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下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n W  Ma B  DU XH  Li R  Chen 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52-14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对17例老年切口疝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切口疝修补术。结果 16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5~132min,平均95min。术后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疼痛3个月以上者3例,浆液肿5例,穿刺口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7~2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我院为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使用自膨胀式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双面复合型补片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其中2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150min,平均85min,无手术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8~24h后下床活动,1—2d排气,术后疼痛轻,2—3d后完全缓解,3—7d(平均4d)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不增加手术穿刺孔、可完成联合手术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腹壁切口疝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 78~186 min,平均 95 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 25~41 h,平均 32 h.术后第 2 d进食.术后住院 5~7 d,平均 6 d.41例随访 6~16个月,平均 9个月,未见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对56例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7~19cm,宽径4~12cm)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结果55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92min。肠功能恢复早,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者有9例,浆液肿8例。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16~28个月,平均19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来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长、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切口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时间3~16d,平均6d,术后随访2~65个月,平均25.6个月。发生血清肿4例,术后疼痛8例(术后3~6周缓解),补片感染1例,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附4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聚丙烯和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Bard Composix Mesh)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8月,对41例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3~25cm,宽径3~18cm)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腹腔内粘连松解和采用强生疝修补用缝合器行补片固定修补术。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82min,平均85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25~41h,平均32h。术后第2天进食。术后住院5~7d,平均6d。41例随访6~16个月,平均9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和体会。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外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24例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年龄均≥60岁)使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及疝环致密粘连而中转为开放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55~170 min,平均105 min。疝环内径3~11cm,平均8 cm。术后住院6~14 d,平均9 d。术后1例发生高碳酸血症导致昏迷,经呼吸机辅助呼吸24h后好转;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2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手术区明显疼痛超过1个月,经口服镇痛药物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复发,其余恢复良好,无局部不适。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这一术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应用腹腔镜下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为12~25cm,宽9~18cm,缺损面积108~451cm2)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84.0%)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例(16.0%)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8~186(平均95)min。术后住院5~8d,平均6.5d。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8例(32.0%),经治疗后缓解;浆液肿9例(36%)。无切口感染和肠瘘发生;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随访6~25(平均11)个月,无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腹腔粘连重分离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修补耻骨上区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例行腹腔镜耻骨上区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疝缺损下缘距耻骨联合均不超过5 cm,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63~125 min,平均(96.0±18.75)min。术后出现补片浅面血清肿2例,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例,无补片排异反应及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9~26个月,平均(22.0±2.5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耻骨上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其他部位切口疝相比,耻骨上区切口疝只要处置得当,腹腔镜修补术较开放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2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6 ~ 76岁,平均57.3岁.距离上次手术时间间隔为4~26个月,平均7个月.腹正中切口13例,侧腹部切口7例.有2例为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病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复合补片进行修补,腹壁缺损大小4cmx5cm~ 10cm×13 cm.手术时间40~ 170 min,平均100 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5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术后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例,给予口服美洛昔康片对症处理,于术后3个月内逐渐消失.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d.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复合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应用价值及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为56例患者行腹腔镜复合补片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因广泛粘连中转开腹,53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320 min,中位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发现隐匿性疝2例。术后Ⅰ级护理时间1天,术后24 h即恢复进食并下床活动。术后发生较长时间疼痛1例、感染1例。随访至今均未发现复发。结论:术后并发切口疝的患者于腹腔镜下分离粘连、采用复合补片修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手术方式,预防切口疝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赤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32例,对病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220min,平均(115±9)min;术后住院4~15d,平均(7±1)d。补片感染6例,局部换药1个月未愈,后经取出补片后治愈。血清肿6例,经局部穿刺抽液后治愈。膨出2例,因腹部不适症状明显而再次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VHR),术后随访16个月,无再次膨出。腹壁钉合区域疼痛9例,均予止痛药治疗,3—6周后基本缓解。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结论 LVHR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LVHR将会为更多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为47例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87.23%)顺利完成手术;6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小肠肠管破裂,1例腹腔内粘连广泛无法分离,3例肠管与腹壁及切口粘连致密无法分离。手术时间34~158 min,平均76 min。术后住院4~13 d,平均8.6 d。术后34例(72.34%)腹壁钉合区域腹壁疼痛,3例(6.38%)疼痛达2个月以上;14例(29.79%)发生浆液肿;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及肠漏发生。随访8~46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松解腹腔内粘连,采用钉合器或钉合器加缝线贯穿腹壁双重固定补片法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腹腔粘连严重分离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经腹腔内使用膨化聚四氟乙烯双层补片治疗13例腹壁切口疝。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3min,无手术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8~24h后下床活动,1~2d排气,术后疼痛轻,2~3d后完全缓解,3~7d(平均4d)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不增加手术穿刺孔、可完成联合手术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闵凯  龚昭  李兵  阮潇舒 《腹部外科》2010,23(1):20-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对15例腹壁切口疝进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结果14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及疝环致密粘连而中转开放切口疝修补术。术后腹壁修补区域疼痛10例(71.4%),疝环和补片间出现浆液肿4例(28.6%),无肠瘘和死亡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采用疝钉合器与缝线贯穿腹壁全层固定补片可以修补大多数腹壁切口疝,同时还可以发现其他的隐匿性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修补70岁以上患者腹壁切口疝(附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并总结腹腔镜下腹腔内置补片法修补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实施的8例腹腔镜下腹腔内置补片法修补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有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余7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05min;术后1例发生高碳酸血症导致昏迷,经呼吸机辅助呼吸24h后好转;1例发生血清肿,1例术区明显疼痛超过1个月,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住院时间7~14d,平均9.5d。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6.5个月)无复发,无局部不适。结论腹腔镜下腹腔内置补片法修补70岁以上患者的腹壁切口疝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但必须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及腹腔镜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16例)和开放组(2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开放手术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冲洗引流2个月治愈,另1例再次手术取出补片。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1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同样安全、合理,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生物补片修补成人脐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生物补片修补成人脐疝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腹腔镜下用生物补片修补脐疝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36~73岁,平均56岁.疝环直径3~7.5 cm,平均5.2 cm.手术均采用全麻,术前1 d行清洁肠道准备,术前30 min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1次.选用巴德Composix E/X复合补片,根据疝环大小选取适当规格补片,要求其边缘超过疝环缺损3~5 cm.将补片置入腹腔后平铺,聚丙烯而朝向腹壁,其中心点对准疝环中心点,用钉枪将补片固定于腹壁上,内外2圈,内圈沿疝环,外圈沿补片边缘.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6 min,平均52 min.术后出现明显腹胀2例,术后2~3 d自行缓解;1例术后出现修补区域腹壁的明显疼痛不适感,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疼痛逐渐缓解消失.无浆液肿.无切口及补片感染.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4.2 d.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无肠梗阻,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生物补片修补成人脐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应用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0年3月24例于腹腔镜下应用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9例;年龄47~80岁,中位年龄55岁。左下腹结肠造口旁疝19例,右下腹回肠造口旁疝5例。发生造口旁疝时间1~4年,平均2.4年。疝环最大径3~7 cm,平均5.2 cm。均无疝修补史。结果 1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修补,6例因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8~178 min,平均121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7 d 8例发生浆液肿,均经穿刺抽吸后消失。术后1个月内11例出现修补区域腹壁疼痛,均自行消失。2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3个月1例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补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25例行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35~83岁,中位年龄52岁;其中2例是复发疝。疝缺损下缘距耻骨弓距离均小于5 cm。在直视下采用螺旋钉枪将补片固定到腹壁上,补片下边缘须低于耻骨弓2 cm并将其固定到耻骨弓及双侧的耻骨梳韧带上。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无中转开腹。疝缺损最大径为6.1~12.5 cm,平均9.5 cm。手术时间为90~180 min,平均128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7/25)。包括术中膀胱损伤1例;术后补片上方浆液肿4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后消失;术后修补区域腹壁疼痛2例,未行特殊处理于术后1个月内逐渐缓解并消失。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为88%,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30个月,1例于术后2个月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网片重叠缺损边缘至少超过5 cm,网片下边缘必须在直视下固定到双侧耻骨梳韧带上,这样可以增加固定的强度并降低修补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