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勋  侯凤芝  张强 《新中医》2019,51(10):90-9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情况、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45%,高于对照组的6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可缓解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施以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观察组给予基础西药+麝香通心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红细胞积压以及全血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96.15%)同对照组(69.23%)比较,提高程度极为明显(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红细胞积压以及全血黏度同对照组比较,改善程度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施以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在保证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改善红细胞积压以及全血黏度,从而显著优化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瘀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三组,辛伐他汀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复方丹参片组3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中药复方制剂组30例,口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制剂组降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血球压积的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片组与复方丹参片组。中药复方制剂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以及血、尿、便常规均无明显影响。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瘀痰阻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尊钙  温小芬  赵恒 《新中医》2017,49(7):20-22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服用温胆汤合四君子汤加味。2组均治疗4周,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对照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和红细胞比积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ST段压低次数及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ST段压低次数及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温胆汤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剂治疗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于2015年5月—2017年8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出72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剂口服,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为83.33%,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少,且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自拟益气活血方剂治疗不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药益气活血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研究组治疗后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比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心绞痛稳定程度、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及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及血清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口服,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口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确切,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胞磷胆碱0.5g,舒血宁20mL+0.9%氯化钠250mL,1次/d,静滴。治疗组33例益气活血通络汤(黄芪30g,鸡血藤、当归、丹参各15g,桃仁12g,红花、川芎、甘草炙、地龙各10g,水蛭3g),水煎500mL,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神经运动功能(Fugl-Meyer法)、Barthes指数、TNF-α、CRP、IL-6、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4d),判定疗效。[结果]神经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TNF-α、CRP、IL-6、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两组均有改善(P0.01),全血低切黏度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神经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TNF-α、CRP、IL-6、ADL、NIHS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沉降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6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病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给予通阳活血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以及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 02%,显著高于对照组74. 42%(P0. 05);实验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以及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FIB水平、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通阳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状态,缓解各中医证候,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且不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结果:心电图疗效及中医症状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9):1157-115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3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34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检测指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健目冲剂对单纯性精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单纯性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健目冲剂,对照组口服导升明,均配合常规内科治疗;2个月后测定清晨空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高切值)、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在降低全血黏度(低、高切值)、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目冲剂能显著改善单纯性DR患者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与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则服用益心舒胶囊,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与对照组(80.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21%,且观察组治疗4周时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虫藤饮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虫藤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NIHSS评分、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虫藤饮联合西医治疗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治疗A组和治疗B组。治疗A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B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益气活血通络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对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比、全血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A组相比,治疗B组患者疗效明显更高,数据间经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比、全血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改善更显著,数据间经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脏指数(CI)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疗效,初步阐明其疗效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金银冠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心脉瘀热、血瘀内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稳定型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金银冠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心肌耗氧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54.76%(P0.01)。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红细胞变性指数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性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金银冠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