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MRI诊断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8例DF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DFSP中,病灶位于躯干3例,四肢5例,均位于皮肤及皮肤下层,肿瘤最大径1.8~11.6 cm。T1WI示8例肿瘤呈等或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示肿瘤呈明亮高信号,2例病灶内部见斑点状低信号;脂肪抑制(STIR)序列示6例肿瘤呈高信号;1例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RICKS)动态增强MRA示肿瘤的供血血管为腓动脉。6例接受增强扫描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结论 DFSP好发于四肢、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鼻眶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眶部PNET的CT和MRI征象。结果 8例肿瘤均位于鼻眶部并向颅底或颅内浸润,呈不规则状、边缘不清。CT表现:6例病变主体呈等密度,2例呈稍低密度,内部密度欠均匀;8例肿瘤均呈纵向生长,周围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突破筛板侵及颅内,脑组织受累6例,于前颅凹形成肿块5例,于中颅凹形成肿块2例。MRI表现:8例肿瘤主体T1WI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3例,T2WI呈等信号2例,高信号6例。MRI增强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强度曲线呈速升-平缓型。结论 儿童、青年患者发生累及鼻眶部的实性肿块,内部伴坏死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沿纵轴生长侵犯硬脑膜以及易向颅底、颅内转移是鼻眶部PNET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结节性筋膜炎(NF)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NF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8例患者中,发生前臂皮下型3例,骶尾部皮下型2例,肩部皮下型、下肢肌内型和下肢肌间隙型各1例;病灶直径1.23~9.52 cm。皮下型病灶T1WI均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2例病灶周围轻度水肿;肌内型病灶T2WI呈中央高信号,周边稍低信号改变;肌间型病灶T2WI比T1WI信号低。皮下型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的"筋膜尾"征;肌内和肌间型病灶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肌内型可见"筋膜尾"征。结论 NF病灶的MRI表现与其病理类型有关,位于皮下的病灶较具特征性,"筋膜尾"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与慢性淋巴水肿相关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慢性淋巴水肿相关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病变发生于上臂5例,前臂1例,小腿1例,足部1例。5例血管肉瘤T1WI呈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明显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分叶状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其内短T2分隔明显强化。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边缘光滑,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 慢性淋巴水肿所致局部免疫缺陷可引发多种软组织恶性肿瘤,MRI上其共同特点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结节,其中血管肉瘤病灶多发且显著强化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累及肝脏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LCH侵犯肝脏的22例患儿的CT及MRI表现。结果 22例患儿均表现肝脏肿大。20例Glisson鞘增宽及汇管区轨道征、晕征,其中16例CT呈低密度,5例CT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4例MRI表现为T2WI高信号,2例MRI增强后轻度强化。14例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直径约0.51~2.35 cm,其中10例沿门静脉分布、4例呈弥漫性分布;11例CT呈低密度,5例CT增强呈轻、中度强化,3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MR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较大结节呈环形强化。8例肝内胆管呈节段性狭窄及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儿童LCH累及肝脏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F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接受CT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接受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0例ESFT中,位于腹部3例,盆腔、枕骨大孔区SFT各2例,右侧颈根部、左眼眶、左颞部皮下SFT各1例;7例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3例呈分叶状;8例边界清楚,2例部分边界不清;肿瘤直径2.3~20.6cm,平均(7.78±6.82)cm.CT表现:1例呈囊实性,3例呈等密度实性,其中2例可见坏死、1例见多发钙化;增强后3例肿瘤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另1例为早期轻度强化.MRI表现: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1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3例,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1例;3例T2WI可见线样或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均明显强化.结论 E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T2WI肿瘤主体呈低信号或肿瘤内部多发线样或片状低信号对诊断ESFT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CT和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和18例脊索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 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好发部位相似,以斜坡中线区多见,少数位于前、后颅窝底;其CT和MRI有共性征象:均伴颅底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T2WI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多呈"花瓣样"或"蜂房样"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软骨肉瘤可见明显粗大钙化,密度较高且边缘锐利,4例DWI呈低信号;16例脊索瘤无明显钙化或见细小条状残留骨嵴,仅2例DWI呈低信号。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有一定共性,肿瘤内钙化特点及DWI信号强度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儿童颅内占位伴中枢性性早熟(CPP)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占位伴CPP患儿,包括下丘脑错构瘤(HH)4例、鞍上蛛网膜囊肿 2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及鞍上颅咽管瘤各1例;观察其平扫、增强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ASL)及MR波谱(MRS)表现。结果 4例HH表现为下丘脑区结节或肿块,其中3例呈T1WI、T2WI等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1例较大病灶偏左侧呈不规则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增强后为无强化低信号区;4例DWI均呈等信号;3例接受ASL检查,均表现为等或低灌注;2例接受MRS检查,均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2例鞍上蛛网膜囊肿表现为鞍上池区囊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幕上脑积水。1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表现为松果体区混杂信号肿块伴脑积水,增强后不均匀强化,DWI呈等或高信号,ASL呈等或高灌注。1例鞍上颅咽管瘤表现为鞍上肿块T1WI及T2WI呈稍高信号,囊壁见等信号结节,增强后囊壁及结节均明显强化;DWI呈低信号、ASL呈低灌注。结论 儿童颅内占位伴CP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CT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CT (16例)和MRI(10例)特征。结果 14例邻近关节,4例远离关节。18例中,8例发生转移。CT表现:16例肿瘤边界均清晰,其中2例(2/16,12.50%)见瘤周水肿;9例(9/16,56.25%)密度均匀,7例(7/16,43.75%)密度不均,肿瘤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6例(6/16,37.50%)肿瘤内见钙化;3例(3/3,100%)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MRI:10例肿瘤边界均清晰、见瘤周水肿;8例(8/10,80.00%)T1WI呈等信号,2例(2/10,20.00%)等信号内散在稍高信号;10例(10/10,100%)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7/10,70.00%)见“三信号征”;9例(9/10,90.00%)见线状低信号分隔。结论 滑膜肉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MR影像特点分析(附9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胰体尾1例。肿瘤大小为2.2~14.0 cm,中位数为6.0 cm。胰腺SPT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增强后肿瘤呈轻或中度强化。5例肿瘤见与脑脊液信号类似之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区域。9例肿瘤在T1WI上均见斑点、斑片状高信号区,提示肿瘤内出血。9例肿瘤在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包膜,增强后呈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胰腺SP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胰腺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7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病灶内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为低信号,3例反相位T1WI肿瘤内信号较同相位降低;T2WI呈环形高信号假包膜4例。CT、MRI表现为"中心明显强化血管征"的患者为7、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延迟强化"、"快进快出"的患者数分别为6、2、2例,1、6、0例。2例CTA、1例MRA均表现为动脉供血、肝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 肝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滑膜肉瘤(SS)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增强检查;14例接受MRI平扫,其中9例接受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SS中,12例发生于四肢,8例发生于其他部位;病灶最大径2.1~16.0 cm,其中12例>5 cm。CT平扫病灶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均匀;3例出现边缘性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后2例呈渐进性明显强化,6例为不均匀渐进性中度或明显强化。3例MR T1WI呈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或稍高信号;11例MRI信号不均匀,其中8例伴出血呈明显高信号,7例出现“三重”信号,8例瘤内见低信号分隔,6例呈“铺路石”样改变;5例病灶周围轻度水肿。增强后2例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中度强化、5例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4例见“筋膜尾征”。结论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检查,1例仅行CT平扫,7例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检查;16例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18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8例发生在胰头(5例在钩突部),1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4例在胰尾.CT平扫均为阴性;三期动态增强检查,11例中9例呈富血供表现,1例呈乏血供表现,1例漏诊.MR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或混杂信号;4例行MR动态增强检查,均呈富血供表现.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结论 胰岛素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MSCT及MR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18例术前接受CT平扫,其中9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6例接受MR平扫,其中5例同时接受增强检查。 结果 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发生于下肢(n=12)尤其大腿(n=9)最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n=7);发生于四肢的14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肌间隙10例(n=10),肌肉内2例(n=2),皮下脂肪层内2例(n=2);15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可见分叶等征象;病灶最大径2.0~38.0 cm,平均(12.5±8.0)cm。18例CT平扫CT值11.0~30.0 HU,平均(19.4±6.8)HU;6例MR平扫T1WI病变与肌肉相比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2例内见云絮状高信号;4例T2WI病变与皮下脂肪相比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内有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2例呈均匀显著高信号;14例CT和MR增强后病变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强化最显著区CT值35.0~112.0 HU,平均(62.7±27.0)HU。 结论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平扫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I以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T2WI可伴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7例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为ACPP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2例,4脑室3例,桥小脑角区2例并伴Luschka孔扩张。MRI:T1WI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3例,T2WI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7例DWI呈等高信号;6例MRI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5例肿块周围出现"囊泡征"。6例出现瘤周水肿。2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并见钙化灶。结论 ACPP的发病年龄与部位有关,且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样腺癌(HAC)CT及MRI表现。方法 收集10例经手术(n=9)或穿刺活检(n=1)病理证实的HAC患者,其中9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直肠HAC接受平扫及增强MR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HAC中,5例位于消化道(胃3例、食管1例、直肠1例),2例位于前纵隔,位于胸壁及腹壁皮肤、胆囊及卵巢各1例;9例为单发病灶,1例(序号8)2个病灶分别位于胸壁及腹壁皮肤;5个消化道病灶表现为胃壁、食管壁或肠壁不均匀增厚,边界不清;6个前纵隔、胸壁及腹壁皮肤、胆囊或卵巢HAC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病灶,5个边界较清、1个边界不清。CT/MR增强后7个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个呈不均匀延迟强化,1个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HAC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 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