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市发现首例HIV-1/HIV-2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例HIV-1/HIV-2混合感染发现的经过以及对本地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意义。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一名门诊患者血样2份(包括初筛试验前后各1份)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确认试验采用蛋白印迹法(WB)。结果患者为男性,非洲马里人,血清经初筛试验为HIV阳性。初筛阳性的血清,以HIV-1/HIV-2 HIVBLOT2.2试剂做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为HIV-1阳性,同时HIV-2的特异条带gp36阳性;样本再用HIV-2型的BLOT1.2膜条确认为HIV-2阳性。结论被检者为HIV-1/HIV-2混合感染,这是广州市、广东省首次发现HIV-1/HIV-2混合感染,提示HIV-2可能会以对外交流等方式传入广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 HIV-2指示带出现的原因,了解本市HIV-2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可区分HIV-1HIV-2感染的recomLine HIV-1HIV-2 IgG确证试剂(条带免疫法,SIA),对WB法确证后出现HIV-2指示带的37份样品进行鉴别诊断,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份样品用WB法全部判HIV-1抗体阳性且提示HIV-2阳性,用SIA法分型均为HIV-1型,37人均未出入过HIV-2流行地区,也无HIV-2接触史。结论 37份出现HIV-2指示带的样品均为非特异性的交叉反应,泉州市目前未出现HIV-2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9例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的HI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HIV-1抗体检测;以确认结果为准,计算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59例经CDC确诊的HHIV感染者血清HIV-1抗体全部阳性,相应尿液中HIV-1抗体阳性53例,阴性6例;对照组30例的血清HIV-1抗体全部阴性,相应尿液1例HIV-1抗体阳性,经血清ELISA法及胶体硒法对该样本进行HIV-1抗体检测均阴性。以确认结果为准,尿液HIV-1抗体检测阳性敏感度为89.83%,特异度为96.67%。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不便的情况下,可通过检测尿液HIV-1抗体对高危人群进行HIV感染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多种HIV抗体确认方法检测来自全国各地的HIV-2可疑血浆/血清样品,用Genelabs HIV Blot2.2WB检测5份已知HIV-2血浆样品。[结果]用Genelabs HIV Blot2.2WB检测54份HIV-2可疑样品,全部呈HIV-1抗体阳性反应且有HIV-2指示带;用HIV-2WB试剂检测,44.4%(24/54)呈HIV-2抗体阳性反应、55.6%(30/54)呈不确定反应;用2种线性免疫试验检测,分别只有3.7%(2/54)和1.9%(1/54)判定为HIV-1/2混合感染,绝大部分仅为HIV-1抗体阳性。对于5份已知HIV-2样品,使用Genelabs HIV Blot2.2WB检测时与HIV-1抗原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带型明显不同于HIV-1样品。[结论]结果提示我国的HIV-2感染很少见,现有的HIV-2WB不宜用于检测HIV-1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样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西省2013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的新发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BED-CEIA法对2013年新报告中,符合新发感染检测要求的HIV-1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2013年江西省新报告1 264名HIV-1感染者,其中868名符合新发感染检测要求的HIV-1感染者的样本进行BED-CEIA检测,检出新发感染者211名,新发感染者在2013年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中占16.69%(211/1 264);新发感染检测判定为长期感染和新发感染的HIV-1感染者,在地区、婚姻、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年的新发感染比例显著高于2011年新发感染比例,应加强对早期HIV-1感染者的检测,为早期干预、遏制二代传播争取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市HIV-1感染孕产妇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IV-1感染孕产妇CD4/8/3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和CD45阳性白细胞绝对计数值,比较这些指标与其他女性HIV-1携带者的差异;RT-PCR套式扩增深圳地区HIV-1感染孕产妇HIV-1病毒env区基因,经基因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结果]发现HIV-1感染孕产妇CD4/8/3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和CD45阳性白细胞绝对计数值均低于其他女性HIV-1携带者;HIV-1感染孕产妇HIV-1毒株主要为01_AE型。[结论]HIV-1感染孕产妇免疫功能偏低,加强该人群的免疫功能监测,避免继发感染,对降低婴儿HIV-1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蛋白免疫印迹法(WB)试验结果的观察,确定个体是否感染HIV以及HIV感染状况。方法对50份抗-HIV初筛阳性血清使用WB法进行确认实验。结果在被检测样品中,HIV-1型确认试验阳性45例,占90%;HIV-1型确认试验阳性,且提示HIV-2阳性感染1例,占2%;HIV-1型确认试验弱阳性(不确定)2例,占4%;HIV-1型确认试验阴性2例,占4%。结论WB法试验为确定个体有无HIV感染以及HIV感染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探讨导致WB确证不确定的原因。方法 40例HIV抗体不确定的样本进行随访复检,对WB条带不进展的病例,结合HIV-1核酸检测;最后判定为HIV未感染的病例,查找临床资料,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Ⅰ型和Ⅱ型的感染状况及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在血液中的含量。结果 40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条带进展为HIV-1型抗体阳性;1例未随访即死亡;2例条带不进展,但HIV-1核酸阳性;另2例条带为gp160、gp120、p24,经过多次随访后,最后报告为"无HIV感染";28例无HIV感染的患者,有5例HBV Ag阳性、2例现症梅毒、1例梅毒既往感染、3例ANA阳性、5例AFP定量高于正常值。结论对HIV抗体不确定的结果,需要结合HIV核酸检测;WB条带为gp160、gp120、p24的,需谨慎报告HIV-1型抗体阳性;临床上其他疾病因素与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但是更多的是不明原因的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陈莉华  李源 《营养学报》1989,11(1):89-90
<正> 维生素E是人体内重要抗氧化剂之一。近年来,通过对维生素E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维生素E和硒在人类疾病中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曾研究了117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硒水平,并进行了部分家庭成员体内硒浓度的调查,发现该患者血硒、发硒均显著地、特异性地降低,其原因可能系个体代谢障碍所致。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同一心肌病患者体内维生素E(VE)含量,以期为DCM的病因探讨及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是否增加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易感性,作者进行了此项研究分析。研究对象为美国4个城市(巴尔的摩、芝加哥、洛杉矶和匹兹堡)的艾滋病研究中心在1984年4月至1985年4月登记的4498名非艾滋病男性同性恋者。按照统一调查表,了解受试者的既往史、吸毒史、乙型肝炎(HB)疫苗接种史、性行为和性病史。对所有受试者从开始研究起的2年半内,每半年采血一次,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血清HIV-1抗体,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sAg及抗-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2013年江西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检测状况及其免疫印迹条带特征。方法 应用BED-CEIA法对2013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符合新发感染检测要求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符合新发感染检测要求的852名HIV-1感染者,检出新发感染者206名,长期感染者646名,BED-CEIA新发感染检测判定为长期感染和新发感染的HIV-1感染者在婚姻、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感染者WB检测条带中p66、p55、p51、gp41、p39和p31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P<0.05)。结论 WB检测结果缺失p51和gp41时应高度怀疑其为HIV-1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Tenofovir是一种新的核苷类药物,已被推荐用于HIV-1感染并已接受过治疗的患者。近期资料显示,该药对控制HBV复制有效,为此本文对HIV-1和HBV共同感染者(HIV-1/HBV患者)进行Tenofovir的疗效研究。对象为20例曾用拉米夫定治疗108周左右的HIV-1/HBV患者,对他们给予每天245mg的Tenofovir,或作为加强治疗或作为其抗逆转录联合治疗的一部分。使用52周后,进行其免疫指标、HIV-1 RNA和HBV DNA病毒载量的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HIV-1感染期间血浆维生素A(Vit A)缺乏是否与免疫状况及临床预后相关,作者从2 000多例静注毒品者中随机选择了179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按有无HIV-1感染的血清学反应及不同的CD4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每6个月采血一  相似文献   

14.
在动物模型中已证实,给动物免疫接种DNA可诱导出针对HIV-1的免疫反应。HIV-1控制基因nef、reu和tat在病毒生活周期的早期表达,如果诱导出针对这些基因的免疫反应,有可能消灭携带这些基因的感染细胞,防止HIV-l病毒的进一步扩散。本研究通过给HIV-1感染前驱期的病人免疫注射上述三种基因的cDNA,试图诱导出HIV-1特异的CTL反应。 9例感染HIV-1的无症状病人接受DNA免疫接种研究,其中3例病人接种编码nef基因的cDNA,3例病人接种编码reu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TP)的感染情况以及免疫状态.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抗体,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感染状况,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结果 136例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为19.1% (26/136),TP感染率为14.7%( 20/136),HIV/HCV/TP混合感染率为2.2% (3/136).不同传播途径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例注射吸毒者全部感染HCV,感染率为100.0%;其次是血液途径传播,感染率为78.6%.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性别HIV-1感染者的TP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2).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P=0.011).结论 HIV-1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HCV和TP感染率,而且HIV/HCV合并感染时会影响CD4+T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烟台市HIV-1流行毒株的流行情况和基因亚型特征.方法采集了7份HIV-1感染者的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经nested-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了C2-V3区及其邻区270个核苷酸序列.结果7份HIV-1感染者的PBMC样品中扩增到HIV1env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发现7份样品中有A、B′和E亚型.5名有偿献血人员均为B′(泰国B)亚型,2名回国劳务人员分别为A、E亚型.结论烟台市目前存在HIV-1A、B′和E三种亚型毒株,感染情况复杂,因此应加强对献血者及回国劳务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检测和控制,以防HIV-1各亚型毒株在烟台市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Quinn等的研究表明,HIV-1感染者血清中的病毒负荷越高,经异性性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就越大。HIV-1 RNA负荷升高10倍,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将成倍增长。这一结果提示,及时有效地降低感染者的HIV-1 RNA负荷,将会大大减少病毒的传播。 Quinn等对一方为HIV-1感染者的415对乌干达夫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方HIV-1阳性228名,女方阳性187名。在经过30  相似文献   

18.
富硒酵母对奶牛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富硒酵母对妊娠奶牛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4头妊娠健康黑白花母牛为受试奶牛,等分为4组。1组为对照(C组),余为受试T1,T2,T3组,分别添加三种硒制剂:即奥特奇公司的富硒酵母(Sel plex 50) 、有机硒无机硒混合物(70% Sel plex 50+30%亚硒酸钠)以及亚硒酸钠组。实验期168 d。在试验期第40、70、125 d时测定血中GSH-Px、SOD活性、MDA含量、硒水平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计数。结果:在125 d时,GSH-Px活性、SOD酶活性、血清硒浓度,T1、T2、T3组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C组;MDA 水平T1、T2、T3组非常显著低于C组;同时,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计数,T1、T2组非常显著高于C组。三个试验组中T1与 T3组比,P<0.01,说明T1组效果优于T2、T3组。结论:富硒酵母(Sel plex 50)改善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效果比无机硒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与当地人群中流行的HIV-1 CRF07_BC毒株的基因相关性,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与当地人群中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获得两个人群的HIV-1基因序列并判定基因型,分别用传播网络和系统进化分析法研究两个人群中HIV-1 CRF07_BC毒株的关联情况。结果HIV-1 CRF07_BC毒株传播网络模式图显示,除中国香港的HIV205毒株外,存在一个较为集中的传播网络。最大似然法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出入境人员的HIV基因序列分布于4个进化簇中,中国大陆出境者(HIV163)感染的毒株与深圳当地毒株相关;来自我国香港的毒株(HIV200)与广东流行株间存在关联,并与深圳当地流行株相关;2名日本籍入境者(HIV189和HIV239)与两名深圳当地感染者(SZCDC109和SZCDC131)的毒株之间相关;香港地区(HIV205)感染的毒株与广东地区流行毒株相关。结论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与当地人群中流行的HIV-1 CRF07_BC毒株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间辽宁省检出的16例HIV-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提取核酸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env基因区,用异源双链泳 动分析法(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HMA进行HIV-1亚型的分析,结果:辽宁省目前已有HIV-1A、B'、C和E亚型流行。经性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分别为泰国B(B')亚型和A亚型,以B'为主;经注射吸毒感染占全部HIV感染31.25%,分别为C亚型和E亚型,以C亚型为主,其中1名吸毒者为B或E亚型;经输供血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主要为泰国B'亚型,也可见C亚型,垂直传播1名为A亚型。结论:辽宁省已有多种亚型HIV-1毒株流行,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性乱,吸毒和输供血途径传播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