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三权分立"思想的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权力制衡制度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大部制"改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值得我们关注.如,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不重复、不重叠?还比如,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该在机构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权力的监督和控制?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大部制"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改革,首先选择在哪些领域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政权组织形式的指导原则之一,对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历史沿革,由孟德斯鸠的观点引出对于司法权与行政权各自特点及相互联系的分析,明确"三权分立"理论中两者的关系,并且针对我国司法体制的特点进一步阐明了"三权分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实践的推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原有的对大部制的研究陷入了政治性和功能性的研究之中,对大部制的"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的组织结构变革条件的研究非常欠缺。论文在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整合机制的权变模型",来解释大部制改革过程中"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的条件,并以广东省的环保大部制改革对其进行论证。其中,组织结构变革与整合机制的选择有关,整合机制本身是多样性的,不同的整合机制是与组织的任务环境和原有组织单元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属性有关。组织结构变革成功的可能性是与任务环境、相互依赖的属性以及整合机制三个变量的相互契合为条件的。所以,进一步的大部制改革需要在根本上对任务环境进行战略重构,对组织职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再建构,实现协调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革,是"深水区"的又一作业,其改革面临着四道难题:权力整合难;清除部门壁垒、实行监督难;人员分流难。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影响,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他重新铸造了三权分立学说,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阐述了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影响,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他重新铸造了三权分立学说,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阐述了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和两会对中央政府部门实行"大部制"改革进行了规划和部署,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大动作。本文试从行政法角度对其褒判,希以促之。  相似文献   

9.
清末改革中按照立宪政体和三权分立模式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司法权体系,但法部的司法行政权过大,处处与大理院争权,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构成阻碍。大理院内审判权与检察权初步实现了职权独立和相互制约,但对外都受到法部的制约,难以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清末缺少足够的新式法律人才、配套法律和财政支撑,社会也没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清政府力图强化中央集权和政策统一的指导思想都影响了新建立的司法权体系的独立运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部制"的改革,使"大村庄制"的建设成为社会探讨热点。笔者认为,"大村庄制"的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节约土地资源,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村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严格依法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熊雨辰 《法制与社会》2014,(11):124-125
当今法学界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比洛克分权理论的更加成熟。本文通过对洛克执行权的分析以及其在孟德斯鸠理论中的变迁,从而引导出"三权分立"思想和洛克分权理论中的核心差别: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2.
吉双城 《法制与社会》2013,(23):152-153,157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调整随后完成,让大部制改革的议题再次引发学术界的热议。本文首先论述了大部制的内涵及其改革的动因,然后对英法在大部制改革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大部制改革在我国的历史沿革,最后从理论基础、权力配置、相关配套政策三个方面探寻大部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技术化行政以工具理性为基础,运用概念、推理和量化分析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大部制改革的体制机制是基于因特网平台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组织专业化分工与跨部门协同的整体性治理,体现了技术化行政演进的生成逻辑。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业已进入到大部制改革的深化阶段。本文在演进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回溯技术化行政范式变迁的轨迹,探究整体性治理有效优化大部制改革的制度化策略,进而实现组织发展与整合,这对于优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部制改革研究文献中,顶层设计不足被普遍视为改革的一个缺憾,同时被视为改革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鲜有对此的专门研究。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诠释框架,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系统筹划;直面重大问题敢于突破;主体角度的"相对顶层观";时间维度上"一揽子方案"并"事前"出台。考察发现:两轮大部制改革符合顶层设计的两个"外在表征",但在系统筹划和改革力度两个"核心内涵"上存在不足或缺失。未来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有几个着力点:职能转变的科学定位和新突破口的选择;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并选择新的突破口;加强改革目标层次的系统筹划;加强时间进程的系统筹划和动态监管;推进机构改革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5.
"情报导侦"在新形势下存在情报意识不强、技术支持不平衡、机构保障缺失等制约因素。要实现"情报导侦"的战略目标,必须从思想上、实践上、机构设置以及技术上进行深化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大部制改革研究文献中,顶层设计不足被普遍视为改革的一个缺憾,同时被视为改革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鲜有对此的专门研究。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诠释框架,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系统筹划;直面重大问题敢于突破;主体角度的"相对顶层观";时间维度上"一揽子方案"并"事前"出台。考察发现:两轮大部制改革符合顶层设计的两个"外在表征",但在系统筹划和改革力度两个"核心内涵"上存在不足或缺失。未来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有几个着力点:职能转变的科学定位和新突破口的选择;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并选择新的突破口;加强改革目标层次的系统筹划;加强时间进程的系统筹划和动态监管;推进机构改革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7.
改革政府系统副职现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有机部分,是政府组织、法治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加快政府组织法治化进程,完善政府组织法的框架和内容,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提升部门地位和权能,实现政府系统副职职能转型和规模控制,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实现政府组织体系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部制改革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大部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这次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本文试图对大部制改革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出发点、精心的设计和强有效的推动力,大部制改革并不会必然导致一个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另外,本文也从经济法的角度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部制改革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大部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这次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本文试图对大部制改革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出发点、精心的设计和强有效的推动力,大部制改革并不会必然导致一个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另外,本文也从经济法的角度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务院从构建服务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大部制改革,在中央大部制改革的示范作用下,地方政府积极作出相应的配套机构改革方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困境。随州市作为全国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之一,其改革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典型和代表意义,深入研究随州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