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蒸发混相驱提高挥发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影响挥发油藏蒸发混相驱采收率的因素大致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类。地质因素主要是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和油层厚度 ,其中前者的影响十分显著。油藏纵向非均质用韵律、垂向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均值和变异系数、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 4个参数来描述 ;工程因素包括井距、注入方式 (注气或气水交替 )、溶剂注入量、气水交替频率、射孔位置等。研究结果如下 :①应认真筛选注气蒸发混相驱的油藏 ,反韵律地层不适宜开展注气混相驱 ;②不同非均质程度的正韵律地层 ,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对其混相驱采收率的影响规律不同 ;③射孔位置对提高波及效率意义重大 ;④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蒸发混相驱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可用多元线性回归公式给予定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混相驱数值模拟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胜利油区开展的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先导试验,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概念模型和实际油藏模型,确定了影响CO2混相驱数值模拟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模型设计及状态方程的选取等因素对CO2混相驱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网格参数的选取会对模拟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模型对储层参数的描述精度也是模拟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的研究,是揭示二氧化碳驱高效开发各类低渗透油田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研,详细论述了二氧化碳近混相驱的机理和过程,介绍了影响二氧化碳近混相驱的因素并且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各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二氧化碳近混相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高效、合理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CO2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分析了CO2混相驱的机理,包括CO2在原油中溶解度对原油粘度、体积、表面张力的影响,比较了几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以及溶解气量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总结了CO2驱的几种作用方式,主要有一次接触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驱和轻质油加CO2混相驱,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CO2混相驱作用方式。最后给出了CO2混相驱的应用实例及效果,展望了CO2混相驱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注气非混相驱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由非混相驱至近混相驱至混相驱的物理变化过程及在非混相至近混相过程中的热力学状态参数与界面张力关系,指出了影响注气非混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江汉油田由于地层水矿化度特别高、区块小,限制了一些三次采油方法的开展。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模型、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地层韵律、注气位置、倾角、水气比等因素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氮气非混相驱筛选标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井组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建立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对考虑分子扩散和没有考虑分子扩散条件下的CO2混相驱的过程进行模拟,评价分子扩散对CO2混相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CO2混相驱效果的扩散系数、油藏压力、基质渗透率、裂缝密度和CO2注入速度等主要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数模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和分子扩散作用是两个关键的驱动力,前者主要作用于早期,后者在中后期表现明显,相同条件下,考虑扩散作用的气驱采出程度明显高于不考虑扩散时的气驱采出程度,且采出程度与以上五个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C02混相驱中为减少气体发生指进,现场常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为了研究C02混相驱不同水气驱方式对大庆榆树林油田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在长岩心上进行了采油工艺实验,研究了气体段塞总量和交替注入气体小段塞大小、含油饱和度大小和水气比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证明了同条件下这些都是C02混相驱很重要的因素,注入气体0.3到0.4PV最佳,混相条件下最佳的水气交替驱工艺是至少要有先注入或者间断注入至少一个C02的0.1PV以上的段塞,同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建立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对考虑分子扩散和没有考虑分子扩散条件下的CO2混相驱的过程进行模拟,评价分子扩散对CO2混相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CO2混相驱效果的扩散系数、油藏压力、基质渗透率、裂缝密度和CO2注入速度等主要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数模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和分子扩散作用是两个关键的驱动力,前者主要作用于早期,后者在中后期表现明显,相同条件下,考虑扩散作用的气驱采出程度明显高于不考虑扩散时的气驱采出程度,且采出程度与以上五个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的地质和渗流特点,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油气两相的相态特征,得到注氮气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通过地震、试井、测井等资料,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地质和注氮气等参数对吞吐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质参数中洞顶剩余油、充填程度、底水能量和井储关系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很大;注氮气参数中,周期注氮气量是影响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需要结合洞顶剩余油储量来具体优化;增加注氮气速度会增加气体的横向波及面积,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存在最优值,而闷井时间和周期注水量对未充填溶洞的吞吐效果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初步形成了一种选井原则,对缝洞型油藏的增产稳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蒸汽吞吐技术对稠油层可以起到降粘、解堵、热膨胀和混相驱的作用。2006年大庆油田萨尔图油层首次对4口试验井采用蒸汽吞吐热力试油技术,3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江X3井热力试油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常规试油产水或解释油水同产的稠油层不适合采用该技术;油层厚度太薄(低于4m)时,效果也不明显。建议选择试验井采用蒸汽吞吐热力试油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储层的地质条件、油层厚度、产液能力、含水状况等影响稠油井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压混相注入条件下套管密封性的影响因素,优选出了适用于混相驱油田的套管类型,即NSCC套管。4a多的注采实践表明,这种套管能满足混相驱油田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缺乏一种快速、准确预测CO2非混相驱油效果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剩余地层压力与混相压力之比、孔隙度、渗透率、油藏中深、地层平均有效厚度、地层温度、原油相对密度、含油饱和度、原油黏度、渗透率变异系数、注采比、注入速度和水气交替注入比等13个地质及工程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作为输出参数构建了预测CO2非混相驱效果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以国内6个CO2非混相驱项目和1个CO2混相驱项目为学习样本,2个CO2非混相驱项目和1个CO2混相驱项目为检测样本检测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3个检测样本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57%,满足工程要求.利用该模型预测了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井组的增产效果,与实际增产效果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30%.这表明,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CO2非混相驱油效果进行预测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混相驱的长岩心物理模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为优化胜利油区拟进行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区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的注气工艺参数,利用长岩心物理馍拟流程。针对该断块的地层原油。在30MPa、116℃条件下,研究了CO2混相驱的驱油效果、驱替特征以及CO2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量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樊124断块。在30MPa条件下可以实现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16%以上。在均质长岩心模型中,CO2的注入时机、注入方式对混相驱采出程度影响不大,但早期注入可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采油速率。气水交替注入可有效抑制因地层非均质性而造成的气窜现象。因此。现场还是早期实施CO2与水的交替注入较好,CO2注入量应在0.25倍孔隙体积以上。图3每10  相似文献   

15.
注天然气混相驱油藏筛选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波  熊钰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2):212-214
注天然气混相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注富气和贫气天然气混相驱替机理分析和注气工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种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并选取其主要的参数,建立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油层物理和油藏工程评价方法,在对相应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决策分析方法,利用基于理想最优方案的指标赋权法,对候选油藏进行筛选排序和综合评价,体现各种影响因素对注气的整体影响,最后用于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16.
涠洲12—1油田涠四段油藏是国内海上第一个注天然气开发的油田。油藏构造倾角20°左右,利用油气重力分异作用,方案设计在油藏的高部位注气,低部位采油,开发方式为非混相驱。通过组分模型与黑油模型模拟该油藏的二维剖面和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后,对比分析模拟结果,选择了黑油模型模拟油藏的非均质因素对注气开发效果的敏感性,以及模拟预测了注气非混相驱的开发方案,而没有使用混相驱工程中常用的组分模型。  相似文献   

17.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葡北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生产历史,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模拟计算4个气水交替混相驱开发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开发方案的主要开发动态指标之后,建议该油田继续保持注气2-3a之后,将注气井转为注水井,可望得到较为满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CO2驱可以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并通过置换油气等方式实现CO2地质埋存,但由于油气密度差的存在,会形成CO2重力超覆而影响驱油效果。为明确油层厚度较大的低渗油藏中CO2混相驱条件下注气速率对重力超覆程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建立的数值模型和超覆程度表征方法,系统评价注气速率的影响规律,从而对注入量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混相驱条件下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力分异,且随注气速率的增加,重力超覆程度减弱,混相驱采收率提高,但相比非混相条件,超覆程度较低,通过注气速率优化减弱其影响的效果更为明显。针对给定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注入量大于10 t/d后超覆程度影响减弱,因此,为保证厚油层CO2混相驱油效果,在不发生气窜的前提下应适当采用较大的注气速率以减弱重力超覆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CO2驱油现场试验方案设计和注气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混相驱技术作为油田开发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开展了注烃气混相驱先导试验,实施效果良好,在水驱采收率为62.8%的基础上,提高采出程度8.9%,最终采收率达到71.7%,展现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状况下混相驱技术在该油田的应用前景。以油藏内部混相驱替特征分析及机理研究作为切入点,应用拟三元相图模拟了注烃气混相驱的驱替过程,探讨了影响混相驱替效果的关键因素。结合室内实验分析结果和先导试验矿场数据,从油藏特征演变、产出物物性特征分析、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等方面深入分析混相驱替过程,全面认识混相驱替机理,正确评价混相驱的驱替效果,为油田实施混相驱技术的可行性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注气近混相驱油藏开发理论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油藏中注气难以达到物理意义上的混相。国外研究人员提出近混相气驱理论,其特点是注入气体并非与油完全混相,只是接近混相状态。文章首先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油藏注气近混相驱理论进展;以吐哈丘陵油田陵2井为例,用组分模拟来展示近混相驱过程;通过细管实验模拟,研究多级接触过程中注入气-原油之间相态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进一步证实近混相驱机理;最后对油藏注气开发动态预测模型进行总结。针对目前近混相驱动态预测和开发指标计算不准、气体突破预测及注气参数控制不利等问题,指出研究注气近混相驱开发动态预测模型的方向,为油藏的注气近混相驱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