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者应用齿轮啮合原理,对滚柱活齿传动啮合副的啮合运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类活齿传动各啮合副的啮合方程,采用可视化编程开发了滚柱活齿传动的动态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少齿差内啮合传动中,存在多对接近啮合的小间隙齿面于理论啮合点左右,轮齿受力产生的微小变形使得某些对齿面相互接触进入啮合状态。多对轮齿同时啮合,使得传动能力明显提高,而它的力学计算属于超静定问题。介绍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计算正常渐开线齿轮内啮合和短齿渐开线齿轮内啮合的承载能力,说明少齿差内啮合传动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齿形长短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谐波传动啮合齿廓、弹性变形等因素影响,采用公切线双圆弧齿廓作为谐波传动轮齿齿廓,分别得到基于包络啮合理论、改进运动学啮合理论的精确齿面共轭原理与近似原理,对不同共轭原理的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的共轭区域、共轭齿廓、运动轨迹及啮合侧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存在两个共轭区域,且存在“双共轭”现象。包络啮合理论与基于改进运动学的谐波啮合理论对双圆弧齿廓谐波传动共轭区域、共轭齿廓基本无影响。近似原理对共轭齿廓、啮合完成区域运动轨迹、长轴附近轮齿侧隙影响较小,对共轭区域、啮合初始区域运动轨迹、远离长轴的轮齿侧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外啮合珩齿中出现的中凹齿形现象,将间齿啮合原理应用在齿轮珩磨加工技术中,提出了间齿珩齿加工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了特殊的跳牙蜗杆珩磨轮。以齿轮齿条为例,利用运动学原理,建立了间齿珩齿全过程运动模型,这为间齿珩齿加工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齿条顶刃啮合过程、齿轮顶刃啮合过程和渐开线啮合过程,分析了被加工齿轮与齿条的运动关系,并推导了各段过程的分界点。以具体齿轮为例,绘制了间齿珩齿过程中被加工齿轮的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将间齿啮合原理应用于珩齿加工过程,对提高珩齿效率,改善齿轮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斜齿球形齿轮齿面接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球形齿轮承载能力和降低啮合质量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对斜齿球形齿轮齿面进行了修形.用产形齿条方法和啮合理论,推导斜齿球形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并用抛物线形齿廓刀具对齿面修形;根据两齿面在啮合接触中连续相切条件,建立了含有安装误差的齿面接触分析(TCA)模型.齿轮副啮合仿真结果表明:凸-凹型斜齿球形齿轮副接触迹线沿着齿...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齿轮啮合原理,对滚柱活齿传动啮合副的啮合运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类活齿传动各啮合副的啮合方程,采用可视化编程开发了滚柱活齿传动的动态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斜齿行星传动内啮合齿轮副的啮合特性,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和自底向上的建模策略,相继构建斜齿行星轮系的完整啮合和简化啮合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内啮合接触对并施加恰当约束条件,分析传动中内啮合齿轮副的应力/应变,进而分析内齿圈轮缘厚度对啮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均布行星轮的应力状况不尽相同,且呈现出边缘接触现象,可通过修形予以改善;增大内齿圈轮缘厚度可降低内齿圈及各行星轮的最大应力/应变,提高齿轮强度。  相似文献   

8.
摆动活齿传动内齿圈齿形求解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齿轮啮合原理应用于摆动活动齿传动分析,计算出了摆动活齿传动中激波器偏心凸轮与活齿的啮合点的坐标,活齿与内齿圈啮合点的坐标,然后求出活齿传动的啮合曲线,内齿圈的齿形曲线,为内齿圈齿形的求解和加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理论齿形与实际齿形相符。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工作啮合副啮合过程的基础上,按照活齿端面谐波齿轮传动类型的不同,研究了其工作啮合总面积,并针对单边传动和双边传动的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分别归纳出了其修形前、后啮合总面积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相应的工作啮合总面积变化规律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活齿端面谐波齿轮非对称啮合副齿面修形的必要性,介绍了用二次曲线簇包络面对非对称啮合副齿面进行修形的方法,推导出了波发生器端面凸轮齿顶和齿底修形区的齿面方程,并对修形前后活齿往复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对比,由此得出了修形后的非对称啮合副齿面可以有效降低活齿的冲击和振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以ANSYS软件为开发平台,进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建模、参数化设计、虚拟装配和强度分析.通过构建转向器快速设计系统,展示CAD/CAE在现代汽车产品设计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转向器的传动比是影响车辆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车辆在转向时为了获得轻便性和灵敏性的统一需要采用变传动比转向器。通过综合分析机械式变传动比转向器的重要部件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的啮合特点,基于包络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此方法将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中斜齿轮看作由垂直于其轴线的无限接近的平面集合与其截交后截平面的集合,每个截平面称为"齿轮元",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的啮合传动可看作齿轮元的集合与变传动比齿轮的啮合,变传动比齿轮齿廓上每个齿廓点的高度值,是过此点且垂直于齿条运动方向及斜齿轮轴线的直线随此点一起啮合传动时,与此点啮合过程中遍历齿轮元集交点高度值中的最小值。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了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齿廓点高度值计算的数学模型,开发了求解算法,得到了变传动比齿轮的齿廓点云,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到了某型变传动比转向器的研制中,通过样件试制及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转叶舵机具有结构紧凑、机械效率高、安装简便等优点,在舰船上得到广泛应用。现有转叶舵机为单层液压摆动缸,舵叶转动区间受摆动缸结构限制具有饱和非线性。此外,舵叶受水动力干扰引起的冲舵、滞舵和跑舵现象,严重影响船舶航向控制和舵减摇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以直驱式电液伺服转叶舵机为对象,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水动力对舵角干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复式结构摆动缸操舵新原理。复式摆动缸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舵驱动缸,外层为力矩解耦缸。内外层转子同向转动,可增大舵叶的工作区间,同时,外层力矩解耦缸转子输出助推力矩作用于舵驱动缸转子,可抵消水动力在驱动缸转子上产生的负载力矩,提高舵叶转动精度,解决舵机运动中的力位耦合问题;内外层转子反向转动,可使舵机及时制动、换向,提高舵机操纵性能。复式摆动缸用于转叶舵机,舵机系统具有较大的稳定裕量,幅值裕度为45.3dB、相角裕度为99.2deg,满足伺服系统设计指标。仿真分析表明,在有外负载干扰下,相较于单层摆动缸加控制策略的操舵方式,复式摆动缸操舵响应速度更快,无超调,达到稳态的速度提升约36%,且稳态误差维持在±0.05°范围内。在跟踪斜率为0.01°/s的斜坡信号时,转舵精度可保持在±0.03°位置误差带内,具有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性能测试试验台。系统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测控原理与信息技术,采用微机控制液压系统和伺服电机系统来模拟转向器在现场的工作状况,实现了驱动与加载方式的自动化。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且测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从谐波齿轮传动性能的角度,通过对目前使用比较多的3种齿廓型式进行比较,选择了圆弧齿廓作为谐波式齿轮泵齿轮啮合的齿廓型式。圆弧齿廓采用了柔轮齿廓为公切线型双圆弧齿廓和刚轮齿廓为外凸齿廓的型式,并且从图形和参数方程两方面来表示柔轮和刚轮的齿廓,为进一步研究谐波式齿轮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低噪声机械设计时,齿轮传动系统中齿轮模数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了齿轮基节误差产生的齿轮啮合角加速度公式及G·尼曼齿轮噪声级计算公式对此作了分析,并以国内外典型车床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不加任何补偿机构就可以提高齿轮加工精度的方法。这就是在滚齿机上用有差动法加工具有任何齿数的直齿圆柱齿轮。经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加工可使较难解决的小周期误差减少40%。  相似文献   

18.
以圆柱斜齿轮代替蜗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柱斜齿轮、蜗杆啮合与蜗轮、蜗杆的啮合作了比较,提出在传递载荷不大的情况下,用圆柱斜齿轮代替蜗轮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阐述了用于椭圆齿轮流量计的特种非圆轮中采用圆-变形椭圆式节曲线的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表明了特种非圆齿轮能起到把卵形卵形齿轮输出的变速运动向匀速接近匀速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BASIC语言,编制计算程序,实现优化设计,能快速、准确地选出所需挂轮,从而寻找出缩短齿轮加工的辅助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