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喘息疗效.方法 将80例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儿在出现急性喘息发作时均给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颗粒,每次4mg,每天1次,连续6个月.观察临床控制情况,评价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喘息性婴幼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4mg/d,睡前口服,疗程12周。观察平均住院天数,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后哮喘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例数和1年后哮喘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方便、有效、依从性好,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者的痰液EC、IL-5、ECP水平,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08~2010年收治的1个月至3岁的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喘息性肺炎(喘肺)112例,分为二组,其中第一次发作毛支、喘肺组84例,发作≥2次组28例,支气管肺炎(无喘息症状)28例为第三组。吸取痰夜1ml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IL-5、ECP检测。结果反复喘息组痰夜EC,IL-5、ECP明显高于其他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发作毛支、喘肺组与支气管肺炎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EC、IL-5、EC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EC、IL-5、ECP水平在同时存在喘息和特应性的患儿最高,在既没有喘息也无个人特应性的患儿最低。结论诱导痰细胞组份EC、IL-5、ECP检测操作简单、无创,且能可靠地预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转归,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定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预防喘息及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进入稳定期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按照电脑随机数字分为研究1组( n =43)、研究2组( n =41)和对照组( n =38),研究1组患儿睡前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每晚1片,连续服用1个月,研究2组同样剂量孟鲁司特钠服用3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3组患儿均随访1年,随访3个月时检测患儿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 E4(LTE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水平,随访结束时对比2组喘息发作次数及哮喘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 ECP、LTE4、IL-10低于对照组, IL-12高于对照组;研究2组与研究1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1年,3组喘息平均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262, P =0.042),研究组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研究2组平均发作次数明显低于研究1组( t =4.520, P <0.01)。研究组哮喘发生率为6.0%(5/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 P =0.047);研究2组哮喘发生率为2.4%低于研究1组的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9, P =0.232)。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稳定期口服孟鲁司特钠能改善 Th1/Th2的免疫失衡,降低 EOS 活化程度,有效降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率;3个月预防性治疗疗程较1个月疗程的上述作用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进行健康体检的0~6月龄婴幼儿22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1例和对照组102例.试验组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对照组仅给予儿童保健服务.比较两组婴幼儿干预后3、6和12个月的身高、体重、发育商(DQ)评分.干预后12个月,观察婴幼儿营养性贫血、腹泻、低血钙、膳食热量和蛋白质供给达标情况.结果 干预后12个月,试验组身高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6和12个月,试验组体重重于对照组,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个月,试验组婴幼儿营养性贫血、腹泻和低血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膳食热量和蛋白质供给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较单纯儿童保健服务更能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孟鲁司特钠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婴幼儿哮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止喘以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疗程为1年。比较各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干预结束后对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以及血总IgE(tIgE)水平的影响。结果孟鲁司特钠干预组急性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予对照组(P〈0.05),且经过一年的干预后治疗后孟鲁司特钠干预组血总ECP水平、Eos水平以及tIg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1年内孟鲁司特钠干预组喘息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婴幼儿哮喘患儿喘息的发作次数,可以减少其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同时在急性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可以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孟鲁司特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晓群  徐艳娜 《中国药师》2010,13(6):855-856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喘息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每晚睡前口服,在症状发作1周内服用.持续4周后停药.治疗前后分别检测LTC4,ECP.结果:观察组症状、体症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6个月内喘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血清LTC4,ECP均有下降,而观察组在服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LTC4,ECP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LTC4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改善症状,缩短病程.连续服用4周,可降低喘息再发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嗜酸细胞比例<0.04,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浓度为正常范围]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期间全部病例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晚一次,共4个月。随访1年。测定血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观察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年来反复喘息发作人数和总平均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喘息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安庆城区儿童哮喘危险因素,为本地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选择安庆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的339例哮喘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339例非哮喘、无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的0~14岁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民族和居住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2.5%(110/339)的哮喘儿童有过敏史,61.8% (209/339)有特应性体质,18.9%(64/339)的患儿有家族哮喘史,16.6%(56/339)有家族过敏史;对照组11.5%(39/339)的哮喘患儿有过敏史,22.8%(77/339)有特应性体质,2.1%(7/339)的患儿有家族哮喘史,5.3%(18/339)有家族过敏史,病例组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族过敏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家庭装修、冬季煤炭取暖、煤炭燃料做饭、家中接触猫狗、家中养花草及吸烟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家中铺设地毯比例高于对照组[15.7%(53/339)比5.0% (17/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年的儿童占55.9%(189/339),≥6次/年占44.1%(149/339),而对照组分别为98.2%(332/339)和1.8%(6/3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抗生素使用率为98.2%(332/339),对照组为59.2%(200/3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妊娠情况、生产情况及6个月内是否纯母乳喂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有关的因素有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中铺设地毯、抗生素使用及呼吸道感染(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0.001、0.000、0.000).结论 患儿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哮喘史、家中铺设地毯、抗生素使用及呼吸道感染是本地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避免接触与哮喘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与控制儿童哮喘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善用  丁华 《中国医药》2008,3(2):113-1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触发喘息发作的主要因素。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300μm的细支气管、肺泡、间质,与哮喘有许多共同点和内在联系,部分发展成为哮喘。有研究显示RSV能够促进机体Th2免疫反应,并有人认为RSV感染更容易发生在特应性体质婴幼儿。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90例患儿用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预防哮喘,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综合干预对其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且脐血IgE〉1IU/ml的高风险婴儿9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45例。干预组婴儿从新生儿起,进行饮食、环境、护理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随访12个月婴儿湿疹的累计发病情况。结果随访至12个月时,干预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病7例,发病率14.58%,对照组婴儿湿疹累计发病23例,发病率51.11%,两组婴儿湿疹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环境、护理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高风险婴儿湿疹发病率,是对高风险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有效初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普陀区长征镇婴幼儿(2岁内)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建卡孕妇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跟踪随访其分娩后婴儿至2岁。纳入调查对象母婴746对,对完成全部问卷的684名婴儿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调查显示长征镇地区婴幼儿0~2岁湿疹、过敏性皮疹、喘息患病率分别是27.9%、18.9%、3.9%。从各阶段患病情况看湿疹在0~6月的患病率最高19.88%,过敏性皮疹在19~24月患病率最高(10.69%),婴儿喘息各阶段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征镇684名婴儿0~2岁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婴儿喘息的患病率虽然为3.9%,但与十年前上海地区的患病率相比已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科酰胺作为抗癫痫辅助用药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年龄18~75岁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辅以拉科酰胺干预组(干预组)及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并对患者进行10个月随访。干预前后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10个月后的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及WCST(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患者QOLIE-31总分、对发作的担忧、认知功能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科酰胺不引起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且能改善患者主诉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总免疫球蛋白E(Ig E)在喘息患儿体内的含量变化,以及孟鲁司特对两种物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6个月~3岁的喘息患儿,分为非干预组和孟鲁司特干预组各30例,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 E水平,观察三组儿童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Ig E的差异,以及喘息患儿治疗前后两种物质的变化,并比较非干预组和孟鲁司特干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喘息患儿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孟鲁司特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非干预组(P〈0.01),孟鲁司特可以降低喘息患儿血清总Ig E水平(t=22.496,P〈0.01)。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和血清总Ig E均参与喘息患儿的免疫调节机制,孟鲁司特是治疗喘息患儿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且通过降低血清总Ig E减轻过敏性喘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婴儿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2600例出生后42 d的婴儿进行回访,筛检出有特异性皮炎或有胃肠道过敏症状者,分析婴儿过敏症状与喂养方式、季节、父母过敏史等关系;对120例过敏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儿随访6~12个月,观察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皮肤过敏等情况,其中部分婴儿随访前后检测血总IgE抗体、吸入过敏原特异抗体(Phadiatop)、食物过敏原特异抗体(Fx5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并进行比较。结果 2600例婴儿共检出过敏性疾病婴儿478例,占18.4%,其中特异性皮炎334例、有胃肠道过敏症状患儿453例,分别占12.8、17.4%,二者表现均有的309例,占11.9%。478例过敏婴儿(过敏组)中母乳喂养105例(22.0%)、混合喂养143例(29.9%),人工喂养230例(48.1%);母孕期发生过过敏性疾病及父亲有过敏史者分别占31.2%(149例)、15.1%(72例),明显高于无过敏组[分别为10.2%(216/2122)、6.0%(127/2122),均P<0.01];发生在春、夏、秋、冬分别为134例(28.0%)、72例(15.1%)、172例(36.0%)、100例(20.9%),秋季为高发季节。对120例过敏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儿随访6~ 12个月,过敏患儿中分别有29、24例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皮肤过敏,发生率为24.2%和20.0%;正常对照儿中分别有16、8例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皮肤过敏,发生率为14.5%、7.3%,过敏患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或皮肤过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家长同意随访前后分别检测50、43例过敏婴儿TIgE、ECP、Phadiatop、Fx5E指标,随访后TIgE、ECP水平有升高趋势,尚无统计学意义,Phadiatop阳性率较前升高,Fx5E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异性皮炎、胃肠道过敏症状是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与喂养方式、家族史、季节有关,人工喂养者、母孕期有过敏史、秋季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过敏表现逐渐由皮肤过敏、胃肠道症状转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IgE介导的免疫机制增强,对呼吸道过敏原的反应增强,对食物过敏原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种类,干预指导后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3-12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孕检并在该院生产的既往有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湿疹)史23~35岁的孕产妇,自愿接受过敏原检测及指导干预的158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而只接受一般围产期孕检的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孕产妇167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进行分类统计,了解妊娠期妇女的过敏原常见种类及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并依据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予饮食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指导,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在妊娠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本研究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妊娠期常见过敏原前5位分别为:户尘螨、真菌类、牛奶、狗毛、蟹。四种过敏性疾病经指导干预后实验组发病人数的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与生活环境的分析指导可以减少妊娠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于2010年1-6月收治入院的8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实验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行普通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1年,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认知和行为变化,并统计依从性改变.结果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记录治疗组在24h后咳嗽、喘息缓解、喘鸣音减轻或消失时间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并对治疗7d后两组疗效进行比较,且随访6个月,统计喘息复发例数及复发率。结果:治疗24h后治疗组在咳嗽、喘息缓解、喘鸣音减轻或消失时间以及TeSO2〉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两组患儿咳嗽、喘息、喘鸣音、湿哆音消失时间以及TeSO2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喘息复发率分别为19.2%和2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显著,给药途径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家庭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所选的516例研究对象按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并在18、24月龄进行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的测量和对喂养行为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喂养行为得分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呈正相关,(2)婴幼儿18月龄时体质量、头围、24月龄时身长与喂养行为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3)食物的制备与婴幼儿18月龄时体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婴幼儿行为在18月龄时与婴幼儿本身的身长、体质量、头围、胸围均显著相关;24月龄时与其胸围显著相关(P<0.05);婴幼儿的喂养环境在18月龄时与其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6月收治入院的8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实验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行普通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1年,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认知和行为变化,并统计依从性改变。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及行为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措施早期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认知及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