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其常见亚型之一。笔者2009—06-2012—06采用疏肝理脾清肠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希河 《河北中医》2009,31(1):37-3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ble bowel syndrme,IBS)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每因情绪紧张、劳累、饮食不当、受凉等引起腹泻,多伴有痉挛性腹痛,大便为糊状,常有黏液,或与便秘交替发生。2000-06-2008—06,笔者运用健脾渗湿止泻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蒋国印  李建芬  徐波  臧新开 《河北中医》2010,32(2):218-218,25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生物—心理—社会病症,也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有时便中带有大量黏液等症状。2006—06—2009—03,我们应用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其常见亚型之一。笔者2009-06~2012-06采用疏肝理脾清肠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按2006年在罗马国际会议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II标准,按照大便性状分型确定为便秘型。(2)中医诊断标准: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标准[1],证属肝郁气滞或胃肠燥热者。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舒士敏  顾洁 《河北中医》2009,31(7):989-98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肠壁结构无缺陷,但肠道对刺激有生理反应或反常现象。其病因、病机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饮食、遗传、胃肠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2001—01-2008—06,我们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为其最常见亚型。笔者2009-06~2012-12采用痛泻药方合用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在罗马国际会议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II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制定的标准[1]。1.2一般资料102例患者均为2009-06~2012-12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李伟 《河北中医》2005,27(11):855-855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腹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主要特点的肠道功能失调的综合征。2003—04~2004—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付同娟  尹国君  冯雁军 《河北中医》2009,31(8):1157-115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普通人群发病率高达15%~22%,由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01—2008—12,我们自制参芪健肠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并与盐酸小檗碱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诸凡凡  叶柏 《西部中医药》2013,(10):139-142
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不同角度简要概述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Bow—elSyndrome,D-IBS)的发病机制,同时介绍了近年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0.
宁肠止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光明中医》2008,23(6):788-789
用中医理论阐释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转化和发病特点,并运用宁肠止痛合剂对49例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宁肠止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机理,提示宁肠止痛合剂可能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郭光丽  钟瑾  王延峰  刘永 《河北中医》2010,32(4):564-565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2007—01-2009—07,我们采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并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张声生 《四川中医》2013,(1):137-142
通过对近十年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从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的种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就目前运用各种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从肝论治肠易激综合征、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对易激综合征与情志因素关系作了探讨。认为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潜力和优势,在改善症状、对症治疗、减少复发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田在泉  周玉芳  王克银 《河北中医》2005,27(11):832-833
2000—2003年,我们运用肠舒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33例,并与谷参肠安治疗3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强调了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的研究因此也受到广泛关注。西医认为脑肠互动异常与脑肠肽分泌紊乱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紧张等症状,中医上多把脑肠轴紊乱与肝郁脾虚型泄泻相关联。基于该机制研究肠易激的中西医疗法的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脑肠肽的多样性与肠易激其他发病机制如肠道菌群、肠道高敏感性也存在相关性,因而基于脑肠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研究更加深入和明确,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针灸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并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趋势,但是缺乏中西医结合以及结合心理辅导干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中医众多医家认为本病多与肝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随着"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从脑-肠互动的角度来综合认识和理解肠易激综合征。本文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对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中脑肠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有效取穴以归入胃经、膀胱经、任脉、督脉、肝经、脾经等六条经脉为主。根据经脉循行,这六条经脉能够联系到脑肠,而且针刺治疗这六条经脉上的穴位也能使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肽紊乱趋于平衡。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脑肠轴可以用经脉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瑞士观察针刺辨证施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对照的临床方法,应用毫针治疗不同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2例。结果: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针刺对瑞士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入手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经方治疗现状,经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麻子仁丸、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等多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理中汤等方药;今后应大力发展应用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而拓宽经方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