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对头颈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中度及以上疼痛特点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为后续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行组织瓣修复术的2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症状自我报告方法,先根据疼痛报告条目对疼痛类型分类,每天以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分对患者6个时间段伤口、咽喉、输液、其他及非干预疼痛进行为期6 d疼痛症状收集,分析中度及以上疼痛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239例患者中有87例主诉出现中度及以上疼痛,其中42例为重度疼痛;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在有无中重度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病例数和频次排在所有类型疼痛的第1位。结论头颈组织瓣修复术后虽经静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但超过1/3患者仍主诉存在中度及以上疼痛,并且不同类型的疼痛也存在着不同的疼痛特点,咽喉疼痛较为突出。性别因素中男性患者以中度疼痛病例数为多,而女性患者显示出更高比例的重度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00-05/2005-05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患者15例,均知情同意。其中全层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10例;利用瘢痕瓣翻转作衬里,部分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5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全部成活,色泽呈暗红或淡红。15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6~12个月3例,13~18个月2例,19~24个月10例;患者复合组织瓣皮肤颜色与周围皮肤颜色基本一致,鼻部外形满意,耳郭供瓣区部位较为隐蔽,满意率为94%。结论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便,术后鼻翼外形满意,供区隐蔽,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择2000-05/2005-05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患者15例,均知情同意.其中全层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10例;利用瘢痕瓣翻转作衬里,部分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5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例患者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全部成活,色泽呈暗红或淡红.15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6~12个月3例,13~18个月2例,19~24个月10例;患者复合组织瓣皮肤颜色与周围皮肤颜色基本一致,鼻部外形满意,耳郭供瓣区部位较为隐蔽,满意率为94%.结论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便,术后鼻翼外形满意,供区隐蔽,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恶性肿瘤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5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选择性进行放、化疗,行手术扩大根治性切除肿瘤、假体植入修复组织缺损、组织瓣移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 结果:术后缺损组织完全修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力或生活能完全自理,5年生存率达90.9%,优良率达68.6%. 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对恶性肿瘤切除的组织缺损修复是可行的,加之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外科护理学     
071195组合组织移植修复严重手外伤患者的术后护理/王婷…//护理学杂志.-2007,22(4).-4~5对25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采用组合移植方法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沟通,做好卧床期护理、用药护理、供区创面及手部护理。结果:游离组织瓣58块,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平均住院23.5d;随访3~6个月,再造拇指及手指外观功能满意,皮瓣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提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参6(原文摘要)071196手外伤显微修复术患者血管危象的分期护理/吴容…//护理学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下颌骨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下颌骨肿瘤切除术的病例,切取自体带监测皮岛,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I期修复下颌骨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腓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通过观察监测皮岛的血供变化,及时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5例下颌骨缺损,5例移植瓣全部存活,术后外形和功能短期内均基本恢复。结论: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I期修复颌面部切除术后大范围组织缺损成功率高、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是修复重度颌面畸形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65-4566
对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本院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5.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13/2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5/20),差异显著(P0.05)。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具有良好疗效,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医护人员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皮瓣情况监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面手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进行精心护理,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结果:本组游离组织瓣移植成活119例,成活率99%.结论: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组织瓣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管吻合口局部血栓形成仍是导致游离组织瓣移植失败和坏死的主要原因。目的:评价静脉留置管在游离组织瓣移植监测与预防血管危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肌骨瓣等游离移植修复舌、颊、下颌等部位组织缺损患者102例。实验组(n=50)组织瓣静脉远心端留置静脉管,术中根据需要灌注稀释肝素生理盐水,术后通过静脉留置管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0mL/h,持续7d。对照组(n=52)术后全身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与结论:实验组50例组织瓣全部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对照组52例中有3例出现静脉危象,其中2例抢救无效组织瓣坏死。提示静脉留置管能持续监测游离组织瓣移植后组织瓣血管通畅状况,有效预防血管危象,提高组织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创伤导致下肢长段骨缺损患者11例,延期采用带监测皮岛(瓣)的腓骨移植修复,皮岛(瓣)切取3 cm×5 cm~7 cm×11 cm,骨缺损6~20 cm,其中吻合血管的双侧腓骨组合移植1例,吻合血管的单根腓骨移植3例,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移植7例,自体血管移植桥接3例,修复股骨3例,胫骨7例,胫骨远端并踝关节缺损1例。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及色泽良好。术后3~6个月患肢开始负重行走。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结论采用带监测皮岛(瓣)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安全可靠,疗效好,疗程短,功能恢复满意。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伤情及条件选择更适合于患者的本种术式,对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SIF) is as an alternative to free flaps in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10 patients underwent submental flaps. All ten patients suffered failure of SIF as the definitive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 Despite comparing favorably to free tissue transfer in published reports, our SIF had high failure ra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后不同修复重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和耳鼻咽喉科行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及修复重建的患者。依据缺损情况(不伴皮肤缺损、伴皮肤缺损、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进行不同方法的修复重建,并观察患者出院时伤口愈合情况及重建效果。  结果  共62例患者(63次缺损修复术)纳入本研究。其中不伴皮肤缺损34例、伴皮肤缺损23例、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5例,组织瓣成活率为98.41%(62/63),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0.48%(57/63)。不伴皮肤缺损患者中,采取游离脂肪填充修复6例、颞肌瓣联合游离脂肪填充修复14例、胸锁乳突肌瓣或联合颞肌瓣修复13例、颞肌瓣联合颌下腺瓣修复1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换药后延期愈合;3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与脂肪液化,组织瓣成活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4.12%(32/34)。伴皮肤缺损患者中,缺损直径≤3 cm者5例,均采用颈面部推进皮瓣联合颞肌瓣和/或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皮瓣成活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缺损直径>3 cm者18例(19次缺损修复术),其中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8例、胸大肌等带蒂皮瓣修复6例、前臂皮瓣联合带蒂皮瓣或局部组织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或联合颈面部推进皮瓣及颌下腺瓣修复2例、腹直肌皮瓣修复1例,1例曾行大剂量放疗患者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后3 d出现静脉栓塞,后改用胸大肌皮瓣救援修复后一期愈合;1例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血肿,清除血肿后伤口一期愈合;1例腹直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换药后皮损延期愈合;2例采用胸大肌等带蒂皮瓣修复后出现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伤口延期愈合;余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为84.21%(16/19),皮瓣成活率为94.74%(18/19)。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患者中,采用腓骨肌皮瓣、游离肋骨移植联合颞肌瓣、股前外侧-股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分别2例、2例、1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累及硬脑膜造成颅内外沟通,其中7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一期愈合,3例脑脊液漏患者经换药后延期愈合。行一期面神经重建患者24例,其中采用耳大神经移植重建12例,舌下神经8例,咬肌神经(+/-)耳大神经3例,股外侧皮神经1例;13例获得随访,面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  侧颅底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应根据缺损范围选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对于不伴皮肤缺损者,可采用颞肌瓣联合游离脂肪填充或局部组织瓣修复;伴皮肤缺损直径≤3 cm者,可采用颈面部推进皮瓣联合局部组织瓣修复;伴皮肤缺损直径>3 cm者,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较佳的修复方法。多次手术和术前放疗血管状态不佳或无法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可选用胸大肌等带蒂皮瓣;若缺损累及颧弓以上,则可联合颈面部推进皮瓣及局部组织瓣修复;较大范围骨缺损,应酌情修复骨缺损。如条件许可,应争取一期重建面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新一代带穿支游离皮瓣移植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目的:观察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及其修复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6-04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及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不能直接缝合导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外露。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因头面肿瘤切除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9例,平均50岁;因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7例,平均为39岁,所有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生分两组同时或先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由头颈外科或骨外科医生承担,肿瘤切除后由整形外科医生承担修复任务,整形外科医生先确定受区血管床,并游离,准备好受区血管。其中有2例游离出神经断端做神经修复。根据创口情形切取穿支皮瓣:于髂前上棘及髌骨前外上缘连线作为皮瓣的纵轴线,确定中点,并在中点区域设计所需要的皮瓣。皮瓣最大面积达28cm×15cm,在皮瓣范围内用超声多普勒仪确定主要穿支浅出点(即超声回音最强点)一二个。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在放大镜下逐步切开分离皮下组织与深筋膜。遇到主要穿支后,确保一二支主要穿支不受损伤;并沿着穿支血管追踪分离深筋膜、肌肉或肌间隔,及至所需要的血管蒂的长度和所需要的血管管径的大小。必要时保留股前外侧皮神经,本组修复皮神经两例。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放负压引流。在显微镜下用9-0尼龙线吻合血管,用10-0尼龙线吻合神经,间断缝合皮瓣与受区创缘,同时放负压引流于瓣下。头部创口缝线术后9~11d拆除,四肢创口的缝线术后12~15d拆除,供瓣区缝线术后15d以后拆除,引流管在术后3d拔除。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愈合情况(Ⅰ期愈合:术后伤口按期愈合;Ⅱ期愈合:术后伤口未按期愈合),同时观察皮瓣是否坏死、伤口是否裂开等。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纳入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1例皮瓣远端约2.5cm宽的皮瓣缺血坏死,清除坏死组织后直接缝合愈合,另1例面部上端与皮远瓣区伤口有约3cm长裂开,经换药、再缝合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外形满意,均未见明显疤痕,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对供区损伤小,对受区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头面和四肢肿瘤清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手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总结本科2004年6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间15例应用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手术巨大组织缺损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经锁骨下隧道转移.手术均为Ⅰ期修复,皮瓣面积为5 cm×6 cm~10 cm×15 cm.[结果]患者肌皮瓣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72h皮瓣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0例外伤致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72h内配合做好皮瓣护理工作。结果 160例游离股前外侧移植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72h内1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对症处理后均愈合。结论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术患者,术后72h内应加强皮瓣观察及护理,做好术前后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等,其是保证皮瓣成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10年8月在头颈部大面积手术缺损后进行的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77例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7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患者中72例成活,其中边缘坏死2例,经修剪清创换药,伤口愈合。6例发生伤口感染,经换药、引流、修剪坏死组织后愈合。5例胸大肌肌皮瓣发生全部坏死,剪除坏死组织,换药待新鲜肉芽形成后用邻近组织瓣转移修复。结论:术后精心护理有利于皮瓣成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及髂骨膜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对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及髂骨膜移植、联合斯氏针及空心钉内固定的2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分析治疗。结果25例的手术全部成功,经过2~4年随访,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16个月,但有2例患者存在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结论对于中青年不适宜行髋关节置换之股骨颈骨折病例,尤其是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患者,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移植手术方式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复合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10年8月胫骨骨折、骨缺损同时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感染、坏死的35例,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加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按照Edwards评价系统功能评定:优22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1.4%。本组32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3个月后骨痂生长缓慢,予调整外固定架加压固定,并嘱患者适当负重锻炼,18个月时骨折愈合好。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骨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段潜行移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双头单蒂肌瓣对半侧颜面萎缩的修复效果。方法我科采用分段潜行移植胸锁乳突肌双头带蒂肌瓣修复5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观察术后伤口愈合及颈部功能情况,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5例移植肌瓣存活良好,颜面部萎缩畸形均得到良好矫正,颈部功能活动无异常。结论通过分段潜行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双头带蒂肌瓣移位术,既达到了半侧颜面萎缩凹陷畸形的有效整复,又不会影响颈部外观及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符合功能外科修复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