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病理存档的全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4例,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切片经光镜下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患者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4/4).组织学均为单纯型小细胞癌,肿...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分泌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的分类近期强调了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类型。关于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已在气管、支气管、肺和支气管腺体中得以确认,从而认定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名称很多,诸如APUD瘤、类癌、雀麦细胞癌、髓样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现就神经内分泌癌的有关概念、类型、发生、诊断等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CD10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关联性,探讨CD10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D10的表达,分析CD10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中CD10的表达率为82.1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阴性组(P<0.05)。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可能存在着CD10的高表达,这种高表达也许能够成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许健东  吴群英 《江西医药》2010,45(10):1037-1037,1055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原发性4例SCCC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及分析。结果 4例SCCC其中3例为纯小细胞癌,1例伴鳞癌分化。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分裂易见,4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AE1/AE3、低分子量CK(35BH11)、CgA、Syn、CD56、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SCC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SCCL,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颈小细胞癌至少有一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鉴别诊断需与宫颈小细胞鳞癌、低分化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粒细胞肉瘤、内膜间质肉瘤、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相鉴别,其治疗多为手术及放化疗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行手术和术后放疗及化疗治疗,其中有2例为非典型类癌,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细胞如细胞角蛋白(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上皮膜抗原(EMA)、嗜铬蛋白(Cg A)、突触蛋白(Syn)等均呈阳性。术后随访以2-4年为期限。结论对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是较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的准确诊断和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常胆囊内几乎不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因此,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由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转移至胆囊的病例更为少见,国内外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患者病例资料整理汇报如下,结合既往文献讨论该病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胡燕  谢诗意  方莉  李娟  胡志英 《江苏医药》2021,47(1):102-104,封3
目的 探讨临床罕见的未生育青年女性罹患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方案及心理变化.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分析1例年轻未生育女性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心理评估和疏导.结果 患者新辅助化疗1次后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术后如期完成足疗程化疗.化疗中期和结束后采用标准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存在轻度抑郁.结论 未生育...  相似文献   

8.
<正>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of cervix,NT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宫颈恶性肿瘤,由Wentz和Reagan[1]首次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根据NTC与某些肺的肿瘤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其亦分为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随着外在因素(环境污染)以及内在因素(免疫下降),此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此类疾病投  相似文献   

9.
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胺前体摄取脱羧(APUD)细胞,好发于阑尾、直肠、十二指肠等处,国外阑尾类癌多见,我国直肠类癌占首位.但直肠类癌多数无临床症状,偶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且早期体积较小,内镜下很易误诊或漏诊,因其为黏膜下病变,常规活检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病理诊断.为提高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我们对临床上发现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杜鹰  陆安伟  杨益佳  朱燕 《贵州医药》2013,37(6):552-555
女性生殖道小细胞癌仅占全部妇科恶性肿瘤的2%,以宫颈发生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卵巢和子宫内膜,外阴阴道发病则十分罕见。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是一种极为罕见而生物学行为独特的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癌,早期即侵犯盆腔淋巴结、血管,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0~30%,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胰腺癌是指胰腺内的细胞发生癌变情况,胰腺癌的病变是由外分泌细胞构成的,由内分泌细胞病变的癌称之为神经内分泌癌。本研究以超声检查做对比,重在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类癌是一类不太常见的特殊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归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由于瘤细胞有聚集成巢的排列倾向,在病理学上似癌的形态,但生长缓慢,较少转移,故称为类癌[1]。临床上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发病率最高。以往发现后均行手术切除的方法,创伤较大,随着内镜新  相似文献   

13.
<正>肺神经内分泌癌约占肺肿瘤的25%,是来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肺肿瘤,其恶性程度不等,预后差异大。在病理上,肺神经内分泌癌分为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巨细胞癌5型,其中巨细胞癌较为罕见。近年来,人们对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20日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且病理诊断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共32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癌男19例,女13例,男女比例1.46: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7.5±14.3岁。其病灶位于大肠23例(71.9%),位于胃6例(18.8%),位于食管3例(9.4%);大肠神经内分泌癌明显多于其它部位,而在大肠病灶中,以直肠最多见(直肠20例,升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内镜下大多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隆起,超声内镜提示病灶多起源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病理提示多数(19/32例)癌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核及细胞浆均少,近似裸核。所有患者均经CgA、NSE、Syn、CK、CK8、CK1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确诊。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以直肠黏膜下病变多见,内镜下表现多样,CgA、NSE及Syn的联合检测是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睾丸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回顾分析睾丸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予以讨论.结果 患者术前未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术后2周恢复良好,痊愈出院.出院3周后右腋窝淋巴结转移,7周后全身转移死亡.病理检查: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粒蛋白A和突触素.结论 睾丸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镜检查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通过乳腺导管镜检查发现的12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乳腺导管镜下特点、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以乳头单孔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临床体检肿块不明显,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为阴性,细胞学检查均无恶性证据。12例患者乳腺导管镜下均见病灶,9例表现单发乳头状新生物,3例表现为多发乳头状新生物。4例新生物周围管壁僵硬,其余8例管壁均光滑。所有病灶均在乳腺导管镜定位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乳腺导管镜检查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中发生于胰头区和胰体尾部各3例,其中1例发现肝脏转移。CT表现为胰腺稍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楚,其内均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胰腺期及平衡期肿瘤可持续强化或变成等密度。MRI平扫及动态增强信号表现与CT所见大体相似,但MRI在动脉期及胰腺期瘤体周围环形薄壁高信号强化为其特有特征。结论 CT和MRI结合检查,能显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在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魏 《天津医药》2014,42(8):799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34例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发病部位、远处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 、CgA和CD56三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2个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对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的多少对患者预后评估及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体经典的内分泌腺体之外,还广泛散在地分布着许多具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分泌多肽类激素和神经介质的  相似文献   

20.
胡军  于燕妮  项一宁 《贵州医药》2007,31(9):801-802
子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原发于子宫颈的神经内分泌癌,占子宫颈癌的2%[1]。其组织来源不清,命名混乱,名称繁多,直到1997年,美国癌症研究会的一个研究小组根据与发生于肺的同类肿瘤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将其分为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癌四类,使子宫颈小细胞癌有了明确的归类和描述[2]。与普通的子宫颈癌相比,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本文报告4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诊断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病理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常规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