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中国@韩国古亭的建筑符号学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亭在中韩两国的造园艺术中,都因其历史背景、造园功能和美学而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研究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运用符号学和建筑符号学的这一方法论,分析古亭符号的代码,以古亭符号的主要技术代码、主要句法代码和主要语义学代码,揭示中韩古亭的内涵及特点,也体现出中韩两国在文化思想、传统习惯上的各自特点。这样就使我们对中韩古亭的形式和内容能有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2000,16(6):72-75
古亭在中韩两国的造园艺术中,都因其历史背景、造园功能和美学而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研究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运用符号学和建筑符号学的这一方法论,分析古亭符号的代码,以古亭符号的主要技术代码、主要句法代码和主要语义学代码,揭示中韩古亭的内涵及特点,也体现出中韩两国在文化思想、传统习惯上的各自特点.这样就使我们对中韩古亭的形式和内容能有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以中韩传统亭子的建筑符号为基础,结合古亭符号的技术代码、句法代码和语义学代码之特点,在其表现和形式上 以及对人所造成的心理变化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阐明传统古亭符号的表现关、形式美、心理关,同时也揭示出中韩传统古亭的美学 理念。  相似文献   

4.
冯柯 《山西建筑》2010,36(29):6-7
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亭空间的营造手法,展现出中国古亭独特的空间环境,从而让原本无实用价值的建筑空间具有了“临观之美”的艺术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5.
由商周至清,中国古亭功能不断演变,最终成为最重要的风景园林建筑之一。文章从文字学、史学、文学角度出发,运用跨学科研究法考证和梳理中国古亭功能的演变史,指出中国古亭的原始功能,归纳了中国古亭最主要的四种类型:军事防御亭、政府治安亭、官商旅宿亭、休闲观景亭,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亭主要功能的演变脉络、中国古亭功能演变史中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及中国古亭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风景园林建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建筑空间的美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出发,对建筑空间的感观文化、装饰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美育作用,可供图书馆建筑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模拟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应用于建筑业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形成了若干建筑模拟软件。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自80年代开始开发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s)。DeST可用于建筑能耗模拟和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校核,起到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可靠性和降低系统能源消耗的作用。介绍了建筑模拟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比较了各类模拟软件的特点,介绍了DeST的整体思想和构架,以及DeST可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生活上的特殊要求,总结出老年建筑环境的设计要素,同时,指出老年建筑在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岳麓山东大门设计,总结出大门设计应该树立整体的思维,注重环境的需求,尊重人的行为和心理,以求达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沙平和堂连锁超市五一店和左家塘店为对象,比较分析它们在选择位置和环境上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探讨在超市连锁店规划和设计中,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分析建筑本体论,建筑文化论,建筑环境论各自的特点和利弊,提出应把建筑摆到社会大天平上进行评判的建筑社会论的新概念,有利于建筑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趋向更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岭南派建筑从地域环境条件出发,从规划和设计入手,营造宜人的环境,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降低投入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引出现代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并提出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中关于“中国式建筑”的看法是:既适宜采撷丰富的中国建筑形式语言,又依据独特的中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现代的材料、结构与技术,为人们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以建筑设计行为为界,该文将建筑环境分成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的原生环境和经过设计和建造后,建筑将要长期与之共存的共生环境。一个建筑及其共生环境又是成为相近的未来的建筑的原生环境。原生环境作为建筑文化脉络的可视载体,可成为引导建筑师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文章通过设计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当代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上的设计重点和常用手法,指出建筑师必须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关系,应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建筑作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已形成的环境中进行扩建工程,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作者通过对塘沽火车站综合服务楼的扩建设计,论述了扩建建筑应注重时周围建筑环境的对照呼应,与总体环境相结合的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16.
刘怡  黎志涛 《建筑师》2004,(5):40-44
本文从执业环境、设计经历、建筑设计思想三个方面入手,对两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大师杨廷宝与路易·康进行了比较。对执业环境和设计经历的分析为剖析折衷主义、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提供了客观依据,再以建筑实例分析两人在建筑思想上的共性与差异.并最终对建筑师的执业环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设计的介绍,深入剖析了该建筑在空间、建筑造型和与环境关系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红燕 《山西建筑》2002,28(11):4-5
从建筑的整体形象,建筑周边与内部环境的关系,建筑与人的相互影响几方面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内涵,指出要体现以人为主,追求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运动和“可维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如何更好地协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筑界追求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新兴的绿色建筑运动,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建筑的前提,提出了“可维持设计”的具体思想和实例。  相似文献   

20.
动感建筑     
在设计之前,爱知淑德大学的校园内就已有8栋建筑紧密地分别其中,这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有点拥挤。为了强调环境的这一特性和激活学校的氛围,我们在新旧建筑之间设计了一个庭院。在庭院之外的三层不同的水平上,从一楼到三楼,由宽广的斜面和大而且长的楼梯和桥连接,富有动感。这一设计使得站在任何层上均可以看到其他层次上人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