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圆筒复合模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介绍了圆筒复合模加工工艺由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复合而成。详细分析了带凸缘圆筒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的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提出了反拉深和凸缘切边工艺,实现了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的复合,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徐宇  俞弘伯 《模具技术》2010,(5):18-19,42
对端套复合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端套复合模加工工艺由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复合而成。详细叙述了端套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的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采用了反拉深和挤压切边的工艺,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正、反拉深工艺,确定了落料、正、反拉深复合工艺,叙述了灯罩零件的毛坯尺寸计算,排样方案确定、拉深工艺计算及冲压力计算,介绍了灯罩零件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的模具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锥形端盖拉深工艺及其复合模具设计。该复合模具压制成形工件不起皱,压制后回弹量小,尺寸、形状均符合图纸要求。在凸、凹模模壁强度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复合工艺。对双壁空心零件采用反拉深法可获得良好的防皱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汽车前围板冲压工艺与拉深摸的结构设计,通过工艺分析与工艺参数计算,确定汽车前围板的冲压工艺方案,并根据确定的工艺方案进行拉深模设计,确定了各个模具零件的尺寸。利用UG软件对前围板拉深模进行三维建模,并绘制了模具的二维工程图,设计的模具结构满足了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康俊远 《模具工业》2007,33(3):34-38
分析了电机端盖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介绍了电机端盖冲裁和拉深工艺设计,确定工位件的尺寸,利用拉深、反拉深交替进行的方法,消除拉深产生的残留应力,同时还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排样方案和成形特点,关键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模具生产的零件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冲压工艺中的拉深、镦挤工艺。通过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拉深、镦挤工艺成形的计算,拉深、镦挤成形模的设计和多次拉深、镦挤工艺的成形分析,给出了螺纹板成形的计算、原则、过程和方法。设计了拉深模具。该模具的凹模采用硬质合金,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模具的寿命,还有利于加工凹模圆角半径的粗糙度达到镜面。在模具结构中增加了上顶杆(上打料棒),便于工件脱离。补充设计了限位柱,对于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工件内部的材料流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端盖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端盖拉深模具结构及工作过程,并进行了工艺计算,提出了拉深凹模和凸模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端盖拉深成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底板冲压工艺分析与拉深模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汽车前底板结构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零件的成形工序,应用AUTOFORM V3.22软件对工艺方案进行了优化,以UG为辅助工具,设计出拉深成形所需的凸模、凹模以及压边圈,对于模具零部件装配,得到拉深模具的装配体三维数模.同时,介绍了覆盖件拉深模结构设计要点.通过实践验证,设计的拉深模工艺性良好、结构合理、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带液压装置拉深模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液压—机械拉深模具及工艺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即拉深初期产生不利于拉深的正胀形,拉深过程中凸模与板料间产生不利于拉深的润滑,压边间隙不固定,并对模具及工艺进行成功改进,利用改进的模具及工艺,试验获得了拉深比高达2.63的筒形件,为液压拉深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述的强压技术是通过在冲压件成形复杂区域适当增加压料力,尤其是在覆盖件反拉伸部位,因其成形过程比较复杂,通过控制板料流动和控制板料张力无法保证覆盖件所要达到的面平精度,使用强压技术,可大大改善和提高制件局部外观变形及起皱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牟林 《模具工业》2007,33(8):42-44
介绍了三维钢丝弯曲制件冲压模具设计,模具可在一个冲压过程中先后在2个方向进行冲压,一次即可完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冲压过程中钢丝坯料易被拉断,通过减小钢丝和模具间的摩擦力及变形力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解决了传统钢质模辊冲装置存在的干涉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诸多缺陷,如:上下辊的易调节操纵性差、板料冲裁加工变形大等。结合冲压模具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进行了结构改进和冲头优化设计。优化调整了下辊高度的楔形机构,保证冲压时的重叠量且更容易实现上下辊的水平度;将辊式冲压机上的平刃口圆柱冲头改为中空内斜刃冲头,减小了冲压后产生的塌陷深度,提高了板料的平整度。经计算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切实可行,能够有效提高冲压质量。  相似文献   

14.
谢晖  赵笠程  王杭燕  黄康 《锻压技术》2017,(10):132-137
模具磨损是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正交试验法与冲压数值模拟相结合,综合评估了不锈钢冲压模具的模具硬度、摩擦系数和冲压速度对冲压模具磨损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影响因素组合。以汽车消音器外壳冲压模具为例,建立了冲压件和模具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型,分别运用正交试验及参数试验方法进行仿真计算方案的设计。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获得了各因素对模具磨损的影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模具硬度、摩擦系数、冲压速度;同时,通过极差、方差等分析,发现模具硬度和摩擦系数对模具的磨损有显著影响。由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发现,正交试验获得的磨损量比参数试验获得的磨损量减少了61.4%,最优参数组合为模具硬度65 HRC、摩擦系数0.08、冲压速度200 mm·s~(-1),该优化组合为减少模具的磨损量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缑彦甫  王冲  张学文 《锻压技术》2016,(12):107-113
利用Dynaform板料成形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对某高端重型卡车中地板冲压设计工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准确地预测出该产品较复杂部位的成形缺陷。为了消除中地板在冲压成形中的开裂、起皱、叠料等缺陷,根据成形CAE分析模拟结果,提出增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凸筋的设计建议,并确定采用一种新型的"曰"字型压边圈的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消除该产品的冲压成形缺陷。试模结果验证了冲压成形有限元分析的可行性,以及采用新型的冲压工艺可以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模具调试周期,保证汽车中地板产品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16.
曾志芳 《模具制造》2021,21(4):89-92
对动触片开关结构工艺性进行了探究,形成了3种工艺方案,对采用复合模进行冲压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和工艺计算。同时介绍了动触片开关冲压模主要零件设计、工作过程和模具装配。为我市相关职业院校开展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冲压模教学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川  李泷杲  黄翔  刘垒 《模具制造》2013,(12):29-32
为实现冲压模具快速设计建模,本文采用对CAT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创建一个独立的冲压模具设计系统。该系统模块化的划分了模具设计的整个流程,使用此系统用户以交互式方式选择模具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参数,系统便能依据相关的知识模板推理构造出符合特定要求的模具三维数字化几何模型,同时实现模具信息的管理和工程的管理,完成一整套模具模型设计。本系统能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的钣金冲模凸模与凹模快速设计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钣金冲模的凸、凹模设计以几何形状作为操作对象,效率低且很少融入模具设计知识和设计经验,限制了模具的快速设计,为此提出了钣金冲模的凸、凹模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模具设计规则为基础,归纳了冲模设计过程中各种典型凸模和凹模设计样式,结合知识工程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基于知识的凸、凹模设计,并具有凸、凹模的快速互换功能,并可对凸模自动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相似文献   

19.
谢建 《模具工业》2009,35(3):12-15
介绍三极管框架的冲压加工工艺、模具的总体结构、关键零件的材料及结构特点和模具装配要点。模具结构可靠,能保证零件的质量要求,对类似零件的精密级进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轿车保险杠安装支架级进钢板模具的应用。通过对保险杠安装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一套级进模的冲压生产工艺及模具来完成生产,由卷料自动进给,经多个工位的逐步连续冲压实现零件的自动化生产,通过多个定位装置对进入模具内的板料进行精准定位,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模具工装的冲次费用及人工费用。通过实物在线生产验证,本保险杠安装支架的冲压工艺及级进模具满足了产品的精度要求及品质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