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麻疹疫苗接种的讨论重点是最佳年龄问题。虽然发达国家建议15月龄免疫,但这对于婴儿发病率较高、且常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地区可能不适合。印度建议9月龄接种麻疹疫苗,本文观察不同年龄的抗体应答以评价此方案。研究对象为238名6~15月龄既往无麻疹或麻疹免疫史的儿童。免前和接种1剂麻疹疫苗后4、6、10周分别对145、82和11名儿童手指采血。所用疫苗为Attenuvax(Moraten株),二次疫苗测定,每剂滴度在2,000~3,000TCID_(50),血清标本用标准的微滴法测  相似文献   

2.
198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厄尔巴索城发生麻疹暴发.该次暴发中,对一些周岁以下婴儿进行了麻疹活疫苗接种.这些儿童在15月龄时再次接种了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MMR)疫苗,作者检测了儿童对MMR疫苗中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实验组18名儿童在该次暴发期间已接受麻疹疫苗接种;对照组13名儿童无麻疹疫苗按种史.两组儿童接种同批号MMR疫苗.在MMR疫苗免疫时和免疫后8天以上采集双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取87名健康婴儿(其中6月龄27名,9月龄26名,12月龄34名)进行研究.6和9月龄婴儿先给予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至12月龄时再给予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接种;12月龄婴儿只给予MMR疫苗接种.对72名婴儿采集双份血标本,采血时间分别为免疫前和免疫后12周,分别检测麻疹中和抗体、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作者挑选两组儿童来研究其对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血清学应答。第1组为109名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9月龄儿童;第2组为98名在9月龄时接种过单价麻疹疫苗的15月龄儿童。两组儿童全部接种由Pasteur-Merieux血清和疫苗研究所制备的批号为H0735的MMR疫苗,其中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南非9月龄和15月龄的黑人儿童接种了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MMR),比较了他们的抗体应答和不良反应。试验分为两组。第1组共210名9月龄婴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第2组为对照组,共102名15月龄儿童,9个月时接种过麻疹疫苗。所有儿童均健康,无上述3种疾病史,且在4周前未发现与其中任何一种疾病有过  相似文献   

6.
在1990~1992年,美国有169名母亲(志愿者)接受麻疹抗体检测,其中22人酶免疫试验(EIA)血清阴性,经中和(NT)试验复测15人阴性,作者对9名EIA血清阴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进行了试验。这些婴儿在6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3~4周采血检测麻疹抗体,并在免疫后3周内观察不良反应。EIA值>0.16为血清阳性,0.14~0.15为不确定,10为血清阳转。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国家麻疹是9月龄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这些国家建议使用高滴度Edmonston-Zagreb株麻疹疫苗(EZ-HT)对6月龄婴儿进行接种。然而,对于出生后较旱接种高滴度麻疹疫苗的远期影响了解甚少。在塞内加尔农村对1015名新生儿随机分组,336名儿童在5月龄接种EZ-HT;321名5月龄儿童接种Schwarz株(SW-HT)疫苗,358名5月龄儿童接种安慰剂。随后在10月龄时接种常规的低滴度Schwardz疫苗,388名未接种疫苗者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随访24~39个月。这三组儿童的社会、家庭和健康状况相似,也不存在其他附加条件。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加拿大魁北克省作为试验基地,用MMRⅡ和Trivirix两种不同配方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对468名12~24月龄儿童进行接种。其中241人接种MMRⅡ疫苗,其余接种Trivirix疫苗。此两种疫苗中,风疹疫苗均用RA27/3株制备,且含量相同〔10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但在麻疹和腮腺炎病毒和含量上有所差别,MMRⅡ疫苗含Enders Edmonston麻疹病毒1000 TCID_(50),Teryl Lynn腮腺炎病毒5000TCID_(50),Trivirix疫苗含Schwarz麻疹病毒1000 TCID_(50),Urabe Am 9腮腺炎病毒20000TCID_(50)。初免后5~6年,取静脉血,分别用蚀斑减少中和(PRN)试验、酶免疫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  相似文献   

9.
选7月龄时接种过3针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菌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PRP)-破伤风蛋白联合疫苗(PENTA~(TM)疫苗)的婴,于12月龄时再接种1针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12月龄(86人与 MMR疫苗同时)、15月龄(85人)和18月龄(82人)时再加强接种1针PENTA~(TM)疫苗。观察不同月龄婴儿加强免疫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以及免疫应答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82年,瑞典开始对18月龄和12岁儿童实行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2针免疫程序。为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作者于1990年对476名12岁儿童用MMR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并在接种前及接种后2个月分别用  相似文献   

11.
自从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病毒以来,由于这种疫苗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有鸡蛋过敏史儿童能否安全使用MMR疫苗已争论了数十年。 作者挑选了54名平均年龄为18.5月龄,有鸡蛋过敏史未接种过MMR疫苗的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通过皮肤试验和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证实了这些儿童的鸡蛋过敏史,部分受试对象还进行了MMR疫苗的皮肤试验。然后按常规对这些儿童皮下注射1剂0.5ml的疫苗。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龄儿童,用麻疹疫苗气溶胶加强免疫比皮下接种的免疫原性强;对于12月龄儿童,用麻疹疫苗气溶胶初免的免疫原性较强。26%8月龄墨西哥婴儿中可检出母传被动抗体,会干扰麻疹疫苗的接种。麻疹疫苗气溶胶通过自然途径进入宿主体内,其诱导的免疫应答发生于局部淋巴结,从而限制了与循环抗体的接触。此项研究旨在评价麻疹疫苗气溶胶初免9月龄墨西哥婴儿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推荐的消灭麻疹的免疫方案是对15月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而南朝鲜在麻疹爆发时则选择在儿童6~9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由于近年来麻疹重又流行,并认为可能是由于疫苗病毒与当前野病毒的基因组差异导致疫苗效力下降所致,故作者进行了一项麻疹疫苗效力研究。 研究对象为1993年汉城和Seong-nam市麻疹爆发时的麻疹患儿和有家庭接触史的1~5岁儿童。共观察380例患儿(男:女=216:164),209例(55%)为5岁以下患儿,167例(43.9%)为<16月龄患儿,报告的年龄别发病率有两个高峰,最高峰在<16月龄组。第二个高峰在6~9岁组。在<16月龄组中免疫儿童仅占9.6%(16/167),16月龄~4岁组为59。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 6或 9月龄婴儿中评估其对1 7D黄热病疫苗的血清应答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已完成 BCG、OPV和 DPT免疫的 4 2 0名 6或 9月龄的婴儿随机接种黄热病疫苗。A组 2 0 0名婴儿 6月龄时接种 AIK- C麻疹疫苗 ,9月龄时接种黄热病疫苗 ;B组 2 2 0名婴儿 6月龄时接种黄热病疫苗 ,9月龄时接种 Schwartz麻疹疫苗。免疫方法是单剂重融1 7D黄热病疫苗 0 .5ml皮下注射 ,取免疫前及免疫后 3个月的全血各 1 ml,并制备成血清。每份血清样本进行系列稀释后同黄热病病毒 ( 1 7D疫苗株 )悬液共同孵育 ,加入 Vero细胞。 36 .5℃ ,5%CO2 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15~17月龄的健康儿童中,比较了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四联疫苗(MMRV)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MMR)接种后6周再给予水痘疫苗(MMR+V)的免疫效果。水痘疫苗系Merck药厂应用Oka株制备,MMRV组和MMR+V组所用的Oka株剂量分别为2300和1900蚀斑形成单位(pfu)。每个接种者均记录接种后每天的体温和皮疹等临床反应,并通过各种调查方法调查他们免疫后1年内接触水痘自然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对禽蛋的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IgE介导的食物超敏反应。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MMR)疫苗中的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病毒是在禽胚中减毒的,该疫苗含有微量禽蛋产物。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三种疫苗进行皮试以确定对禽蛋过敏儿童免疫接种MMR疫苗的安全性。本文旨在评价1∶100MMR疫苗皮试阴性对预测此类儿童接种疫苗安全性的可靠性。作者选择了17名可能有禽蛋过敏史并需作常规MMR免疫接种的15~36月龄幼儿。有皮肤划痕现象、新霉素过敏史或明显心脏病的儿童均不予评价。对禽蛋过敏表现为摄入禽蛋后2小时内发生荨麻疹、恶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上呼吸道感染(URTI)对MMR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作者选出两组共235名12月龄婴儿进行试验.其中120名接种疫苗前7天无URTI症状和其他疾病症状,为无URTI组;115名有URTI症状至少3天,但不发热为URTI组.两组婴儿同时接种MMR联合疫苗,用相同方法于接种前和接种后6个月采集血样,用酶免疫分析(EIA)法检测血清中抗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若麻疹抗体滴度7200mIU/ml、腮腺炎抗体的EIA光密度值≥0.2、风疹抗体滴度≥10IU/ml坝为免疫有效.共采集到198名接种前后血样,其中URTI组97名,无URTI组101名.这198名婴儿在接种前均未检出抗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接种后183人(92.4%)有抗麻疹抗体,URTI和无URTI组的血清阳转率各为89.7%(87/97)和 95.0%(96/1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各为1121.omIU/ml和1079.ZmIU/ml.180人有抗腮腺炎抗体,URTI和无URTI组的血清阳转率分别为92.6%(88/95)和 91.1%(92/101).抗体GMT分别为971.7和1019.4.免疫后无麻疹抗体的15名婴儿都产生腮腺炎抗体.198名婴儿均产生风疹抗体,其中197人抗体水平超过15IU/ml,URTI和无URTI组的风疹抗体GMT分别为89.4IU/ml和84.7IU/ml.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各种成分的血清阳转率作了比较,并对有无轻型疾病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评价.1992年2月至1993年4月从亚特兰大市6个接种诊所选择386名15~23月龄儿童作前瞻性调查.收集接种史、最近病史,了解每个儿童的急性疾病症状,并测量体温.在接种前、接种后6~8周分别采集血清作抗体测定.对149名对象,在接种后2周收集接种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表明,386人均作麻疹抗体测定,其  相似文献   

19.
婴儿到达接种麻疹疫苗月龄时,常因一些禁忌证而推迟或错过免疫机会。作者在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给3.5和6月龄婴儿分别接种AIK-C、高滴度(EZ-H)和中等滴度(EZ-M)麻疹疫苗,观察他们在接种后0~15天内出现流涕、咳嗽、腹泻、发热、结膜炎、皮疹等症状与免疫应答的关系。接种EZ-H疫苗后6周,6月龄组的抗体阳转率比3.5月龄组高2~3倍。抗体水平≥200mIU者,在3.5月龄组仅有23%;而6月龄组则占60%,接种EZ-M者为39%。接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南山区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妮 《河北医药》2006,28(5):391-39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儿童麻疹疫苗初免效果.方法 2003年对南山区104名满8月龄儿童于麻疹疫苗免疫前及免疫后1个月各采集末梢血0.5 ml,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免疫前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6.73%,免疫后为100%,初免成功率为92.31%,免疫前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17,免疫后为1:1 780;免疫后麻疹IgG抗体滴度≥1:800的98名占94.23%.结论局部地区初免成功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85%,主要与免前抗体存在有关.对部分地区加强查漏补种甚至普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