传统自然发酵的酵素饮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胆固醇菌株,该菌株具有较好的胆盐耐受性和耐酸能力。在pH3的酸性环境下,耐酸率为71.53%,该菌株能够长时间耐受胆盐环境,培养16h的胆盐耐受率为42.09%。以二甲苯为吸附剂,疏水率为35.91%,有较好的黏附特性;益生元不仅能够促进菌株生长,而且可显著提高降胆固醇能力。4种益生元中乳果糖促进生物量增加幅度最大,培养至16 h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乳果糖对菌株产酸性能影响最显著,pH值可降至3.56,胆固醇去除率达41.10%。该菌株对菊粉的利用率低,说明菌株对不同益生元具有选择性代谢。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0940。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体内降脂能力以及开发功能性乳酸菌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实验室保藏9株食品级双歧杆菌体外降胆固醇的能力以及耐酸、耐胆盐和细胞粘附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9株受试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和细胞粘附特性,且5株菌降胆固醇均达到50%以上.从中选择6#菌株作为今后益生菌制剂和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的潜在菌种.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从健康鲈鱼肠道中筛选分离出高效降胆固醇的乳酸菌,通过菌株鉴定、耐酸、耐胆盐、疏水性、自凝聚力和代谢物抑菌性评价的测定,评价并考察其体外益生作用。采用胆盐水解酶测定和体外降胆固醇试验,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胆固醇的菌株ZG2YLu05,其胆盐水解酶(BSH)粗酶活和胆固醇去除率分别为0.82 µmol/(h?mL)和50.09%;在pH 3.0的培养条件下培养8 h,菌株的耐酸存活率为83.33%;在胆盐浓度0.3%的培养条件下培养8 h,菌株的耐胆盐存活率高达89.31%;在二甲苯中菌株的疏水性为46.82%,静置24 h后菌株的自凝聚力为92.93%,说明菌株具有良好的黏附潜力;菌株代谢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该菌株能够作为潜在降胆固醇乳酸菌用于开发辅助降脂益生菌制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鱼源益生菌,作者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进行肠道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菌活性、耐酸性、耐胆盐、人工胃肠液耐受、溶血活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等体外益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罗非鱼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09株菌,其中包括79株乳酸菌和30株芽孢杆菌,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最终筛选出3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3株菌均无溶血活性,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强酸、胆盐和人工胃肠液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对水产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筛选得到的3株菌丰富了鱼源益生菌资源,它们均可作为优良的鱼源益生菌候选菌株。其中,菌株R1对强酸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最强,菌株R29耐胆盐能力最强,可进行进一步的益生特性研究,挖掘其作为食品源益生菌的益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
蜂粮是植物花粉、蜂蜜和蜜蜂唾液的发酵混合物,是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作者从蜂粮中分离到61株乳酸杆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Lactobacillus kunkeei。首先,用邻苯二甲醛法对61株L.kunkeei进行胆固醇去除能力检测,其中5株菌胆固醇去除能力均大于15%,菌株B35对胆固醇的去除率达到(29.07±1.30)%。随后,对这5株L.kunkeei进行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抗生素耐药性及抑菌等益生特性进行研究。耐酸实验和耐胆盐实验结果表明,5株L.kunkeei均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胆盐耐受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株L.kunkeei对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均敏感。通过琼脂扩散法抑菌实验,发现5株L.kunkeei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B35菌株的细胞黏附性能良好,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达到3.32%。从蜂粮中分离到5株具有良好益生特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35的益生特性最佳,为益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奶豆腐中潜在益生性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辑  顾芸佳  马文慧  杨贞耐 《食品科学》2014,35(13):171-177
对从内蒙古奶豆腐中分离的16 株乳酸菌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其中9 株鉴定为乳酸片球菌、5 株为屎肠球菌、1 株为植物乳杆菌、1 株为鼠李糖乳杆菌。进一步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模拟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疏水性、体外降胆固醇和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M1-2和鼠李糖乳杆菌M6-1对模拟人工胃液有较高的耐受性;屎肠球菌M7-1、M8-1和M8-2具有较高的胆盐耐受性;植物乳杆菌M1-2和鼠李糖乳杆菌M6-1对甲苯和十六烷的疏水性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体外功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屎肠球菌M1-1、植物乳杆菌M1-2、乳酸片球菌M1-3和M2-1的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较高,胆固醇降解率均超过30%;鼠李糖乳杆菌M6-1对过氧化氢的耐受性、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高。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M1-2和鼠李糖乳杆菌M6-1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今后开发功能性产品的潜在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高血压治疗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筛选1株具有较强降血压功能的益生菌菌株,探究其降血压能力及其益生特性。通过ACEKit- WST试剂盒对12株益生菌菌株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抑制的检测,选出ACE抑制率最强的菌株,测定其在胃肠液中的存活率及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HCS01-013的ACE抑制率最高(61.54%),其在人工胃液中处理3 h、人工肠液中处理4 h后,存活率分别为99.9%、99.7%;分别在pH 2.0、1.5%胆盐的环境中培养17 h,存活率为71.95%、96.79%。说明鼠李糖乳杆菌HCS01-013是一株具有较强降血压功能且耐逆性能较强的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具有肠道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进一步开发益生菌资源,本文研究采用牛津杯、人工模拟胃肠液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等方法,以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对照菌株,对实验室保藏15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对两株沙门氏菌都具有一定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0.95~22.06 mm;乳酸菌C174、D24、D599、C37、D512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人工胃液3 h内存活率达到60%以上,人工肠液4 h内存活率达到80%以上;在黏附试验中,C174对Caco-2细胞具有较强黏附能力,黏附数量为740 CFU/100细胞,略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543 CFU/100细胞);通过对具有高黏附性的菌株C174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RNA分子测序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17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174。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174的抑菌能力强、能够耐酸耐胆盐,并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是一株潜在的益生菌,具有治疗或预防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耐酸耐胆盐益生菌的筛选及其益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浓香型白酒原酒为主要原料研发低度艾草酒。浓香型白酒原酒在80 ℃、-65 kPa条件下减压蒸馏,去除蒸馏釜中残液并收集中段馏出液。与原酒相比,中段馏出液中的乙醛、甲醇分别降低了32%、77%,酯类物质总含量提升89%,酒精度从67%vol提高至85%vol,以此为基酒浸渍艾草新鲜茎叶,并对浸渍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度艾草酒的生产工艺为料液比5∶100(g∶mL),在20~25 ℃条件下浸渍新鲜艾草茎叶5 d,无菌纱布过滤,添加纯净水降度至30%vol。经检测,该低度艾草酒含有相对含量为0.33%的石竹烯、0.40%的桉叶油醇、0.09%的天然樟脑、0.06%的4-萜烯醇、0.06%的2-茨醇、0.02%的马鞭草醚等活性成分,且常温储存3个月外观及风味仍保持稳定。该研究结果为以浓香型白酒为基酒生产特色露酒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自然发酵酸笋中的益生乳酸菌,采用MRS培养基分离,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通过溶血实验评价安全性以及耐酸耐胆盐实验评价耐受性,并测定乳酸菌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9株乳酸菌,隶属于2个科3个属,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均为γ-溶血的安全菌株,且均对0.3%胆盐具有良好耐受性,其中41株乳酸菌耐pH 2.0酸性条件,从中优选出的17株乳酸菌对人工胃肠液均有良好耐受性。4株短乳杆菌(Z1-02、ZR2-14、ZR2-12、ZR2-22)和2株消化乳杆菌(ZR1-02、ZR1-05)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均分别>62%、79%、0.393,其中乳杆菌Z1-02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这6株乳酸菌具备优良的益生性能和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王帅  贺羽  贺斌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2):93-97,103
本研究以自然发酵泡菜为原料,通过氧化氢法初筛,基于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的复筛,得到高抗氧化活性的菌株,并测定其对胃肠模拟环境的耐受性,利用16S rDNA基因的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初筛得到的75株抗氧化菌株中有14株乳酸菌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大于30%),结合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活性及亚铁离子还原能力活性的监测,筛选得到2株(Kc 6和Kc 13)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2株菌在酸、胆盐、人工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均超过了60%,具有较高的模拟胃肠环境耐受性。经鉴定2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兼具抗氧化活性和环境耐受性的乳酸菌,能够为可定植体内的功能乳酸菌资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种属分析,其中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编号分别为E-6-1、E-1-2、E-6-3、D-2-3,1株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编号为C-2-1。通过人工胃液和胆盐试验来确定5株菌的体外抗性。结果表明,D-2-3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其在pH 3.0的人工胃液处理3h后的存活率高达95.38%,且在1,2,3g/L胆盐中均能较好的生长。说明该菌株具有益生菌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