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电子陶瓷粉体──钛酸钡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电子陶瓷粉体钛酸钡的主要制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型材料之一的钛酸钡电子陶瓷,在电子和工业领域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其性能和生产进行分析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钛酸钡铁电陶瓷和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陶瓷材料研究的总结,对制造钛酸钡陶瓷和薄膜的原材料以及工艺过程给予了比较详细地分析和总结,并讨论了有关钛酸钡陶瓷和薄膜的表征问题。  相似文献   

4.
项目推荐     
本项目以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技术为基础,进行单相和复合钛酸钡基纳米电子陶瓷粉体的低成本制备。铁电陶瓷粉体及其集成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aTiO3基氧化物陶瓷粉体及其器件。由于其具有优越的介电、压电、铁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陶瓷电容器、微波器件、铁电存储器等电子器件。近二十多年来,用BaTiO3研制的PTCR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设备,民用电子设备和电器部件。BaTiO3基陶瓷的各种性能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钛酸钡陶瓷粉体的质量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元件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需要制备与合成符合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钛酸钡基陶瓷粉体(纳米颗粒、超纯、单分散、分子与原子水平上的成分复合)。纳米BaTiO3电子陶瓷  相似文献   

5.
项目推荐     
500t/a高纯纳米级钛酸钡高纯超细钛酸钡是制造电子陶瓷的主要原料,为强介电材料,是积层陶瓷电容器的核心,最终消费在冰箱启动器、彩电消磁器、程控电话机、节能灯、加热器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方面。与其它电容器相比,具有电容器体积小、容量大、频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钛酸钡产品作为电子元器件的一种基础材料,对电子元器件向高性能、微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前景较好,目前国内市场的潜在需求量超过2000t,缺口较大。攀枝花是我国主要钛资源产地和钛工业基地,发展高附加值的纳米级钛酸钡产品,具有良好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高纯超细钛酸钡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赞锋  侯艳红 《粉体技术》1996,2(3):31-34,44
介绍了一种用草酸共沉淀法合成高纯超细钛酸钡(BaTiO3)的方法,并对影响最终产品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加料速度,配料比,洗涤情况,干燥煅烧条件等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完全可以稳定地制备出纯度〈99.5%,粒度不超过1μm的球形钛酸钡。  相似文献   

7.
软化学法制备钛酸钡粉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着重讨论了一些软化学法制备钛酸钡粉体的工艺特点、反应机理及应用前景,并对溶胶-凝胶法在制备钛酸钡基PTC材料和MLCC材料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有机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采用溶液共混和水沉淀工艺,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并辅以超声振荡制备了钛酸钡/聚醚砜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观察到纳米钛酸钡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用Q表测定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正切值,发现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正切值随着钛酸钡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得到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与钛酸钡体积分数的关系式。在兼顾可加工性能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达到8.2,比纯聚醚砜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用草酸共沉淀法合成高纯超细钛酸钡(BaTiO3)的方法,并对影响最终产品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加料速度、配料比、洗涤情况、干燥煅烧条件等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完全可以稳定地制备出纯度>99.5%、粒度不超过1μm的球形钛酸钡。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电子陶瓷材料氮化铝工艺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简要回顾了新型电子陶瓷材料氮化铝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制造工艺与金属化工艺,分析了其在技术性能方面的优缺点,并研究了最新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纳米BaTiO3及其陶瓷材料的特殊物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硬脂酸凝胶法制备的BaTiO3纳米晶及烧制的陶瓷材料的特殊物性,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X荧光光谱、表面光电子能谱、介电谱、热释电谱研究了纳一粉及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体相和表面相组份及铁电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在室温下均为立方结构,没有铁电性,陶瓷样品在低温下具有铁电性。并发现纳米晶BaTiO3及陶瓷具有湿敏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粉体粒径为0.3pm~0.7pm的BaTiO3粉体为原料.采用传统陶瓷工艺,研究了微粉尺寸对钛酸钡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从粉体形貌、晶粒形貌、相结构、微观结构、应力变化及最终的机械性能改变等方面分析了纯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效应。实验中发现,晶粒较小时,陶瓷断裂所需要破坏的晶粒多,由于晶界所占比例大,陶瓷断裂走过的路程长.强内应力为陶瓷结构稳定提供支撑,因此机械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散剂在BaTiO3浆料中的分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物质的聚集。在制备BaTiO3陶瓷浆料时加入分散剂,有利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本文分析了分散剂对浆料颗粒形状的影响机理,它是使颗粒间形成双电层的厚度增加,导致了颗粒间静电斥力变大,浆料悬浮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二次煅烧的方法制备了高介电常数BaTiO3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所制备的体系为四方相和立方相共存结构,从扫描电镜的图像中能观察其晶粒尺寸为1μm。通过TF2000铁电分析仪得到其介电常数在煅烧温度为1310℃,保温时间为4h,室温、测试频率为100Hz、测试电压为100V的条件下最大值为38306。研究了BaTiO3铁电陶瓷的反转电流随温度、频率和电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转电流缓慢降低,而随着电场和频率的增加反转电流迅速升高。从能量的观点也能进一步分析温度和电场对于反转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BaTiO3陶瓷墨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了喷射打印用BaTiO3陶瓷墨水,研究了墨水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固相含量一定的条件下,BaTiO3陶瓷墨水的分散稳定性随分散剂PAA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存在一个与固相含量有关的分散剂的最佳加入量,墨水的粘度随固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钛酸钡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学军  蒲昌亮 《材料导报》2002,16(6):45-47,67
对钛酸钡粉末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合。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已不能满足电子技术微型化和集成化发展对钛酸钡粉体提出的超细、高纯、单分散要求。从制备成本和操作过程来看,经过改进的共沉淀法、草酸盐法和水热法是制备高纯、亚微米级钛酸钡粉末的重要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水热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的钛源和水热条件,可以制备出高纯、单分散的亚微米级及纳米级钛酸钡粉体。低温直接合成法因其原料易得,过程简单,是一种在大规模生产上较有应用前景的制备纳米钛酸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聂军武  徐国跃  蒋楠 《功能材料》2007,38(2):252-255
采用全溶液络合法合成了BaTiO3-CoFe2O4混合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粉体合成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由前述预制粉体烧成的磁电陶瓷进行了微观表征,观测到由不同热处理粉体烧成的陶瓷晶粒形貌显著不同,形成了可控晶粒的磁电耦合材料.以全溶液法合成的该磁电陶瓷中,两相晶体各自析出长大,同时CoFe2O4依附于BaTiO3上生长,两种晶体因共格而形成良好的相界面层,对获得较好的磁电耦合性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水热法制备BaTiO3粉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热法制备的陶瓷粉体结晶度高,团聚少,烧结活性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报道了水热法制备BaTiO3粉体的研究结果,给出BaTiO3粉体晶粒组成、粒度和结晶形貌与反应温度、前驱物形式以及Ba、Ti摩尔比之间的关系,选择较高的反应温度,使用强碱性溶液以及较高m(Ba).m(Ti)比的前驱物,有利于钙钛矿型BaTiO3晶粒的形成。采用新制的Ti(OH)4胶体为前驱物,在Ba(OH)2水溶液水热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钛酸钡陶瓷粒子, 观察和分析了粒子的成分、形貌和微观结构及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 并测定了粉体的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XRD和TEM分析表明制备的粒子为四方相, 粒径在30~40nm左右. 制备的钛酸钡/环氧树脂复合吸收材料在8~18GHz范围内对电磁波有良好的吸收效果, 当含量为20%时效果最佳. 最后针对其吸收特性探讨了钛酸钡粒子的吸收机理.  相似文献   

20.
This work highligh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ating of ferroelectric nanoparticles with a chemical fluid deposition proces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BaTiO3 nanoparticles of about 50 nm are coated with a shell of a few nanometers of amorphous alumina and can be recovered as a dry powder for processing. The sintering of thes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gives access to a ceramic material with very interesting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in particular, dielectric losses below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