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9):1808-181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用对硬膜外麻醉产妇分娩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分娩时硬膜外麻醉镇痛产妇98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Ⅰ组33例、Ⅱ组32例和Ⅲ组33例;Ⅰ组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2μg/mL舒芬太尼联用分娩镇痛,Ⅱ组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4μg/mL舒芬太尼联用分娩镇痛,Ⅲ组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6μg/mL舒芬太尼联用分娩镇痛,比较Ⅲ组产妇分娩时镇痛效果,即疼痛缓解时间、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简称PCA)给药频率以及麻醉平面运动阻滞(Bromage)的评分值和PCA用量和疼痛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评分值的差异,以及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值的差异。结果:Ⅰ组产妇麻醉后疼痛缓解时间、PCA给药频率、PCA用量及疼痛VAS评分值均大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产妇对镇痛满意度的评分值低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与不同剂量(0.4μg/mL、0.6μg/mL)舒芬太尼对硬膜外麻醉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其与0.2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且疼痛缓解快,PCA给药频率和用量低,且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徐萍 《哈尔滨医药》2003,23(6):17-17
随着社会的进步 ,剖宫产产妇迫切要求术后镇痛。我院自 2 0 0 2年以来对 86例要求术后镇痛的产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愿要求 PCEA的初产妇 86例为观察对象 ,而未采用 PCEA的初产妇 86例为对照组。1.2 镇痛方法 :PCEA组 :手术结束时将 PCA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始给药 ,配方为 0 .75 %布比卡因 10 m l,芬太尼0 .3mg,氟哌啶 5 mg,加生理盐水至 6 0 m l,速度为 2 ml/ h。对照组 :术毕拔管 ,手术当晚自觉疼痛时给予肌注哌替啶 5 0~10 0 mg。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前,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后的疼痛治疗,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可降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提高产妇恢复质量,有利于母乳喂养。我院自1999年开始将布比卡因 芬太尼输注加自控镇痛泵(PCA)用于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术后急性疼痛治疗方面 ,仍以传统的间断肌肉注射哌替啶等镇痛药为主 ,由于用药间隔时间长 ,难以为术后病人提供满意的镇痛。近年来 ,利用 PCA泵经硬膜外导管输注镇痛药液 ,将间断给药改为匀速给药 ,是维持长时间镇痛的新型给药方式 ,本文观察比较吗啡复合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PCA和单次给药的疗效分析。1 资料和方法6 0例 ASA ~ 级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 ,术前均留置导尿 ,入室后均行 L1、2 或 T1 2 ~ L1 硬膜外穿刺置管 ,局麻药选用1.5 %利多卡因和 0 .2 %丁卡因混合液 ,麻醉满意后均静注哌替啶 5 0 m g、异丙嗪 2 5 mg,…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对分娩镇痛技术是最重要的,其次要目标是分娩镇痛觉消失,即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用局麻药或其他药物时使产妇下肢肌力减退至最低程度或无肌力减退,几乎无运动阻滞的产妇在经历分娩阵痛时会感到更满意,同样有利于改善产科结果。临床实践中,我们将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技术应用于100例产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拟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0.075%罗哌卡因、B组给予0.1%罗哌卡因、C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D组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四组给药后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药后6、12、24及48 h,B、C及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术后4~24 h运动障碍评分显著高于A、B及C组(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及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临床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持续小剂量使用(PCA)与间断使用同样浓度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混悬液分娩镇痛对新生儿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自愿采用持续小剂量使用或间断使用0,1%布比卡因 0.001%芬太尼混悬液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病历各50例,对比其新生儿发生窒息、宫内窘迫、产钳和剖腹产的发生率。结果间断使用分娩镇痛的产妇其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的发生率远远高于PCA产妇的新生儿的发病率。而与他们的分娩方式无关。讨论与间断使用分娩镇痛的技术相比PCA在临床上的采用对产妇及新生儿都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2组,宫口开至3~4cm时,R1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0.50ml(3.75mg)+5%葡萄糖溶液至2.5ml,R2组单独硬膜外镇痛。R1组当腰麻作用消失后,连接PCA泵,经硬膜外给予0.175%罗哌卡因,输注背景速率为6ml/h,锁定时间15min,单次剂量2ml。R2组在孕妇宫口开至3~4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PCA泵给予0.175%罗哌卡因,方法同R1组,监测VAS评分;新生儿Apger评分及NACS评分;观察产程、镇痛时间及PCA泵用药量及按压次数。结果镇痛起效时间:R1组显著短于R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R:组罗哌卡因用药量高于R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镇痛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柯静  代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15-29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镇痛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穿刺成功后硬膜外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间断给药至缝合伤口完毕,期间观察产妇的宫缩、出血、新生儿评分等并记录.结果:镇痛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效果满意,产妇分娩过程感觉良好.结论:镇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效果可靠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剖宫产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苑文军 《上海医药》2002,23(8):368-369
目的:探讨芬太尼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力、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7例要求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于宫口开3cm时,给予1%利多卡因4ml 芬太尼0.05mg首次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075%布比卡因50ml+芬太尼0.05mg经微型止痛泵给药维持,结果:127例产妇中顺产分娩107例,产钳助产12例,剖宫产8例,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无产程时间延长及尿潴留。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实,不影响产程进展,不增加产后出血及阴道助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病人自控镇痛(PCA)系指在体验疼痛时病人自行注入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PCA给药途径多为静脉、皮下。硬膜外给药。本组采用澳大利亚生产一次性使用PCEA泵对147例手术病人进行术后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12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比较硬膜外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组 (观察组 )与肌肉注射镇痛组 (对照组 )的镇痛效果 ,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情况。结果 :在术后 4 h、8h、2 4 h、4 8h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 1) ;两组产妇的术后监测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生命体征平稳 ,无发热、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切口不愈合等现象 ,观察组发生一侧下肢麻木 2例 (2 % )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芬太尼和氟哌啶混合液镇痛 ,可达到充分镇痛 ,促进泌乳的目的 ,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3.
吴昱  丰新民 《医药导报》2001,20(7):415-415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一次性硬膜外镇痛(SEA)的临床效果,明确PCEA在产科应用的优势。方法:PCEA镇痛以及LCP给药模式给药;SEA镇痛于手术结束后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将镇痛药注入硬膜外腔,然后拔出导管。结果:两组患者围镇痛期生命体征稳定,第一个24h VAPS评分均<4分,组间虽PCEA组低于SEA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且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24h PCEA组VAPS评分明显低于SEA组,镇痛效果优于SEA组(P<0.01),围镇痛期主要副作用明显少于SEA组,镇痛结束患者总体满意度PCEA组高于SEA组,结论:PCEA采用低浓度,小剂量联合用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明显减轻吗啡的副作用,有利于产妇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简称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孕产妇 6 2例 ,采用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 (镇痛组 )与同期分娩产妇 6 2例 (对照组 )比较产程进展 ,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持续硬膜外镇痛给药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缩短产程时间 ,对母儿无抑制作用 ,大大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5.
三种浓度的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给药病人自控镇痛(PCEA)临床效果确切,已广为应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芬太尼与吗啡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芬太尼的恶心和瘙痒的并发症较少,与硬膜外吗啡比较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较适合于硬膜外PCA(病人自控镇痛)。我们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芬太尼与0.1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程序性间歇硬膜外推注(PIEB)联合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产程、爆发痛和发热的影响。方法 实施分娩镇痛的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硬膜外镇痛药液为0.1%罗哌卡因(含芬太尼2μg/mL)。两组在以同样速率推注0.1%罗哌卡因10 mL(含芬太尼2μg/mL)后,PIEB组使用自动间歇性推注6 mL/45 min+硬膜外PCA(每次5 mL),连续硬膜外输注(CEI)组使用连续输注6 mL/h+硬膜外PCA(每次5 mL)。比较两组的产程持续时间、爆发痛、运动阻滞、器械助产、产妇发热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与CEI组比较,PIEB组第二产程时间较短(P<0.05),而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I组比较,PIEB组爆发痛、发热、运动阻滞及器械助产的发生率较低(P<0.05),而两组中转剖宫产及产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EB联合硬膜外PCA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妇产科有375例剖宫产病人接受了硬膜外镇痛泵(PCA)镇痛治疗,现将镇痛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75例剖宫产病人,年龄25~36岁,G1P1263例,G2102例,其中G1为剖宫产者18例,占17.6%。本组病人术中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回病房。1.2方法:回病房后病人平卧,应用PCA,药物组成为:0.75%布比卡因6ml、吗啡5mg、氟哌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PCA泵给药速度为2ml/h,根据疼痛程度调节滴速。导管保留48小时后拔除。2护理体会2.1术前做好使用PCA的宣教指导,向病人出示PCA泵样品,详…  相似文献   

18.
汪凤花 《淮海医药》2003,21(2):154-155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PC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 1 3 0 7例剖宫产产妇中选择 1 2 99例术后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持续、微量注入镇痛剂 ,以达到镇痛效果 ,使用率占 99%以上 ,无副反应 ,产妇安全。现将 PCA镇痛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0.08%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时,不同设置的镇痛效应、分娩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腔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初产妇,以0.08%罗哌卡因和0.4μg·mL-1舒芬太尼的混合液进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根据PCEA泵的不同设置随机分为3组,G0组:PCA 6 mL、锁定时间20 min;G3组:3 mL·h-1、PCA 5 mL、锁定时间20 min;G6组:6 mL·h-1、PCA 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各组的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局麻药用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镇痛满意度.结果:G6组第二产程的VAS评分低于G0组,PCE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低于G0组和G3组,G6组PCEA每小时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高于G3组,G6组的产妇镇痛满意度高于G0组(P<0.05).三组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0.08%罗哌卡因混合0.4 μg·mL-1舒芬太尼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分娩时,背景剂量6 mL·h-1结合必要时自控给药组优于无背景剂量和背景剂量3 mL·h-1结合自控给药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给药方案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在本院选择经阴道分娩且有镇痛需求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组。A组104例为按需给药组,硬膜外电子镇痛泵设置无恒速流量,产妇自控加药6 ml/次,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5 min,用药总量≤24 ml/h;B组96例为持续给药组,硬膜外电子镇痛泵设置恒速流量为8 ml/h,产妇需要时可自控加药8 ml/次,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30 min,用药总量≤24 ml/h。两组均使用相同浓度的药物,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镇痛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总用药量、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镇痛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用药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恒速给药比较,使用产妇自控按需给药方式的硬膜外镇痛分娩能用更少的药物同样可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