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勇辉  王维  唐岩  黄芹  王珊  李志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52-2953,3058
目的:评价心理综合干预方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安宁市某小学二、四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192名学生进行心理综合干预,采用心理健康测量评价工具,比较干预前后得分。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结果提示,在接受干预后半年,性格缺陷(t=2.06,P〈0.05)、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t=1.77,P〈0.05)有减分,行为障碍(t=2.99,P〈0.01)减分明显;一年后学习障碍(1=2.79,P〈0.01)、情绪障碍(t=2.56,P〈0.01)、性格缺陷(t=3.17,P〈0.01)、行为障碍(扭3.51,P〈0.01)减分明显(P〈0.01),社会适应障碍(t=1.89,P〈0.05)有减分;一年半后学习障碍(t=3.41,P〈0.01)、情绪障碍(t=3.25,P〈0.01)、性格缺陷(t=4.16,P〈0.01)和行为障碍(t=4.47,P〈0.01)减分明显,社会适应障碍(t=2.11,P〈0.05)有减分。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以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按照HAMD-17总分将患者及其家属分组后,探讨抑郁症严重程度对家庭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及其家属的行为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5)。HAMD-17总分与患者的问题解决(r=0.391,P〈0.01)、沟通(r=0.376,P〈0.01)、家庭角色(r=0.437,P〈0.01)、行为控制(r=0.427,P〈0.01)、情感卷入(r=0.299,P〈0.05)、总体功能(r=0.294,P〈0.05)显著相关;与家属的问题解决(r=0.362,P〈0.01)、沟通(r=0.303,P〈0.05)显著相关。急性发作组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角色(t=2.984,P〈0.01)、总体功能(t=2.967,P〈0.01)、问题解决(t=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组患者及家属的行为控制(t=-4.9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行为控制(H=11.353,P〈0.01)、问题解决(H=7.527,P〈0.05)、家庭角色(H=7.480,P〈0.05)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差异不明显,但抑郁症状会扩大两者的差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更加明显;抑郁症状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解决和沟通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我概念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以487名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安全感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男女医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安全感总分上差异显著(t=-4.074,P〈0.001;t=-2.004,P〈0.05);(2)年级的医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安全感总分均上呈有显著性差异(F=14.623,P〈0.001;F=4.957,P〈0.01);(3)除我批评外,自我概念的其他九个因子与安全感的各个因子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7—0.584,P〈0.01);(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概念的自我满意、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因子对安全感总分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安全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分析唐山市截瘫患者社会支持现状。②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唐山市130名截瘫患者进行调查。③结果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与国内常模(34.56±3.73)比较,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24,P〉0.05);在支持利用度因子上得分.女性截瘫患者高于男性截瘫患者(t=2.131,P〈0.05),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96,P〉0.05;t=0.490,P〉0.05);在主观支持因子上,已婚的截瘫患者分别和单身的截瘫患者(t=3.813,P〈0.01)、丧偶截瘫患者(t=3.70,P〈0.01)相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截瘫患者分别与月收入在500以下截瘫患者(t=5.930,P〈0.05)、月收入500~1000元截瘫患者(t=6.338,P〈0.05)在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与普通人没有差别;女性截瘫患者比男性截瘫患者更善于使用社会支持;已婚截瘫患者比单身的截瘫患者及丧偶的截瘫患者有更多的主观支持;济条件好的截瘫患者比经济条件羞的截瘫患者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十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叫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同期收集正常孕妇的资料进行对比,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影响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异位妊娠组平均年龄为(32.35±6.61)岁,正常孕妇组平均年龄为(26.18±8.10)岁,异位妊娠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t=7.85,P〈0.05);异位妊娠组焦虑得分为(11.18±1.94)分,正常组焦虑得分为(8.24±1.47)分,异位妊娠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t=6.97,P〈0.05);对两组焦虑发生率比较,异位妊娠组心理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x^2=31.20,P〈0.05);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异位妊娠组在躯体化因子(t=4.16,P〈0.05)、强迫症状因子(t=3.95,P〈0.05)、人际关系闪子(t=4.08,P〈0.05)、抑郁因子(t=4.15,P〈0.05)、焦虑网子(t=3.84,P〈0.05)、其他因子(t=3.82,P〈0.05)、总分(t=8.15,P〈0.05)等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需要积极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汉族人群D6S274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6S274多态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对象不同基因型组间,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PANS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19,P=0.000;F=4.869,P=0.000);组间LSD-t检验显示,D6S274的172bp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高于其他各基因型(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D6S274的172bp与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有关(t=47.447,P=0.000;t=12.501.P=0.000)。结论D6S274的172bD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长期住院的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训练组按顺序给予语言训练、角色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共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自知力及治疗态度评定问卷(ITAQ)、精神分裂症主观生存质量评定量表(SQLS)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技能训练组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0.44,P〈0.01),其中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症状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t=0.64,P〈0.01;t=0.72,P〈0.01);GAS、ADL、SSPI和ITAQ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峡农村外迁移民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象接受居民基本情况表与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测查。结果①移民组的SCL-90除去敌对、恐怖和偏执三个因子以外,其他都高于当地居民组(P〈0.05);②男性移民与女性移民的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年龄段的移民SCL-90各因子分比较:症状总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强迫和焦虑因子得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减少(P〈0.05);⑤在安置地不同实际居住时间SCL-90各因子分比较:躯体化、强迫、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移民SCL-90与PSSG的相关分析:症状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因子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正相关(P〈0.05),偏执因子与生活事件呈正相关(P〈0.05),移民SCL-90与SSRS的相关分析:症状总分和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焦虑和偏执因子与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移民组与当地居民组心理健康状态有明显差异,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情绪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并对干预组(40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及降压药物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情绪症状及降压疗效。结果:1.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5);2.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t=4.29,P〈0.05);3.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焦虑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均有显著下降(P〈0.01);5.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下降(t=4.2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常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及社会支持问卷对75例WD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家属的SF-36各维度得分与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分的相关性。结果WD患者家属SF-36各维度除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外均低于正常人群(P〈0.05、P〈0.01)。家属性别与生理功能得分呈负相关、与精力得分呈正相关(P〈0.05),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与患者性别呈负相关(P〈0.05、P〈0.01),躯体疼痛与患者临床类型、家属年龄呈正相关(P〈0.05),一般健康状况、精力得分与客观支持得分呈正相关(P〈0.05、P〈0.01),社会功能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WD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相对较低,且与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及患者的性别、临床类型密切相关,临床上宜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城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展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模式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社区随机抽取65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结果 ①北京城市社区58%以上的居民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情绪状态和年龄是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55岁以上需求最高。②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需求不同,心理健康讲座是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服务形式,选择比例达67.8%,其次是免费心理咨询、心理宣传手册和心理热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对服务形式需求不同。③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因年龄、学历层次有所不同,青少年关注家庭关系与自我发展,中老年关心心理健康科普,60.3%的居民对心理疾患相关知识的需求较大。④在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选择上,40%以上居民首选在社区心理服务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相关咨询,70%的居民要求心理健康服务由专业人员提供。 结论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及内容建设应考虑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差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服务设置、服务措施应根据社区人群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知晓途径,为有效地落实和推动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及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抽取河北省21所乡镇,随机对315名农村居民(含卫生院患者、家属及医护工作者等)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知晓途径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知晓率为28.25%,且被调查者对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实施情况的知晓率呈现普遍偏低且分布不均的状况;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不同类型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存在差异,且不同职业被调查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居民的知晓途径主要是通过宣传资料的发放。结论调查结果分析确定了突出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项目及健康知识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宣传效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职责,全民参与;将农村居民对项目及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等建议,以确保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目标全面、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心理卫生进社区对居民心理干预前后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建立一个有一定人口规模的社区做为研究基地。使用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用)(RUTTER)、一般健康问卷(GHQ)、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上海市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晓率调查问卷、精神卫生基础知识问卷(自编)来对社区居民进行施测。结果:社区居民经过心理干预后其知晓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心理卫生进社区对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后可促进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及防治知识获取途径情况,为今后有效开展结核病防治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第五次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重庆市4个抽样点人群(九龙坡区、南岸区、开县、璧山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大众关于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的核心信息总的知晓率为64.71%,对结核病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对于肺结核的传染途径、专门防治机构、主要症状、免费诊断及治疗政策的知晓水平较低,分别为54.66%、54.40%、60.24%和63.45%,其知识主要来源途径为听亲友及其他人说的、广播/电视/电影/网络/音像材料、张贴画/宣传栏/板报/展板/墙体标语。结论相对于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规定的全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到2010年达到80%,重庆市大众结核病防治知晓水平亟待提高,应针对其薄弱环节,加强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两个城市居民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进一步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城市居民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方法采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编制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对河北省686项目两个示范区的3 854位居民进行调查,以上海市2 697人的调查结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发现上海市、保定市居民心理卫生知识基本知晓为17.09%vs.6.10%,部分知晓为31.85%vs.36.22%,较少知晓为51.06%vs.57.68%;男性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χ2=321.89,P<0.05;女:χ2=-453.10,P>0.05)。结论心理卫生知识在中小城市要加强宣传,示范区居民更应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保定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接触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奠定基础。方法以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城乡两个示范区为调查人群,重点调查社区医生、社区干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城乡社区普通居民,并对4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不同,患者家属对3个条目更是采取肯定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组人群就医途径的首选都是精神病医院(76.57%),其次是综合医院(13.83%)、基层诊所(6.98%)、巫医神门求助(2.15%);(3)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接触程度不同,普通社区居民普遍低于其他3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本调查中人们获得精神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40.97%)、其次是书报(27.97%)、宣传培训(16.37%)、朋友聊天(14.69%)。结论保定市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接触,4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医生的认知普遍较高,普通居民相对较低,因此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覆盖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随机调查法,对社区18~70周岁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严重匮乏,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仍是广播,电视,来自卫生人员的健康传播几乎为零。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利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社区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健康干预,它既可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又可减少大医院的就诊压力,真正做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同时要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在宣教的同时既可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又可普及健康知识,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心理状况与吸烟有一定联系,心理问题可能是启动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目的 探讨吸烟与心理行为特征的关系,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无锡市主城区年龄18岁及以上的居民2 498例作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心理状况。共发放问卷2 498份,回收有效问卷2 3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92%。结果 2 396例居民中,吸烟者600例,占25.04%。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性质、婚姻状况、职业性质、饮酒情况、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情况、心理状况的居民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饮酒情况、心理状况是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P<0.05)。对是否觉得自己有决断力、是否处于紧张状态、能否解决问题、是否享受生活、能否面临问题、是否感到痛苦忧虑、是否感到没有价值的认知不同的居民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锡市主城区居民吸烟率较高,心理状况是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在针对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治疗,以便更好地控制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9.
赵桂娟 《黑龙江医学》2014,38(2):219-221
目的 对百色市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百色市右江区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及半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人,回收率为100%,总体知晓率为75.0%.男性居民的传染病防治、饮食营养、日常生活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女性,慢性病防治知晓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的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饮食营养、日常生活知识知晓率逐渐降低(P<0.05).居民的各种健康行为形成率在性别、年龄上分别均有较大差异(P<0.05),总体形成率女性高于男性及年龄小者高于年龄大者(P<0.05).健康知晓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密切相关,年龄较大者、男性、文化程度低、农民等特征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 百色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仍较低,还需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加大投入,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泰山区城市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城区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城区社区居民255名,使用《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统一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城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9.4%,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人群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泰山区城市居民艾滋病宣传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