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 方法: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采 用 Excel 2019 建立刺络放血数据仓库模型,随后下载、筛选已建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资料,以及所 需信息的录入,借助建立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对其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纳入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共计 63 篇,其中刺络放血针具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刺络放血刺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点刺;刺络放血治疗未配合拔罐的研究 占比 80 %;采用刺络放血配合疗法的有 46 项,占比 73 %,其中以拔罐使用频次最高。 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 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为主,且部分研究常配合其他疗法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配合拔罐治疗临床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寻常痤疮患者采用火针点刺丘疹、黑头、脓疱,结合三棱针点刺耳尖、膈俞等穴放血,每周治疗2次,治疗8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7例患者中治愈42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治愈率为62.69%,愈显率为94.03%。结论:火针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6周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面部红肿1例,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痤疮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单纯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手段,以收集到的期刊文献中关于刺络放血病例的治疗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根据自建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录入筛选归纳总结,最后提取所需内容,进行刺络放血疗法中关于放血量与方法的挖掘,总结其应用规律和临床意义,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期刊文献中放血针具共涉及9种,以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占84.4%(1239/1468);将放血量人为分为6个等级,其中放血量为少许(少于0.1mL)的出现频次最高,为401次。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刺络治疗在针灸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放血针具以三棱针最为普遍,放血量以少许(少于0.1mL)最多,但总体上未呈现特别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5.
耳穴针刺结合背腧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8月 ,在门诊用单侧和双侧耳穴针刺结合背腧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 6 0例 ,不同取穴方法的疗效有差异。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单侧取穴组 ,乙组为双侧取穴组。甲组取单侧耳穴面颊区、耳尖、内分泌、皮脂下、肾上腺 ,配单侧背俞穴肝俞、膈俞。乙组取穴同甲组 ,用双侧。若伴月经失调 ,加耳穴子宫。耳穴常规消毒 ,取0 35mm× 13mm针 ,针刺耳穴 ,留针 30min ;肝俞、膈俞常规消毒 ,三棱针点刺放血 ,加拔火罐 10min ,隔日 1次。甲组左右两侧交替使用 ,乙组每次双侧均用。 10次为 1疗程 ,而后停止针刺 ,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俞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背俞穴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高脂血症在改善TC、TG及中医症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背俞穴刺络放血可有效地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诊疗特点。方法:选取中英文数据库中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总结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辨证特点、干预措施、选穴、疗效、安全性等,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41篇文献中,采用辨病选穴的有33篇; 31篇使用了三棱针,24篇使用拔罐辅助;频次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是大椎、肺俞、血海、曲池、膈俞; 16篇单纯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63. 33%~100%,25篇使用放血联合疗法治疗该病有效率为80. 0%~100%;仅有1篇文献提及放血拔罐时使患者皮肤出现小水疱。结论: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辨证特点以辨病为主,以三棱针辅以拔罐为最常见放血方式,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血海、曲池、膈俞。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可有效减少皮损,改善疼痛和瘙痒症状,疗效优于口服丹参酮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腧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评价不同频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大椎组(其中每星期1次组16例,每星期2次组16例)32例和膈俞组(其中每星期1次组16例,每星期2次组16例)32例。大椎组分别采用每星期1次、每星期2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膈俞组分别采用每星期1次、每星期2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痤疮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大椎组和膈俞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出油情况、皮损性质、皮损数量、皮损颜色、皮损肿痛方面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膈俞组出油情况、皮损数量改善优于大椎组(P0.05)。不同频次组比较,每星期1次组和每星期2次组治疗后出油情况、皮损性质、皮损数量、皮损颜色、皮损肿痛方面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每星期2次组皮损性质、皮损肿痛症状改善优于每星期1次组(P0.05)。结论不同腧穴、不同频次治疗寻常痤疮均有较好的疗效;膈俞穴刺络放血拔罐对于改善患者出油症状、皮损数量效果优于大椎穴;每星期2次组在改善皮损性质、皮损肿痛方面优于每星期1次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腧穴、频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方法:84例寻常痤疮患者,通过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选择大椎穴,分别接受1次/周(1次组,21例)、2次/周(2次组,21例)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研究组选择膈俞穴,分别接受1次/周(1次组,21例)、2次/周(2次组,21例)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次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1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252、2.127,P0.05)。研究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寻常痤疮,选择膈俞穴或大椎穴,每周给予2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民族刺络放血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莎  郭义 《天津中医药》2004,21(1):35-37
刺血疗法是中国的一种民间疗法,其历史源远流长,除汉族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之外,其他民族的刺血疗法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放血工具、放血部位、放血方法、放血量和放血的适应症等角度对11个少数民族的刺血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天宝 《四川中医》2014,(3):154-156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刺血拔罐疗法对肺经风热型粉刺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8例肺经风热型粉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背部刮痧,联合反应点(出痧点)及大椎、曲池穴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取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治疗组刮痧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总效率为97.44%。结论:对于轻中度粉刺,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与刮痧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总有效率相近;对于重度粉刺,刮痧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刺血合火针点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文  聂斌  史琳琳 《中国针灸》2008,28(7):493-49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d-hot needle therapy on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nin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loodletting puncture plus red-hot needle therapy group (n=73) and a routine acupuncture group (n=56). The blood letting puncture plus red-hot needle therapy group were treated by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Weizhong (BL 40), and red-hot needle pricking Heding (EX-LE 2), Dubi (ST 35), Xiyan (EX-LE 5), Yinlingquan (SP 9), Yanglingquan (GB 34), Xuanzhong (GB 39) and Ashi points, twice each week, 4 times constituting one course.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points as those for red-hot needle pricking, once each day, two weeks constituting one cours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2 courses, the joint pain score and the illness serious index were 2.68+/-0.88 and 4.25+/-1.02, and 4.68+/-1.89 and 7.46+/-2. 13 in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with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P<0.01), the former being better than the later (P<0.05). The clinical cured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37.0% and 94.5% in the blood-letting puncture plus red-hot needle therapy group and 19.6% and 89.3% in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group, with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 01). CONCLUSION: Blood-letting 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d-hot needle therapy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on knee osteoarthritis.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刺络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崔峻 《中国针灸》2004,24(8):547-549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最佳方法.方法:综合刺络治疗组在肩周炎病变患处采用梅花针重叩出血与患肢肘关节尺泽穴三棱针点刺出血相结合方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综合刺络疗法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及改善各项体征方面较之传统毫针刺法有较明显优势(P<0.05).结论:综合刺络疗法是治疗急性期肩周炎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普通偏头痛疗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观察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普通偏头痛的近远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方法,对治疗组(A组)72例采用耳背放血、自血穴位注射、耳穴点刺的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B组)36例应用西药治疗,分别进行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观察和评价。结果:A组可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症状计分,近期总有效率达98.6%,远期总有效率达79.6%,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普通偏头痛安全、可靠,近远期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Ovid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Socolar数据库、Sci Finder(美国化学文摘)及FMJS(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按拟定标准对原始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11项,包含病例826例,其中仅3项为高质量研究,另8项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结果 OR合并=6.23,其95%CI为(4.03,9.6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24,P0.0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刺络放血组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分析所得漏斗图对称度欠佳,提示Meta分析结果存在偏倚的可能。结论:Meta分析的结果为刺络放血疗法在偏头痛治疗中的优势提供证据,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不高以及偏倚等因素,尚待临床更多大样本、高质量、方法学规范化的随机对照研究的实施,以期经过系统评价后作为可靠证据指导偏头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致手足麻木疼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鹤庭 《中国针灸》2006,26(3):225-226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洲地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取四肢五输穴,井穴点刺出血,荥、输、经、合穴针刺得气留针3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一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有效6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68%。结论:针刺治疗非洲地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联合面部刺络放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和中药面膜外敷法治疗,针刺治疗和午药面膜外敷,3次/周,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面部刺络放血2次/周,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于我院80例痤疮患者分别给予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7.5%。结论:自血疗法、刺络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迟发性痤疮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丹参酮胶囊和外用玫芦消痤膏治疗,观察疗程为8周。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睾酮(T)、雌二醇(E2)。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水平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E:水平上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T、岛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红蓝光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