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2000-2006年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分离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年我院住院患儿所有送检真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药敏试验使用ATB-FUNGUS2INT酵母药敏试条,进行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3种抗真菌药敏检测,严格按照2006年CLSIM27-A2规则及标准进行。结果分离出635株真菌中,念珠菌属572株(90.1%),曲霉属29株(4.6%),隐球菌属21株(3.3%),青霉属和酵母属各5株(0.8%),毛孢菌属2株(0.3%),毛霉属1株(0.2%)。念珠菌属中,前3位分离菌是白念珠菌418株(73.1%);光滑念珠菌64株(11.2%);热带念珠菌52株(9.1%)。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7.6%,97.6%和98.4%。结论儿科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中以念珠菌属最多,并以白念珠菌为主,曲霉比率也在增多。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应加强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监测,供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痛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西安地区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l200株,其中须癣毛癣菌306株(25.50%),红色毛癣菌241株(20.08%),白念珠菌228株(19.00%)。结论:须癣毛癣菌仍占优势;白念珠菌从199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说明在西安地区,白念珠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1999-2001年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真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为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TB-Fungus板条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ICU临床真菌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62株临床分离株中,白念珠菌为39株(39/62,62.9%)、其他念珠菌属23株(23/62,37.1%);白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8.2%、35.9%和28.3%,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则较高,分别为89.7%、94.9%和89.7%。结论:ICU感染中念珠菌属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2002-2006年浙医一院重症监护室真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2002-2006年浙医一院重症监护室(ICU)的真菌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02-2006年浙医一院ICU送检的所有真菌检查阳性结果及药敏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送检的标本量从2002年的2692例上升至2006年的6082例.每年检测到的真菌株数从415例上升到607例,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5%~15.4%.主要为白念珠菌(55.2%~63.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8.2%~17.8%)、热带念珠菌(6.0%~15.3%)、曲霉菌(2.4%~7.3%).不同标本来源分离的菌株分布情况:痰液中分离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为最多,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曲霉菌等;血液中分离的真菌亦以白念珠菌为最多,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尿液中分离的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最多,其次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大便、引流液分离的真菌均以白念珠菌为最多.2004~2006三年的药敏情况可见,5-氟胞嘧啶及二性霉素B敏感性一直很好,未出现耐药菌株,白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变化不大,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有下降趋势.结论 2002~2006年浙医一院ICU临床分离的真菌仍以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曲霉菌所占比例有所增高.不同标本分离的菌株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医院分离深部真菌菌株流行病学调查和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医院近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2004年我科真菌室接受的疑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9574份,分离出阳性标本3122份(阳性率32.6%),共13个菌种。药敏试验采用浓度梯度法。结果真菌学变化:白念珠菌近3年所占构成比:白念珠菌在2002-2004年组所占构成比与1998-2001年组相比显著下降(76.3%、66.8%比较,r=34.33,P〈0.05);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显著增加(4.2%、11.1%比较,X^2=51.30,P〈0.05,2.2%、4.o%比较,X^2=8.82,P〈0.05);马内菲青霉菌近年呈现增多趋势。药敏试验:2000-2004年703株真菌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的耐药株均无增加趋势,伊曲康唑敏感株显著减少(71.0%、58.2%比较X^2=16.50,P〈0.05),中介株显著增多(7.8%、24.8%比较,X^2=24.8,P〈0.05),其中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株减少为主。结论白念珠菌近年所占构成比显著下降;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显著增加;出现了新的感染菌株马内菲青霉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株显著减少。此种真菌菌学变迁及药敏试验的变化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4种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用E试验检测两性霉素B(AP)、酮康唑(KE)、氟康唑(FL)、伊曲康唑(IT)对78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属真菌的MIC值。结果 78株念珠菌属真菌对AP、KE、FL、IT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9.7%、92.3%、85.9%、85.9%;白念珠菌对AP、KE、FL和IT的敏感率分别是96.9%、96.9%、100%和87.5%。结论 4种药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但对非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则较前者为差。  相似文献   

7.
80株酵母菌的氟康唑敏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80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菌种分布显示,白念珠菌58株,占72.5%,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11株,占13.8%)、光滑念珠菌(8株,占10.0%)和近平滑念珠菌(3株,占3.8%);药敏结果显示,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均较高,而光滑念珠菌的耐药性高。结论严格掌握预防用药的指征,加强真菌药敏试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院脑外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840例脑外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840例患者感染真菌176例,占20.9%,共分离到病原性真菌205株,其中白色念珠菌94例,占45.9%,热带念珠菌57例,占27.8%,近平滑念珠菌20例,占9.8%,光滑球拟酵母菌13例,占6.3%。新型隐球菌6例,占2.9%,其他11例,占5.4%。结论 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真菌血症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血培养分离的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共分离出酵母样真菌401株,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念珠菌(199株,49.63%)、白念珠菌(62株,15.46%)、热带念珠菌(37株,9.23%)和光滑念珠菌(37株,9.23%)。真菌血症患者以男性(63.34%)居多,≥65岁老年人占56.11%。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不同菌种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分离率最高的真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酵母属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了解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对真菌血症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侵袭性机会真菌感染显著增多,同时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也增高,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为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烟曲霉。但近年来其他机会真菌亦日益重要,如非白念珠菌属、除烟曲霉外的其他曲霉属、毛孢子菌属、红酵母属、接合菌属(根霉、毛霉等)、镰刀霉属、赛多孢菌属以及各种暗色真菌等。一、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念珠菌属是机会感染最重要的病原真菌,据报道约占医院感染中血流感染的8%~10%,并且其发生率在持续增加。也是医院ICU、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病房最常见的病原真菌。据国外统计,侵袭性念珠菌病使病死率增加10%~49%,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