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56~62岁,中位数58岁。椎间盘突出节段,L_(3~4)5例、L_(4~5)16例、L_5S_11例。病程3~6个月,中位数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腿疼痛情况,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140 min,中位数100 min。术后下床时间16~40 h,中位数26 h。住院时间4~8 d,中位数6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腰腿疼痛VAS评分,术前(7.9±1.8)分,术后1 d(2.7±1.4)分、7 d(2.5±1.6)分、1个月(1.9±0.8)分、6个月(1.7±0.6)分。术后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差的1例非手术治疗2个月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最终疗效评价结果为良。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轻腰腿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28~49岁,中位数37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3~420例,L4~563例,L5S125例。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5例、旁中央型83例、椎间孔型15例、极外侧型5例。病程1个月至3年,中位数1.5年。术后随访观察腰腿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及神经根黏连等并发症。术后1 d、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7±2.0)分降至(2.8±1.3)分、(2.4±1.7)分、(1.9±0.9)分、(1.6±0.7)分、(1.5±0.8)分。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78例、良22例、可8例。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观察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侧组)与观察组(双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VASA评分。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均有所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联合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书中出血,降低患者的手术及住院费用,适合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峪槿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32-13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住院5-7天出院,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8±1.4)分,术后1天(2.5±0.3)分,6个月随访时(1.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较经济等优点,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19~68岁,中位数46岁.L4~5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4例、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L5S1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纯腰痛者4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者14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者1例.病程2~ 12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症状缓解、并发症发生及腰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中位数1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中位数3个月.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1周[(3.1±1.5)分]、术后1个月[(2.3±0.9)分]、术后2个月[(1.3±0.6)分]均低于术前[(7.5±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术后1周[(29.8±11.6)分]、术后1个月[(24.6±10.1)分]、术后2个月[(18.4±14.6)分]均低于术前[(75.2±7.6)分].参照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6例、可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加强术中护理配合。结果:124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6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无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术前椎间孔镜特殊器械及仪器准备齐全,术中注意与患者交流,防止神经根损伤,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准确传递器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神经症状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2~52岁,中位数42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7例,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手术涉及节段,L_(3~4)8例、L_(4~5)17例、L_5S_116例。所有患者于椎间孔镜术后腰腿痛均显著减轻,但术后7 d出现反复或进行性加重的腰腿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病程7~30 d,中位数14 d。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腰腿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及下肢尼龙绳实验评分,并于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改良Mac 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腰腿部SF-MPQ评分由治疗前(16.17±0.53)分降至(5.76±0.34)分,下肢尼龙绳实验评分由治疗前(0.63±0.09)分升至(1.80±0.06)分,优22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的腰腿疼痛和下肢麻木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用中医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骨伤科自2015年3月—2016年10月,应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患者,术后应用中医综合护理,重点包括:临证护理、用药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均甲级愈合,患者腰椎的JOA评分改善率76%~92%,平均83%。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对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20min.术前腰腿痛VAS评分(6.35±1.30)分,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周(2.32±1.45)分、末次随访(1.46±0.82)分,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8例,良2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3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患者住院时间。根据术前、术后1d,1周、2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3例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所用时间的均值为(69.3±10.1)/min。术后1d、术后1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较术后1dVAS评分有所下降;术后2月行腰椎MRI检查证实术前突出髓核组织彻底摘除;术后2月随访时,患者术前VAS评分与术后2月VAS评分间差值为(7.65±1.48),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术中出血量(30.56±4.27)/m L,住院时间(6.46±1.87)/d。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优良率90.4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手术(PELD)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患者随访3个月,于手术前和术后1周,1,3个月分别采用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对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手术总体疗效进行评定,记录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FLLDH患者接受PELD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8.43±6.5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63±2.73)mL,平均住院时间为(5.40±1.32)d;经手术治疗后1周,1,3个月,患者VAS和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和术后两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仅2例患者在出院后2周出现下肢放射痛,无患者发生椎间隙感染。结论:PELD应用于治疗FLLDH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术中并发症少,远期疗效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可行性,但准确的穿刺、椎间盘造影和置管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VAS、JO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介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的体会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介入术治疗,围术期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率90%,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介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予以患者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5例F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孔内型9例,椎间孔外型11例,混合型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1~65岁,平均45.3岁。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指数评分(ODI)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60min;出血量5~25mL,平均出血量约10mL;住院时间4~14d,平均6d.术中无神经根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前腿痛VAS评分为9.10±2.03,出院时VAS评分为3.11±1.23,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63±0.71,末次随访VAS评分为2.18±0.91分;术前ODI评分为71.30±21.73分,出院时为29.53±10.62,术后1个月为18.65±9.38,末次随访评分为10.27±6.34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7例,良6例,可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FLLDH近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4 ~ 20岁,中位数18岁.均为经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病变累及L3~4者5例、L4~5者19例、L5S1者7例.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Ⅲ级18例、Ⅳ级13例.病程3~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腰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h,中位数1.5h.住院时间3~7d,中位数5d.术后下床时间6~48 h,中位数27 h.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7个月,中位数6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术前为(1.62±0.42)分,术后为(9.15±0.33)分.术后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术前Ⅲ级18例中2例恢复至Ⅰ级、5例恢复至Ⅱ级,其余11例仍为Ⅲ级;术前Ⅳ级13例中1例恢复至Ⅰ级、3例恢复至Ⅲ级,其余9例仍为Ⅳ级.采用改良Macnb标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医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23例行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护理包括:临证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结果 23名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JOA评分改善率:92%~76%,平均83%。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在行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术后病人中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后路椎间孔镜THESSYS技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男37例,女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6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中央旁型突出26例,椎间盘脱出8例,椎间盘部分钙化3例。病程3~12个月,平均4.5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症状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0.5~1.0h,出血量3~5mL.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2例,良3例,可1例。无神经根损伤、大血管破裂、椎间隙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置入工作通道时硬脊膜破损,术后因有液体灌注未影响手术进行,术后患者出现头痛症状,予以去枕平卧,增加静脉液体量,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经皮后路椎间孔镜THESSYS技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本组168例病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VAS评分(7.06±2.2)分,术后3d(2.65±0.88)分,术后1个月(1.45±0.69)分,术后6个月(1.35±0.44)分。术前ODI(40.2±5.5)%,术后3d(21.2±11.5)%,术后1个月(15.1±6.4)%,术后6个月(10.1±6.4)%。术后3d与术前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d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医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23例行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护理包括:临证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结果:23名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JOA评分改善率:92%~76%,平均83%。结论: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术后病人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开窗手术,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7%(P=0.0365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佳,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