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高速公路提出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时。将混合料中4.75mm筛孔通过率取下限.将P.O32.5级缓凝早强水泥改用P.O42.5缓凝早强水泥的想法。通过试验,将混合料配制成粗细不同的级配,掺加不同剂量、不同品种的水泥后分别用重型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再制成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强度。通过分析,认为在使用玄武岩的情况下.混合料中4.75mm筛孔通过率在规范中值附近,掺加4.5%的P.O32.5级缓凝早强水泥后水稳碎石完全能满足7d强度不小于4.0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对AC-13、SAC-13和AK-13A相应筛孔通过率的上下限分析,把9.5mm、4.75mm、1.18mm三个筛孔通过率作为空隙率影响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分析,找出这三个筛孔通过率对集料空隙率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水量、水泥剂量、集料类型等因素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同样的级配,水泥剂量越大,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干缩变形越大。压实含水量和水泥剂量会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结合水的含量,进而对混合料的干缩特性造成影响。最佳含水量下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干缩系数变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泥剂量、集料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确定强度高、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拟定水泥剂量、9.5~31.5 mm碎石掺量、19~31.5 mm碎石掺量为3个影响因素,利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组成设计.并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探讨各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确定了满足强度要求的经济合理配合比.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设项目,基于大量日常检测数据,分析了水稳基层混合料级配变异性、含水量变异性、水泥剂量变异性、抗压强度变异性等影响基层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混合料级配的变异性随集料级配变异性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筛孔的减小,集料级配的变异系数和混合料级配的变异性系数都在增大;(2)混合料含水量需重点控制,规律宜近似显正态分布,且规律性较强、变异性并不多;(3)混合料水泥剂量也需重点控制,对季冻地区特殊的天气条件,应尽量选用较小的水泥剂量,以有效的改善干缩裂缝。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废弃建筑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将建筑垃圾破碎成砖混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同时解决天然石料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首先研究了砖混再生集料的性质,然后配制了6种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为指标,研究其路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天然集料,砖混再生集料具有密度小、压碎值较大、吸水率高的特点;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干缩系数和抗冲刷损失质量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泥剂量为4%时,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稳碎石混合料强度范围为3.9 MPa~5.4 MPa,可满足不同交通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搅拌均匀性的影响,采用视觉识别、芯样截面粗集料分布数量统计、混合料筛分以及水泥用量滴定等手段和方法,对普通静力搅拌、振动搅拌以及振机关振搅拌3种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试验结果来看,3种搅拌工艺中,振动搅拌工艺生产的混合料水泥胶浆对粗集料的裹附效果最好,芯样截面粗集料分布数量、集料关键筛孔通过率以及水泥用量滴定结果的变异性最低,提升了混合料的均匀性,水泥稳定碎石均匀性的提高,可间接提高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和粘聚力,改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不同水泥剂量、不同集料级配、不同养生龄期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干缩特性和温缩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系统分析水泥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养生龄期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的影响,得出其收缩特性的规律性认识,为设计适应黄土路基的高强度、低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左锋 《上海公路》2012,(2):127-129
针对崇启通道(上海段)工程建设需要,从关键筛孔通过率、粉料含量(0.075 mm通过率)、原材料规格要求三方面,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级配控制技术,避免或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该研究成果在崇启通道APT试验段得到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均匀性与强度的影响,采用集料筛分试验、水泥EDTA滴定试验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了普通搅拌工艺与振动搅拌工艺2种方案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第二次搅拌采用振动搅拌工艺,水稳混合料中关键筛孔通过率与水泥用量滴定结果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均明显减小,混合料搅拌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且显著提高了混合料7d与28d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了强度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1.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必须具有良好的骨架-空隙结构.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资料,设计不同的关键控制筛孔的通过率,将粗、细集料分段取不同的级配曲线进行设计,并结合VCADRF方法对级配进行检验,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对粗、细集料的含量进行调整,在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试验路中设计出满足排水、结构要求的良好级配.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结构状态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文中首次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筛控级配设计方法及其结构指标细集料填充系数。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及数据分析表明,细集料填充系数在0.46~0.87范围内增长时,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指标呈先增长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但不同指标的变化速率有差别;其抗冻系数呈先增长迅速后增长缓慢的变化规律;其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的变化规律与抗冻系数相反;其冲刷质量损失呈持续增长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受细集料填充系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确定其合理范围为0.63~0.75,此时4.75mm筛孔的通过率范围为27%~3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级配类型、水泥剂量和集料岩性对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振动成型法在不同级配类型、水泥剂量和集料母材的条件下成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并在标准养生89d,饱水1d后采用MTS810测定试件的极限劈裂强度,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测定试件的疲劳作用次数,建立各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方程,通过疲劳方程对不同级配类型、水泥剂量和集料母材下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性能骨架密实型优于悬浮密实型,高水泥剂量优于低水泥剂量,集料强度高时优于集料强度低时,且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性能受水泥剂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受级配类型的影响次之,受集料母材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将三渣基层回收料替代天然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探讨了级配、养生龄期、水泥剂量等因素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差异;根据试验结果与规范要求,阐述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适用的道路等级。结果表明:随着养生龄期的延长、水泥剂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能力等指标都有所提高;满足一定条件的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可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的基层。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珊瑚集料半刚性基层是岛礁工程建设的理想基层类型。目前水稳珊瑚集料基层性能的研究尚不清晰,根据级配理论设置了骨架密实型集料的级配,结合珊瑚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混合料的界面结合特征,提出了水泥稳定珊瑚集料的基本配合比,并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分析了水泥剂量、龄期和粗细集料比例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珊瑚集料基层的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得到显著改善,并存在最优水泥剂量;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28d强度的80%以上,早强特点显著;其劈裂抗拉强度相对较高。试验结果可为水稳珊瑚集料基层应用于岛礁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旧混凝土再利用问题提出采用天然集料取代9.5 mm以下的再生骨料,然后与大于9.5 mm 再生骨料进行复合设计得到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通过抗压、劈裂、弯拉试验评定材料力学性能,采用抗冻性和干缩性试验评定材料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泥剂量为5%时的性能优与4%水泥掺量。复合再生混合料试件标准养护28 d后,相对纯再生混合料而言,抗压强度提高38.93%,劈裂强度提高18.03%,弯拉强度则提高了45%。其抗压、劈裂、弯拉强度与天然集料混合料相差低于5.5%,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参数取值为研究方向,通过收集既有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建立强度数据库,在不同保证率下取得各参数代表值,对比分析试件成型方式、集料级配类型、养生龄期、水泥剂量等不同影响因素与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的关系,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不同养生龄期、水泥剂量条件下的预测方程。经验证,所建立强度对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可为路面结构设计与性能预估提供取值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路基高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不同水泥剂量、不同集料级配、不同养生龄期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弹性模量、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系统分析水泥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养生龄期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特性及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得出对其力学性能及抗冲刷性能的规律性认识。为设计适应黄土路基的高强度、抗冲刷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提供实用指导。  相似文献   

19.
秦阳 《路基工程》2023,(1):131-135
在5%水泥掺配比例条件下,掺入6%~14%磷石膏,开展磷石膏掺配于水泥稳定碎石用以对比其路用性能变化规律的试验与分析,研究对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比3种不同磷石膏掺配比例级配碎石的级配变化、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变化及3种碎石级配对应的各组试件强度变化,结合4.75 mm关键筛孔通过率确定合理级配选择;在同一磷石膏掺配比例的基础上控制3%~5%的水泥掺配比例,分析试件性能变化;分析掺配磷石膏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磷石膏掺配比例可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推荐8%的磷石膏掺配比例及40%的4.75 mm筛孔累计通过率对应碎石级配;在合理的掺配条件下,可将常规水泥稳定碎石的5%水泥掺量降低至4%,仍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建筑废弃物骨料在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底基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将5~10mm规格的建筑废弃物骨料、天然集料、水泥和水,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制备水泥稳定再生底基层混合料,对其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水稳定性和干缩等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掺入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后,完全能够满足规范中对底基层路用性能的相关要求,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可以用作道路底基层集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