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异常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20ml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卫日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120例,其中脑动脉硬化患者55例、脑梗塞25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变化。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体外血栓形成及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改善明显。结论脉络宁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脉络宁是值得推广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高氧液对急必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杏丁改善冠心病(CHD)患者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方法:选择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HD的患者,用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分别于用药前后观察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用药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杏丁注射液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5.
40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杨树群 《中国微循环》1997,1(2):109-110
本文用FL系列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及F2-FLC甲襞微循环仪对4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检测显示: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指标与60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经统计学处理后,其中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微循环流态积分、襻周积分有明显差异。说明高血脂症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变有较明显异常。提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治疗高脂血症和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A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  相似文献   

7.
观察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中11例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第一次血透前与血透4~8次(平均5.9次)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综合判断,中度异常者占83.3%,重度异常者占16.7%。其中11例作血透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值分别为6.90±0.72与5.10±0.70,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尿毒症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经血透治疗后可有明显改善,但仍在中度异常范围。给尿毒症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其病情的估价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方法血液流变采用LBY—N6A自动清洗旋转式血液粘度计,甲襞微循环采用WX—9型多部位微循环仪,检测149例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50例正常组对照。结果脑血管性疾病中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微循环指标与正常组对照都有一项或多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或 P<0. 01),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围状态都有明显改变。结论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管径增粗,血流缓慢,易导至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
曾晓琼  邓毅 《中国微循环》1998,2(2):121-121
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法用步长脑心通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步长脑心通能降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P<0.05)。甲襞微循环的流态、管周状态、总积分值均显著改善(P<0.01)。提示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有预防及治疗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桂蜡膏足底穴位贴敷对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2DM)微血管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n=50)予血栓通350mg+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n=50)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桂蜡膏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前后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检测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桂蜡膏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0.001)。LVH组中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呈正相关;LVH组、非LVH组及正常人组白微栓出现率分别为21.6%、4.4%和0%(P<0.01)。结论是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作为高血压病LVH病人的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治疗导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特征及通心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 60例 ,检测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再随机分为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组 ) 3 3例和对照组 (尼莫地平组 ) 2 7例作比较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及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结果 :气虚血瘀症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中度及重度异常者 5 2例 ( 86.67% ,5 2 /60 ) ,其中治疗组 2 9例 ( 87.9% ,2 9/3 3 ) ,对照组2 3例 ( 85 .7% ,2 3 /2 7) ,以形态积分 ( 2 .5 8) >流态积分 ( 2 .2 2 ) >袢周积分 ( 0 .83 )为主要特征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异常率同为 10 0 % ,其中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治疗 3 0天后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0 .0 1)。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0 .9% ,对照组为 70 .3 9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极高 ,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阶段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按类风湿关节炎国际统一的诊断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缓解期和晚期,分别观察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早期、缓解期和晚期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并有髓着病程的延长而有逐渐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参附注射液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配对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放射治疗,每次2 Gy,每周5次,共6周.治疗组30例予放疗联合SF治疗,每日1次,每次50ml,每周5次,共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肿瘤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以血管囊状扩张、毛细血管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等改变最显著,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流态积分、综合积分(P<0.01),从而改善微血管状态;肿瘤患者存在全面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E)、纤维蛋白原(Fg)明显增高,SF可显著降低全血低切黏度、RE及Fg(P<0.01),改善血液流变性.结论 SF可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肿瘤防治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脉胶囊对糖尿病足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信义 《中国微循环》2000,4(2):113-114
目的 探讨通脉胶囊对糖尿病足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28例糖尿病足患者,在降糖,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时,口服通脉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及甲臂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的高粘血症有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显著减轻。结论 通脉胶囊能改善微循环,缓解和阻止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持续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骨折愈合的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活动 (CPM)对下肢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 2 4例 ,随机分对照组和CPM组 ,观察术后 1周、 2周、 4周机体血液流变性和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CPM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液流变学和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差异显著。CPM可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结论 :CPM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UAP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及UK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UAP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定量观测30例UAP病人甲襞微循环。应用毛细血管粘度计法测定血液粘度。结果:UAP病人微循环表现为微血管痉挛,甲襞管襻短小,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白微栓形成、襻周外渗等较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P<0.01)。UK对UAP病人微循环及血流变异常有治疗作用(P<0.05)。结论:1、UAP病人微循环表现为粘、聚、稠。UK可以改善微循环、血流变异常,对UAP有治疗作用。2、微循环障碍参与了UAP的发生、发展,临床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参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 3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人参再造丸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人参再造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流速、流态、总积分明显改善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人参再造丸具有“补气活血、祛风化痰”作用 ,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9.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及L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血脂康在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病人的降血脂作用及通过观察卵磷脂一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65例CT或MRI证实脑梗死患者,血脂符合高脂血症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脂康0.6g口服2次/d及安慰剂治疗60d后评估血脂及LCAT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甘油三脂、胆固醇、LDL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LCAT上升在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康在高血脂的脑梗死病人中具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其机理可能通过升高LCAT水平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灵芝合并降压药治疗 40例难治性高血压病人,观察用药后血压、血糖、NO、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方法通过显微电视电脑测量系统定量测定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并用常规方法对其血压、血粘度、血细胞比容、血沉、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NO浓度(Griess反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大、小动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毛细血管襻口径扩大,血流加快,微循环改善。与此同时,血粘度、血糖明显降低,血浆NO含量明显增高(P<0.05)。 NO浓度和毛细血管口径间呈明显正相关(r=0. 762,P<0.05);与毛细血管血压间呈明显负相关(r=-0.82,P<0.05)。结论降压药加灵芝对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有效,尤对合并高血糖和高粘血症者最适合。治疗后微循环的改善还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