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个人信息权进行公法保护是保护个人隐私、保障基本人权的需要,是政府实行公共管理和信息公开的需要。法律体系缺失、法律内容不明确、行政领域的立法比较滞后,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要从制定,出台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宪法》中明确个人信息权入手切实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我国现阶段对于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尚有待完善。为了更有效保护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首先应当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予以界定,对其新型人格权的法律特征予以明确,从而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因其受众广泛、规模庞大、发展迅速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各类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在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资金被盗、交易欺诈、账号被窃取、隐私泄露等风险。风险均指向个人信息权缺乏相应法律保护这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个人信息权的现实风险和理论风险,并提出对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权进行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人格已严重影响到现实人格。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从其人格权、财产权以及个人信息权中寻找到相应的法理基础。个人信息所体现的人格权是一般人格权,而不是特殊人格权。个人信息权是一种人格权与财产权相融合的新型权利,其包括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使用权与收益权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交易、支付、配送等诸多环节正面临安全危机,这些危机部分来源于技术本身但更多源于管理的缺失,特别是法律的缺位。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立法状况的分析,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丰富个人信息权的内容、经营者义务及责任形式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络购物在高校学生中盛行,因此了解高校学生网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网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网购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认识,了解大学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遇到的问题、处理情况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满意程度,并从国家立法、电子商务经营者和消费者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信息时代,网络消费蓬勃发展,网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目前普遍困扰网络消费者的一个难题。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受到各种侵害,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拟对我国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并在立法、司法制度设计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实行实名制后,一些久存不决的行业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但是,实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信息的安全。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散见于部门法中,且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衔接、加强行业自律对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实行实名制后,一些久存不决的行业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但是,实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信息的安全。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散见于部门法中,且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衔接、加强行业自律对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快递实名制可以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信息的安全,这也导致其推行不畅。快递实名制与个人信息权的关系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处理二者的关系要遵循比例原则,尽量最小化的收集个人的信息。针对我国快递实名制下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立法上应完善法律体系,将个人信息权纳入《民法典》中,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政府加强监管,司法上要降低维权成本,行业要加强自律,公民要提高维权意识,为个人信息权保护构筑一道"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中出现了一些纰漏:个人信息被外泄,被随意用于商业交换,甚至被用于欺诈,等等,这对公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然而我国目前在个人信息的横向保护立法上基本处于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从民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个人信息权在现实和法律中确定的必要性,建议在我国的民法中确立个人信息权,从而满足加强公民个人的权利和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自由流通,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处于一个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能否用以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议题。数字平台垄断会在宏观层面限制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进而减损其个人信息权益。对此,仅关注微观选择自由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力有不逮。这为着眼于维护宏观竞争的反垄断法提供了介入空间。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保护对象与实践基础也表明其具有保障消费者选择空间的目标追求与功能定位,可弥补《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解决前述问题上的不足。依循前述保护逻辑,反垄断法应以间接保护为原则来提供个人信息保护,以数字平台垄断是否可能显著减少消费者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选择空间作为介入标准,并赋予消费者集体诉权,从而确保消费者享有实质选择自由,充分实现个人信息权益。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21,(6):40-45
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兼具人格属性与财产属性的新型民事权利。虽然《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通过,但现行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仍存在不足,难以保护个人信息权,需从立法模式上进行革新。放眼世界,个人信息权的立法模式可分为欧盟统一模式、美国分散模式、日本统分模式三种。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趋势与现实条件,我国宜借鉴统分结合的立法模式,即制定通行于全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在部分行业实行行业自律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时刻处于泄漏的边缘。分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特征和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结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建议尽早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收集的原则、个人信息权,设立监督机构,以实现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环境下也显现出新特点,即侵权行为的隐蔽性;人肉搜索等群体性侵权频发;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很具有经济价值。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在目前阶段,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是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应加强其自身的行业自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保护是非价格竞争的重要维度,通过维护市场竞争来实现消费者福利的反垄断法不仅能在价值目标上涵盖个人信息保护,还能解决个人信息公私法保护上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反垄断分析框架提供理论证成。“个人信息—质量—消费者福利”的迂回保护路径,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产品质量的一部分,在不突破现有理论框架基础上,引入质量分析方法,使其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和垄断协议三大领域有机结合。面对交叉问题的法律衔接,明确反垄断法在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中起补充而不是替代作用,在尊重法律分工的基础之上发挥反垄断法的特殊作用,以实现反垄断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领域对个人信息的使用愈发频繁,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但侵害了公民个人权利,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对刑法、民法等领域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是全方位的,相关的成果也非常丰富;但就宪法领域而言,我国学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对个人信息宪法保护路径进行探索,应充分借鉴美、德两国的立法经验,从厘清个人信息宪法保护与宪法基本权利的关系入手,明确宪法范畴下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的概念和范围,并设立个人信息专门保护机构。  相似文献   

18.
被遗忘权是欧盟通过立法与判决确立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权利,为大数据时代自然人自主决定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保护。然而欧盟被遗忘权存在权利客体指向不明确、义务主体过于广泛的缺陷。作为网络大国,我国在被遗忘权的本土化过程中,应借鉴个人信息权的成功经验,重新定义被遗忘权的客体,明确被遗忘权义务主体的范围,以期避免对言论自由与网络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息权是法学界出现的一项新型的权利,之所以出现了该项权利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信息化,从而出现了许多公民的个人信息受到不法侵害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本文认为应当尽快完善我国的相应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0月25日修订的《消法》增加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缺陷产品召回、七天无理由退货、公益诉讼等新的重要规定,不仅充实和细化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也加大了市场经营者家电企业的经营责任。本文对家电企业在《消法》新修内容施行后将面临何种影响作简要预测分析,以期能给家电企业遵循新《消法》的立法价值和精神提供指引,助力于我国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