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西拉普利和缬沙坦对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calpairIs)mR-NA和蛋白表达及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 27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西拉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对照组、西拉普利组和缬沙坦组犬以400次/min心房快速起搏6周,建立房颤犬模型.假手术组犬埋植起搏器后不起搏.测量左心房容积及收缩功能变化,记录房颤诱发及维持情况,检测心房肌calpains 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心房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西拉普利组和缬沙坦组犬心房肌calpain I 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P<0.05),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各组犬心房肌calpain I蛋白表达与肌溶解高度相关(r=0.89,P<0.01).各组犬心房肌calpainⅡ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西拉普利组和缬沙坦组犬心房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显著减轻,左心房及左心耳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收缩功能显著增强,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结论 房颤犬心房肌calpain I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西拉普利和缬沙坦能明显抑制房颤犬心房肌ealpain I表达,防治心房结构重构,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心肌细胞中钙离子依赖性的中性蛋白酶-Ⅰ(C alpa in-Ⅰ)水平、超微结构及其变化关系。方法3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窦性心律及房颤者各15例,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应用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测定两组心肌细胞内C alpa in-I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 alpa in-Ⅰ含量(1.585±0.260)明显高于对照组(1.191±0.099),P<0.01;心房肌细胞肌纤维溶解、线粒体增生、糖元累积明显上升,肌小节溶解指数(SST,31.40%±6.48%)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13%±3.16%),P<0.01;C alpa in-Ⅰ水平与SST呈明显正相关(r=0.844,P<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慢性房颤患者的心肌细胞C alpa in I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超微结构重构关系密切;C alpa in-Ⅰ参与与慢性房颤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心房肌组织细胞学重构的关系。3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换瓣术者,其中窦性心律者13例(A组)、阵发性及房颤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者8例(B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者17例(C组)。外科手术时取三组患者右心耳少许,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利用TUNEL法标记心房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B、C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如心肌纤维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收缩成分减少、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水肿、坏死表现;C组变化更明显。B、C组细胞凋亡指数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分别为44.53%±11.08%,67.96%±16.09%vs19.68%±15.36%,P均<0.05);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其凋亡指数越高。结论:心房肌的组织细胞学重构可能在房颤的发生或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螺内酯对快速起搏心房后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和螺内酯组,每组各10只。起搏组快速起搏心房8 h,螺内酯组起搏前行2周螺内酯灌胃干预,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起搏。起搏8 h后透射电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起搏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而螺内酯组变化较轻。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快速起搏心房时的组织细胞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快速心房起搏早期心房超微结构及L型钙通道α1c蛋白的影响。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房快速起搏组、辛伐他汀组各10只。辛伐他汀组5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2 w,其余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行起搏,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辛伐他汀组行快速心房起搏(800次/min)建立家兔快速起搏模型,急性起搏8 h后取右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急性起搏8 h后右房组织L型钙通道α1c蛋白表达。结果心房快速起搏组起搏8 h后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如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小节减少,肌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糖原聚集等心房结构重构的改变,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α1c亚单位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辛伐他汀组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相对较轻,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快速起搏早期家兔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对快速心房起搏导致的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的表达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原代培养的心房肌细胞建立快速起搏模型,对心房颤动(房颤)早期的重构现象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心房肌细胞,并建立快速电场刺激起搏细胞模型,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刺激前后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培养至第4天,细胞生长密度可以达到瓶底70%左右,数目可达(2~3)×109/L,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90%以上培养细胞α-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了培养心房肌细胞及经电场刺激(600次/min,1·5V/cm)24h后的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周期,动作电位周期分别为(64·2±4·6)ms和(56·6±4·1)ms,刺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刺激后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去分化改变。结论:经快速起搏24h后,心房肌细胞发生了电及结构重构;利用原代培养的心房肌细胞建立快速起搏的房颤模型,可以对房颤早期的重构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伊贝沙坦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心房快速起搏8h家兔心房电重构及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对照组。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以600次/min行快速心房起搏,分别测定起搏前及起搏后0.5h、1h、4h、8h及停止起搏后10min、20min、30min,S1S1为200ms、150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AERP150);取未起搏家兔及每组起搏8h后家兔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①心房快速起搏8h,对照组家兔AERP缩短,起搏0.5h内AERP缩短幅度最明显;AERP频率自适应性出现了下降—逆转;停止起搏后30min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基本恢复至起搏前水平(最初10min恢复迅速)。②伊贝沙坦组家兔8h心房快速起搏过程中各时间点AERP较起搏前无明显变化。③8h心房快速起搏后对照组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脊溶解、糖原聚集,伊贝沙坦组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伊贝沙坦可阻止8h心房快速起搏所致的心房电重构和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statin)及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calpain1、calpain2、calpastatin及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电镜观察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与calpainl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而calpain2和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alpain1和LVDCCalc的转录水平调控失衡,提示calpain1激活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AV9-SERCA 2a基因转染对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心房肌细胞上L型钙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0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心包注射法转染AAV9-SERCA 2a基因;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房颤组、转荧光蛋白房颤组、转SERCA 2a基因房颤组和对照组。转染后建立急性房颤模型,采用膜片钳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房肌细胞上L型钙通道的电流变化及其L型钙通道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转SERCA 2a基因房颤组心房肌细胞上LVDCCa1c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房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SERCA 2a基因房颤组心房肌细胞上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高于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转SERCA 2a基因治疗可减少急性房颤模型心房肌细胞钙超载,减少房颤对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的影响,对防止心脏电重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房颤小鼠模型心房重构改变,以及探索黏着斑激酶(FAK)及其介导下游信号通路AKT/S6K在心房重构中分子改变。 方法 利用为心脏特异性表达人源肾素原受体 (pRR) 的转基因小鼠作为房颤小鼠模型,选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本研究两组各选取16例8月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检测观察心房心室改变;获取心房组织,分别进行Masson病理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两组纤维化程度以及FAK及其下游通路在两组小鼠心房组织中的变化。 结果 房颤模型小鼠在8月龄已经出现明显的持续性房颤,心脏超声提示房颤组小鼠心房和心室都较对照组小鼠扩大,有心房重构,病理提示房颤组小鼠心房纤维化程度较高,同时FAK及下游AKT/S6K通路蛋白的磷酸化表达均发生上调。 结论 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引起的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为房颤持续和血栓形成提供基质。房颤可引起心房扩大和纤维化形成,其中FAK介导的AKT/SK通路可能是参与重构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持续心房起搏(atrial tachypacing,ATP)模型犬心房中Cx40/Cx43表达分布的影响,探讨CsA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CaN)激活是否具有一定的抗心房重构的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心房快速起搏组(ATP组,植入固律型单腔起搏器,以400次/min持续起搏8周)及CsA干预组(在快速心房起搏组处理因素的基础上,喂食CsA 8周),每组6只。8周后,处死所有实验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实验犬心房组织中Cx40/Cx43表达及分布的情况。结果: 持续快速心房起搏8周,可导致犬左右心房中Cx40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CsA干预组Cx40表达增加的程度明显小于ATP组(P<0.05)。Cx40的分布方式,ATP组和CsA干预组均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均有端端连接减少,侧侧连接增加的现象。Cx43蛋白表达的趋势与Cx40不同:快速起搏8周后,犬左右心房组织中Cx4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但减少的程度CsA干预组小于ATP组(P<0.05)。Cx43的分布方式,ATP组及CsA干预组均表现为异质性增加,端端连接减少,侧侧连接增加。结论: CsA可减少ATP导致的Cx40/43表达的重构性变化,提示CsA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心房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6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口服胺碘酮,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口服替米沙坦20-80 mg/d,均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均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但对照组停用和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房颤复发例数、发作次数、首次复发时间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变化。结果两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异;观察组6个月末房颤复发例数与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末LVEDD、LA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预防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机制主要是抑制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逆转犬48h房颤心房肌电重构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快速起搏组(Pacing组,10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10只)。Pacing组通过右侧股静脉置入起搏电极,600次/min频率起搏高右房(HRA)制备房颤模型。48h后终止起搏,在心电和血液动力学监测下,给予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0.001m·kg^-1·min^-1静脉推注,房颤转复或累计剂量达0.04mg/kg停止给药。观察给药前后HRA的有效不应期(ERP,BCL=300ms)、传导速度(CV)、折返波长(WL)、频率自适应性、房颤诱发率等心房肌电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Pacing组在起搏停止后,8只犬恢复窦律,2只犬持续房颤,给予伊布利特后1min内房颤终止。起博48h后,Pacing组ERP、CV、WL较Sham组减少,频率自适应性较Sham组降低,房颤诱发率明显增加;而给药后均恢复到起博前及Sham组水平。结论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能够逆转犬高右房快速起搏48h的心房肌电重构,有预防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作用。其电药理学作用机制为:延长房颤时的心房不应期、心房肌电传导的速度及折返波长,提高心房肌频率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 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建立房颤模型;C组在400 7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后停止刺激并转复窦性心律,再饲养3个月.分别于手术前、房颤3个月及转复窦性心律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取左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心房显著扩大;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M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从0.40±0.12上升至0.70±0.16,P<0.05).房颤复律组LAD明显缩小但未降至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恢复至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MMP-2 mRNA由0.70±0.16降为0.52±0.10(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可以逆转,但时间缓慢,程度不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观察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前后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心钠素(ANP)的变化,探讨依那普利对房颤的干预作用及其预防机制。方法: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恢复窦性心律后均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加用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不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18个月,房颤复发为终点。观察2组治疗组前后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35.7%,P〈0.01);左心房内径治疗小于对照组[(39.4±5.3)mm比(44.5±5.1)mm,P〈0.01];P波离散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3.8±7.8)ms比(51.9±9.8)ms,P〈0.01];AN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28.8±33.5)pg/mL比(165.7±32.1)pg/mL,P〈0.01]。结论:长期服用依那普利能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力,防止房颤复发,影响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快速起搏猪右心房制备持续性心房颤动(AF)的效果,探讨白藜芦醇(RES)干预对持续性AF猪的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 18只小家猪(雌雄不拘)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分组方法(采用动物编号和随机分组表)分为起搏组(ATP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RES干预组各6只,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刺技术送入双极电极至右心房并连接实验用起搏器(AOO),ATP组和RES干预组的右心房快速起搏(500次/min)2周,制备持续性AF实验模型.3组猪分别于起搏前和起搏2周后进行电生理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检测AF的持续时间、左右心房大小及左心房收缩末面积.RES干预组猪于起搏前1周开始服用RES(2.5 mg·kg-1·d-1).起搏2周后取各组猪的左右心房组织标本,观察心房组织形态学和间质纤维化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来反映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 (1)起搏2周后,ATP组AF的发生率较RES干预组明显升高(100%比66.7%,x2=10,P<0.01)、持续时间延长[(26.41±9.89)min比(9.56±1.36) min,F=10.7,P=0.01].(2)起搏2周后,ATP组和RES干预组猪的左右心房明显比起搏前增大;但RES干预组的左心房收缩末面积明显低于ATP组[(599.2±8.7) mm2比(744.3±29.9) mm2,F=130.61,P<0.01].(3)RES干预组左右心房组织CVF明显低于ATP组(56%±6%比73%±7%;59%±6%比75%±7%,均为P<0.01).结论 快速起搏猪右心房可成功制备持续性AF模型;RES干预可以明显抑制快速起搏右心房诱发的持续性AF猪的心房结构重构,减少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检查观测心房电生理改变与房颤(AF)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探讨心房电重构与房颤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雌雄不拘,体重10.0~12.5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和起搏组(B组)。右侧开胸将电极置于右心房,以40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右心房(A组只手术不起搏),分别于实验开始及起搏6h后对每只犬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起搏开始及起搏后测定burst刺激诱发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在整个时间内AERP无变化,B组心房快速起搏后,AERP明显缩短。A、B两组起搏前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起搏前、后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无变化,B组心房快速起搏后房颤的频率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以引起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即心房电重构。心房电重构造成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变化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是心房电重构与房颤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Since 1995,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and detailed the mechanisms of electrical and structural atrial remodeling induced by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al remodeling involves many cellular components, from ionic channels to connexin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may help to defin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frequent arrhythmia that remains difficult to treat. Atrial remodeling prevention may lead to limit the evolution of the arrhythmia (early recurrences after reduction, AF secondary to atrial tachycardia, permanent AF, decrease in atrial contractility, sinus dysfunction). Except amiodarone, the usual antiarrhythmic drugs have no effect on atrial remodeling. Calcium channel inhibitors prevent early remodeling but have no effect on prolonged remodeling. Digoxin increases remodeling.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inhibitors have been shown to prevent early AF recurrence after reduction and are very promising in such a direction. Other methods such as the one of antioxidant therapy seem to be promising and could define soon a new antiarrhythmic therapeutic class, the antiremodeling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