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灸联合正骨手法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炎性指标,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颈椎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操配合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减轻疼痛,可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诸飞飞  吴梦苹  贺芳  水正超 《新中医》2019,51(9):225-227
目的:探讨颈椎操联合中医针灸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试验组采用颈椎操联合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仅给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6 (IL-6)等指标,分别采用疼痛分级指数和当前疼痛程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8.00%(χ2=9.384,P 0.05)。治疗前,2组间IL-6和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治疗后IL-6和P物质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试验组治疗后IL-6、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间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2组疼痛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 0.05),2组治疗后疼痛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操联合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其炎症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罗树雄  阮波  徐力康 《新中医》2016,48(3):95-96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针灸门诊、骨科门诊符合观察条件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基础组单纯选用温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超激光治疗,观察2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价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VAS指数与基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温针灸治疗,A组仅接受温针灸治疗,B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C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牵引。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次后进行疼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ROM)评估。结果:经过12次治疗,三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疼痛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的颈椎ROM均较治疗前增加,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颈椎ROM与A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ROM,减轻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温针灸+中药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颈椎疼痛程度、眩晕状况、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温针灸+中药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温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温针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疼痛程度、眩晕状况、生存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中药组颈椎疼痛程度、眩晕状况、生存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颈椎疼痛度和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应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0):1386-1387
目的:观察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收效满意,利于促进颈肩痛感的缓解,是中医内外合治颈椎病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以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研究该疗法对疼痛的改善情况并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将施以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部疼痛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6%,且观察组颈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以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易璐  冯晓琳  何江 《河南中医》2023,(10):1586-159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宜春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气滞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颈椎病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温针灸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SF-MPQ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的颈椎JO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明显地减轻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VSA疼痛评分,观察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显著大于对照组(76.3%)(P0.05)。结论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该院针灸科治疗的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的方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者治疗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为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利于颈椎生理结构的恢复,且安全、简便,易于被患者接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7-2630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单纯针灸对照组,综合治疗组患者予以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NDI指数、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指标、颈椎活动度、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12 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颈椎活动度指标升高(P0.05),与单纯针灸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颈椎活动度较高(P0.05)。结论:常规针灸疗法与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疗效,但是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更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VAS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曲度差异不明显,治疗后颈椎曲度均增加,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疼痛,改善颈椎曲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和推拿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中IL-1、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8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IL-1、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IL-6、TNF-α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减轻颈椎神经根炎症及神经根压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疼痛积分、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呈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疼痛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颈椎活动及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评分(PRI)、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颈椎练功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