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含有硅超微粒子的电解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对铝或铝合金进行一次电解,在其表面获得掺硅复合氧化膜,并在含有混合金属盐和硅配合体系中进行二次电解着色,获得具有高防护性的彩色复合铝氧化膜.测试结果表明:一次电解形成的掺硅复合氧化膜中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NaAlSi3O8长石型结构,二次电解着色后,膜层中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Ag8SiS6;膜的表观密度为3.53 g·cm-3、孔隙率10.6%、膜厚大于20 μm;336 h耐盐雾实验腐蚀评级为10级,1O周期(240h)的耐交变湿热实验试片膜层无变化,28 d(672 h)耐霉菌实验长霉为0级,连续1 Y(365天)自然气候暴露实验腐蚀评级为10级.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通过自主研究的微弧氧化工艺在AZ9lD镁合金表面获得了表面质量良好的彩色陶瓷质氧化膜。利用EPMA-EDS、XRD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层的截面形貌和相结构,并采用NaCl溶液浸泡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显示,氧化膜分成内外两层,外层为尖晶石型的Mg、Al的硅氧化合物陶瓷膜,具有坚硬的特点;内层为含少量硅的Mg、Al复合氧化物,与基体结合牢固,结构致密,形成了硬度和韧性的良好组合。氧化膜具有极佳的耐蚀性,性能优于铬酸盐阳极氧化膜。  相似文献   

3.
电压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由于镁合金耐蚀性差,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 SEM-EDS,XRD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电压对MB5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相结构与成分的影响,并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氧化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处理电压对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成分有显著影响,而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成分又直接影响其耐蚀性.在120~200 V下进行微弧氧化,160 V时试样耐蚀性最好.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由α-MgF2,MgO,Mg2SiO4和MgAl2O4等含硅或铝的尖晶石型氧化物组成,随着氧化处理电压的增加,MgO的含量明显增加.微弧氧化时出现氧化膜微区熔化,溶液离子与基体合金都参与了微弧区物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纳米微孔铝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阎康平  涂铭旌 《功能材料》2000,31(3):294-295
研究了作为功能膜使用的微孔铝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在 4%磷酸阳极氧化铝膜基础上 ,3 .5 %盐酸电解浸蚀得到支撑氧化铝的基体 ,2 %碱处理去除无孔阻挡层 ,3 5 0℃热处理脱水氧化膜 ,制备了具有纳米级孔径和较好机械强度的复合氧化铝分离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镍一锌双盐铝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工艺。探明了着色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和电解参数对着色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工艺。对着色液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镍一锌双盐体系的分散能力明显优于纯镍盐溶液,与纯亚锡盐电解着色液的分散能力相当。该体系的抗杂质干扰能力明显优于纯镍盐溶液。实验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电解着色铝氧化膜层的耐蚀性、耐磨性及耐外紫光照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铝阳极氧化电解着色,1936年就发明了.但很长时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发展,七十年代起欧洲各国和日本广泛用于生产.我国近几年才研试应用. 铝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的原理是,首先用阳极氧化的方法使铝表面生成一层8~10微米厚的氧化膜,然后在金属盐溶液中,通过交流电处理,使金属微粒沉积在氧化膜空隙底部.铝阳极氧化膜的颜色由于光线在金属微粒(3~4微米)上的散射而产生.颜色的深浅与金属微粒沉积的数量以及在膜内  相似文献   

7.
选用硫酸-草酸-酒石酸钠三元体系的电解液,对一次压铸成型的铝-硅与铝-镁合金自行车架进行了同槽氧化试验.当工艺条件为:硫酸140g/l;草酸15g/l;酒石酸钠10g/l;电流密度1.8安/分米~2;氧化时间45分钟时,可获得满意的氧化层,并可着出青铜色,红色,蓝色等薄膜;铝-硅合金膜厚10μm,铝-镁合金膜厚25μm.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La对传统的铝层的结构及其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尚未充分定型.以低碳钢为基体,预置纯镍和Ni-La2O3复合电镀层,采用固体粉末法进行渗铝,对渗铝试样进行高温氧化试验.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AX)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发现稀土元素La促进了渗铝的过程,使渗铝层中铝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35%,并且渗层组织细小均匀,表面质量好;高温氧化后,Ni-La镀层渗铝层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薄而致密,氧化增重较小,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溶胶成分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立群  刘慧丛 《功能材料》2005,36(6):923-926
研究了AZ91D镁舍金材料在普通阳极氧化条件下,通过往碱性阳极氧化溶液中加入硅-铝溶胶成分(含量为0%~5%),在60~70V的电压条件下进行交流阳极氧化处理,获得的膜层经过厚度测量和表面、断面微观形貌观察表明;溶胶成分在镁合金氧化成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表面的阳极氧化膜层厚度和膜层的致密程度。同时由于溶液中硅-铝溶胶成分的作用,使得阳极氧化成膜速度出现阶段性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而溶胶成分的加入对阳极氧化膜层的X射线衍射相结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王希  孙焕焕  王浩伟 《材料保护》2007,40(10):61-64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度及模高量,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增强颗粒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大大下降,同时也给其阳极氧化带来困难.为此,将阳极氧化工艺运用于一种原位合成TiB2/6351Al复合材料,研究了阳极氧化液成分、添加剂、氧化电流密度、温度和时间对膜层质量的影响.对膜层的性能测试表明,所得氧化膜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能.此外,通过对氧化膜表面与截面结构的深入观察,分析了该复合材料氧化膜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