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提高老年科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老年科自2019年3月起改进安全管理体系,2019年3~8月为实施后,2018年9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老年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进,能够切实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德清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内科病房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总结存在问题和隐患制定细节管理措施实行方案。2015年7月~2016年7月对内科病房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在内科病房实施细节管理方案,比较细节管理实施前后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情况。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高于细节管理护理前(P0.05);实施后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病房管理质量的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控制,促进老年患者的安全保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破窗理论",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与"破窗理论"实施前比较,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在基础护理、感染控制、抗生素使用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均显著升高,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破窗理论"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科病房护理细节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2014年急诊科病房的护理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细节管理实施方案。2015年对急诊科病房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实施细节管理,比较护理细节管理实施前后急诊科病房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细节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护理总满意率由实施前的83.13%提高到94.38%(P0.05)。结论:急诊科病房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可以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同时选择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室综合积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实施细节护理后,手术室综合积分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显著减少,上报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的综合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管床护士与护工信息化捆绑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8年7~12月期间收治的161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老年病房管理中实施管床护士与护工信息化捆绑管理模式,为实施后;选取2018年1~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5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期间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病房管理过程中的病房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病房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管理中实施管床护士与护工信息化捆绑管理模式有利于为住院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安全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分析老年病房护理管理的特点、安全隐患,将护理标识用于病房管理,包括患者标识、治疗护理标识、科室环境标识,每种标识采用不同的颜色、形状,明确标识放置位置及注意事项,比较使用前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检查延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后,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同时,实施后患者检查延误率也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病房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检查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2015年1月细节管理实施后1年的与细节管理实施前1年的儿科护理差错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及家长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评价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细节管理后患儿家长总体满意率为97.1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29%(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是保障患儿就医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医养结合模式在老年病房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老年科2014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基础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坠床与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的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科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00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已住院接受治疗1个月。入组后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患者、疾病、药物、护理人员及环境等危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比实施前均较高(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高达9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6%(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为零,比实施前(4%)明显减少(P0.05)。结论:风湿免疫科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坐标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16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坐标式管理的时间分为实施前后两组,比较护理质量、经济效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坐标式管理模式在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和经济效益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精神科病房实施坐标式管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经济效益,还能保障患者住院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故障树分析法管理制度在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2016年7~1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案,视为实施前,2017年1~6月起实施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外科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外科病区的基础护理、护理技巧、护理文书、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外科病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外科病区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中医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医院中医康复科选出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中医康复护理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医院中医康复科选出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细节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知识宣讲)均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康复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记录2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3.5%,对照组为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观察组为96.5%,对照组为8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执行力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效能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患者41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患者41例,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实施执行力管理联合绩效考核,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书写、履行职责、交接班、病情观察)和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书写、履行职责、交接班、病情观察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执行力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应用于神经内科效能管理中可明显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保障患者住院安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科病房陪护管理的重要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80例老年科病房患者,根据陪护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陪护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陪护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和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陪护管理用于老年科病房,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心内科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医院心内科护士21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历、职称、工龄、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年度考核等,将护士岗位分为N0~N4五个层级,统计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结果: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病房管理、专科护理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分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设置与应用。方法:利用循证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9项老年科护理敏感性指标,自2017年1月起按照护理检测流程进行应用,包括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床比、不良事件、疼痛管理、约束管理、纠纷事件、并发症管理、院感管理,每项指标下设置具体的控制项目,比较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后老年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开支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均显著降低(P0.05);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老年科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针对老年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设置敏感性指标,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分组单项质控在妇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起实施分组单项质控,根据医院妇科实际情况,在妇科病区设立5个护理单项质控小组,制定实施各小组工作细则与质控标准。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分组单项质控模式,有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