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砼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目前主要有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净浆裹石法、净浆裹砂石法等几种,这几种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砼强度、改善砼性能,并可节约水泥。与常规搅拌工艺相比,二次投料搅拌工艺只需改变一下投料顺序,操作仍很简便,也不需增加任何设备,因此在实际中推广应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公司从1985年5月开始,选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中较适合于现场搅拌的裹砂石法,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材》2005,(12):52-52
近日,日本川崎重工得到了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家,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8个工厂11条生产线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的一揽子合同。合同由川崎重工集团的川崎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执行,预定从2006年7月开始至2008年1月依次提供设备。纯低温水泥余热发电设备是将水泥生产预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由余热回收锅炉进行热回收,再由蒸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的设备。本设备在节能的同时也对环保作出贡献,因此日本的水泥生产线大部分都已进行了安装。近几年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要的激增,节能降耗、减轻环境负担成为很大的课题。此次海螺集团引…  相似文献   

3.
83年6~7月,我们考察了美国、日本CAD/CAM系统的两种计算机及其场地,仅将所见有关计算机场地建设情况简介如下。一、机房工艺设计 1.机房位置的选择个别专设,一般附建在别的大型建筑物里。附建的,在使用与管理上以及在解决机房的供电、上下水、空调等方面,都有比较方便的条件。 2.机房内设备布置的密度 K值(机房面积除以设备底面积之和)一般均在5以下。他们开始时并不这样密,后来逐步增加了设备才使密度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1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在立窑水泥生产中的使用,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三十年来,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推广应用,水泥行业也取得了可喜的应用成果. 1.1不断开创应用新局面 八十年代初,是单板机的天下.以280为代表的8位微处理器,几乎达到了垄断的程度.水泥生料配料、成球等控制系统均以单板机为核心.后来,以单片机为主的系统成了专用机的主人.由于计算机的升级特别快(两年左右换一代),在国内应用单片机的时候,国外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16位微处理器已研制成功,以后不久32位机也相继问世.从应用方面看,二十几年间就经历了单板机-单片机-微型机-工业控制机(286、386、486……),应用机型档次也随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1历史和现状计算机在立窑水泥生产中的使用,大致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自身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都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我们水泥行业也一样,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1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为应用不断开创新局面八...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对日本水泥业的影响付立娟据日本水泥协会报道,1997年日本水泥工业呈现的四大趋势有:一、设备大型化和规模经济;二、进一步向出口外向型发展;三、提高能源效率,大量使用再生材料和燃料;四、合理化改革。1997年,随着日本水泥销售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泥工业的现状,与整个四化建设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多数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要加快水泥工业的发展,必须在生产工艺上有一个大的革新,在设备管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特别是如何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为加快水泥生产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是各方面深切关注的一个问题。前不久,国家建材局水泥司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这一问题。会议提供的情况表明,三中全会以来,大中型水泥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巳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各企业基本完成了1979年制订的设备三年整修计划,设备状况有  相似文献   

8.
化工设计系统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应用计算机。在化工部组织下,各设计单位在国产计算机上开发了一些设计软件,主要应用在单元过程的工艺应计,土建结构的计算等方面。七十年代中期,部属设计院都装备了司产计算机。除了工艺和土建应用十,其他专业如设备、自控、电气、总图、暖通等专业也逐步应用了计自机。期间,化学工业部曾组织一些设计院进行了《化工流程模拟系究及物性数据库》和《合成氨国产电流程模拟软件》等开发并取得了武效。七十年代就着手开展计算机会日方面的工作。1975年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在DJS-ZI机上利用蛋产绘图仪…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水泥生产中的生料、熟料破碎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提高物料破碎效果,做到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各企业总是千方百计的改进工艺,选择破碎效果好的设备。有的从成球上入手,有的从磨机的改造入手。90年代,人们的注意力开始放在寻求一种高效、低耗、性能稳定的破碎装备上,放在先破碎、再入磨的水泥生产工艺的改进上,先后有挤压磨、立式破碎机等设备的不断问世。  相似文献   

10.
硫磺水泥在工业上的应用,国内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最初用其浇注铸铁管口,后来逐步改进配合比,广泛应用在耐酸防腐蚀工程上。我国使用硫磺水泥的时间不太长,最初只应用在电瓷瓶,铁路及部分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固定,近几年在化学工业方面,使用硫磺水泥做耐酸防腐材料,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我公司在63年开始把硫磺水泥应用于排水管道工程施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应用滑模工艺是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水南公路滑模施工实例,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设备的组合、滑模摊铺机的工艺控制及滑模施工的细部处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滑模施工的工艺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美国早在50年代就对压蒸水泥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60年代初投入应用。日本在60年代末开始研制压蒸水泥混凝土桩,抗压强度为80~100MPa。此外,英国、前苏联、德国等亦对高强压蒸水泥混凝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高压蒸汽养护工艺在我国已广泛用于制作灰砂砖和加气混凝土制品,近3年来,高压蒸汽养护工艺已开始用来制作高性能的水泥制品,如超高强压蒸混凝土桩。该产品远销港澳地区,每年创汇数千万美元。目前在我国发展甚为迅速。但是,在推广应用压蒸水泥混凝土制品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压蒸水泥混凝土强度和微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珠江水泥厂是一个具有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厂,年产120万吨525号硅酸盐水泥。采用双系列五级悬浮预热器带分解炉的回转窑干法生产工艺,成套生产设备从丹麦史密期公司引进,生产全过程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一九八九年试生产,一九九一年十月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产。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特别是干法生产,生产量大工艺废气也大。如  相似文献   

14.
预混合法是制造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最简单的一种成型工艺,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纤维在原材料中的均匀分散问题。使用一般的搅拌设备混合水泥与纤维等材料,使纤维易于结团和损伤。据日本资料介绍,日本千代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纤维分散搅拌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水泥工业在近十几年间其工艺过程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向设备大型化、节能和高效方向发展,其生产过程监视系统也从模拟仪表式向计算机模拟显示系统方面发展并日益多样化起来。本文拟就近年来在水泥工厂中所使用的几种监视系统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水泥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自1983年以来,台湾省每年的水泥出口量均在350万吨以上,在世界水泥出口大户中居第四位。台湾水泥工业的发展,自1917年7月日本浅野水泥株式会社在高雄建厂开始,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然而,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台湾水泥工业最高年生产能力仅33万吨。1945年抗战结束,台湾归回祖国,日本人在台湾所建的高雄、苏澳、竹东三家水泥工厂由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7.
消息     
根据《云南省经贸委关于对部分水泥生产企业职工进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培训的通知》(云经贸建材 [2001]366号)要求,云南省建材工业学校于是 2001年 7月至 10月对我省部分水泥生产企业职工进行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水泥生产基本知识;新型干法生产锻烧工艺及设备;水泥粉磨工艺及设备;各岗位理论知识;红塔滇西水泥厂实际操作实习。通过这次培训,将使我省水泥生产企业利用新型干法工艺进行生产的技术得到提高。 消息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日本对开发新型水泥未予以很大的关注。但近年来,在美国开发成功快硬水泥并推向建筑市场的影响下,日本也开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发新型水泥。下面介绍几种日本目前正在开发的新型水泥。 1.高活性β-C_2S水泥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球磨机是水泥生产重要设备之一。其粉磨工艺是水泥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如何发挥其粉磨能力是水泥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提高球磨机台时产量不仅仅是保证生产的大问题,也是节约能  相似文献   

20.
<正> 原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二公司施工科迟焕珍同志在《冶建技术交流》总4期中介绍了混凝土的新搅拌法。即在不增加更多的施工设备,仅在工艺上稍加改变就能获得节省15~30%的水泥,或提高20~30%强度的一种新的混凝土搅拌法。在日本把这种混凝土叫SEC混凝土,也叫造壳混凝土。其拌制方法是先使砂子裹上一层水泥浆,然后再拌制成所需用的混凝土。日本是将含水量控制在一定值的砂子与水泥先放入搅拌机进行一次搅拌,这时就形成以砂子为核心的水泥浆壳,尔后再加入粗骨料和水拌制成需用的混凝土。另一种拌制方法是先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