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使GPS RTK验收测量的外业数据能够直接用于内业自动生成DEM与自动算量,设计了一套专门针对露天矿GPS数据采集的5位数字编码方案,采用此编码方案可实现露天矿验收测量自动成图和自动算量,大大提高露天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闭坑后的阜新露天矿进行综合整治和利用,需要详细了解露天矿矿坑的地表特征,提出了利用露天矿地形图数据,提取高程点和等高线数据作为构建露天矿DEM的主要原始数据,以等高线、露天矿的台阶坎线为约束条件,生成露天矿精细DEM的方法。通过对建立的DEM模型进行地表分析,可实现了露天矿的水文分析、矿坑的坡度、坡向分布分析,为露天矿的土地利用、边坡治理和露天矿整体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采场精细DEM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露天矿采场地貌呈阶梯形地表分布,常规DEM建立方法不能精确描述地表形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露天矿精细DEM的方法。以建立某露天矿精细DEM为例,介绍了以DWG格式地形图为数据源,提取建立精细DEM的高程数据的方法:采用在原始数据中加入台阶属性和在生成的Delaunay三角网中加入约束条件生成露天矿精细DEM的方法,实现了露天矿三维地形表面的精确描述。  相似文献   

4.
马志国 《科技信息》2012,(27):384-386,380
采用ARM处理器S3C6410和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设计并实现了露天矿车载监控终端。根据露天矿特殊的地理环境,充分考虑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了合适的硬件,提出了露天矿车载监控终端的设计方案;基于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编写了露天矿车载监控终端GPS模块与ARM处理器S3C6410的串口设置程序、GPS定位数据接收与解析程序和车载终端与监控中心的网络通信程序。测试表明,该车载监控终端定位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论述矿山开采沉陷相关基本概念和GPS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在山区开展地表岩移观测工作难的问题,结合GPS技术的的优势,提出采用GPS技术对山区地表沉陷进行实时快速测量。并以具体矿区地表岩移观测工作为例,结合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和矿山测量规程的相关规定,对工作面上方观测线进行了设计;论述了采用GPS进行连接测量、全面观测和日常观测的相关注意事项;最后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获得了该矿区的地表岩移规律,并证实了采用GPS技术在山区进行地表岩移观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张威  吴仍武  刘勇 《科技信息》2014,(1):79+109
本文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探讨DInSAR测量技术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行性,采用传统的GPS测量地表沉降情况,并获得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并将这方法所得数据值与DInSAR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与GPS观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满足地表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蚁群优化的GPS/DInSAR三维形变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GPS/DInSAR形变测量方法,将高精度地表散点GPS三维观测量与DInSAR视线向观测量进行深度融合,提取地表真三维形变量.以GPS约束与DInSAR约束基于Gibbs方程构建能量函数,利用蚁群优化算法在连续空间求解能量函数最小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连续地表三维形变测量中具有较高精度,特别是垂直方向上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InSAR/GPS集成技术在常州-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军  李振洪  武健强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1):1267-1271
精确监测地表形变是地面沉降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年来该研究领域面临的难题.GPS和InSA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两种空间大地测量监测手段,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方面都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根据二者技术特点,分析了InSAR/GPS集成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方案可行性,并以常州-无锡地区为例开展了同步观测试验,利用GPS数据来建立大气改正模型,从而削弱InSAR干涉图像中大气影响,提高了InSAR形变量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露天矿三维可视化矿床地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裁剪曲面和不规则多边形,建立了露天矿三维可视化矿床地质模型,这个模型是由地质界面模型和地表面模型组合而成的。地质界面模型是由煤层的顶底板插值曲面经煤层边界和断层曲面裁剪而成的,地表面模型是对原始地表数据和矿坑数据进行三角剖分得到的三角形网格。根据露天矿的开采特点,实现了对模型的自动维护和更新,形成了动态的露天矿三维可视化矿床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南京区域GPS观测网的观测数据,结合地表大气参数,计算出夏季降雨过程中的相对GPS大气可降水量;再加入国内3个IGS参考站的观测数据组成超长基线,计算出同时间段内的绝对GPS大气可降水量,并与探空数据所得的大气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数据所得的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强的一致性;在精确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是集GPS定位技术、GPRS通信技术、GIS管理技术、运筹学以及优化理论于一身的综合系统。本文主要研究了该系统的构成以及设计该系统所需要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露天矿边坡安全监测系统,采用基于重构相空间的混沌理论揭示露天矿边坡岩体的变形规律,并建立基于重构相空间的边坡岩体变形的混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边坡岩体变形的精确预测,同时根据露天矿开采特征,建立边坡岩体变形的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露天矿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受节理裂隙、开采强度、地下水、地表降雨等多因素的影响,其变形受其内在确定性动力学机制所支配,表现出混沌特性,是边坡工程固有影响因素对边坡岩体综合作用的结果.边坡岩体变形安全预警系统不仅可预测边坡岩体的变形量和所处的安全区域,而且可反映出露天开采强度的合理性,为矿山调节产量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程建新  石国 《科技资讯》2014,12(23):32-32
机载激光雷达它集成了激光测量、高精度惯性导航(IMU)和GPS全球卫星定位、数码相机四项技术设备.是通过同步获取激光回波信息、机载GPS信息、机载IMU(惯性导航装置)信息和测区内GPS基站观测数据,经过专业预处理软件差分计算后生成高精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根据需求,在相关后处理软件平台下,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DTM、DEM及DOM.  相似文献   

14.
结合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作的进行,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试,分别对排土场区域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的气温、地表温度、地温、土壤水分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观测,进一步分析得出排土场植被恢复后的小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探测内蒙古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矿区边坡失稳前地表形变情况,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该矿区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的1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解算出地表2 475个形变点,最大形变量超过160 mm,最大形变速率达209 mm/a。证明SBAS-InSAR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研究区变形位置及其形态,为矿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天然资源受到了过度的开采,使得地质灾害日益严重。而地面变形塌陷灾害是一种很重要的地质灾害。为了减少矿区周围危害的发生,本论文利用GPS对矿山地表岩移观测得到的数据,采用MATLAB神经网络方法建立GPS数据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且成功的预测出了未来一期的地表移动变化。应用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是很好的处理非线性动态数据,能够反映出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计算精度高,预测准确度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葛绍良 《科技信息》2012,(21):430-431
为满足矿井安全开展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等三下采煤工作的需要,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对于首采面必须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GPS—RTK技术具有效率高、精度均匀、不受通视条件及天气影响等优势,在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露天矿煤炭资源的枯竭,为了更多的回收资源,边坡下的煤炭井工开采已经在国内开始进行。然而井工开采对边坡的影响强度,需要进行合理分析,计算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煤矿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概率积分法。计算得到地表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根据地表移动的分析结果采用(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公式,对开采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边坡下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科学原则下设计边坡综合在线监测系统,采用GPS地表位移监测和地下位移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传感器、数据通讯、现场辅助系统、控制中心四大功能模块,能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至关重要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GPS技术在露天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露天矿传统调度系统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卫星定位技术(GPS)、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数字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优化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等多项现代高新技术理论结合到一起,对运行卡车进行实时优化调度的具体方法,利用GPS系统能够高精度确定出露天采掘、运输设备的位嚣,并能够计算出距离的特点,对运输设备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经验调度方法,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