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用溶液法和熔融法制得聚氯乙烯(PVC)与聚丙碳酸酯(PPC)共混试样,用DSC证明PVC/PPC不相容,但它们不相容的程度受分子量、共混比例及共混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并根据玻璃化转变温度计算出溶液2共混试样PPC富相中PVC的质量百分含量。用DMA说明了NBR/PPC对PVC/PPC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共混体系中PPC的用量对共混体系相容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入适量的PPC可提高共混试样  相似文献   

2.
PVA—C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C等方法,研究了PVA-CS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A与C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部分相容体系,以Flory-Huggins的高分子溶液理论为基础,通过Wood或Fox方程,计算出不同共混出PVA-CS共混体系两相中二组分的表面质量分率,进而计算出体系的聚合物-聚合物Flo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x12或g12,对PVA-C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用DMA和DSC研究了NBR和氢化NBR对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由于增容剂在相界面与PVC和HDPE所产生的作用改变了界面分子的作用形式,使体系中PVC和HDPE相的内耗峰内移。而DSC的结果表明,增容剂降低了体系中结晶相HDPE的熔点,说明增容剂增加了PVC/H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用DMA和DSC研究了NBR和氢化NBR对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由于增容剂在相界面与PVC和HDPE所产生的作用改变了界面分子的作用形式,使体系中PVC和HDPE相的内耗峰内移。而DSC的结果表明,增容剂降低了体系中结晶相HDPE的熔点,说明增容剂增加了PVC/H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PVA-C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SC等方法,研究了PVA-CS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A与C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部分相容体系。以Flory-Huggins的高分子溶液理论为基础,通过Wood或Fox方程,计算出不同共混比的PVA-CS共混体系两相中二组分的表现质量分率,进而计算出体系的聚合物-聚合物Flo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_(12)或g_(12),对PVA-C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阻燃半硬质LDPE/EVA泡沫塑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添加型卤素阻燃剂、Sb2O2、Al(OH)3复合体系对LDPE/EVA共混发泡体系的阻燃性能,并对制品结构与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阻剂的复合体系对LDPE/EVA发泡体系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制备出了氧指数为35.5%,垂直燃烧性能达到了UL94V-0级的LDPE/EVA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7.
CA/PAN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DSC、SEM、FT-IR等方法,研究了CA-PAN、CA-PAN-To二元和三元混溶液的相容性。结果表明,CA和PAN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有部分相容性。改变共混比例,共混膜具有不同微相区的两相结构,To有助于提高两组分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丁腈橡胶(NBR)及其氢化还原后产物(HNBR)为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研究了增容剂结构、用量及丙烯腈含量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丁腈橡胶(NBR29及HNBR29)对PVC/HDPE体系有较好的增容作用,而NBR40及HNBR40较差。当增容剂用量为2%,PE含量为8%~12%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高孔隙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以聚偏氟乙烯(PBDF)为膜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下PVD/DMAc、PVDF/NMP溶液的非溶剂混合参数,得到非溶剂混合参数的顺序为丙醇〉乙醇〉甲醇〉水,此外,讨论了不同溶剂、添加剂及褒庇地膜孔隙率、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其中PDVF中空纤维超江膜的孔隙率可达到80%,通量为58~110L(m^2.h),截留67000分子量物质时截留率为95%,左右,通过测定纯水的通量、不同分子量蛋白质溶液的通量和  相似文献   

10.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产  相似文献   

11.
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探讨和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超滤膜、共混膜和改性膜近来的研究情况,提出开发高性能的疏水性微孔膜和小孔径亲水性超滤膜,并解决亲水性PVDF膜的耐污染问题,成为PVDF膜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观察新型五孔PVDF共混改性纤维膜SEM形貌特征,测量改性膜的接触角和临界通量,1#(PVDF/PMMA/TPU)、2#(PVDF/PMMA/PVC)共混改性膜分别在次临界和超临界通量下进行过滤实验.结果表明:PVDF共混改性膜具有优良的微观结构,且1#共混膜性能较好;1#共混膜的接触角比2#共混膜小;1#、2#共混膜的临界通量分别为10和14L/(m2.h);1#共混膜比2#共混膜抗污染性能好;次临界通量下共混膜的运行比超临界通量下的稳定.两种共混膜分别在次临界通量下采用单独超滤和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某市地表水,得出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效果较好,且1#共混膜比2#共混膜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考察天然纤维粉体/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甲酰胺(DMAc)铸膜液热力学性质,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天然纤维粉体/PVDF共混膜,表征了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按照棉花粉体、羊毛粉体、无粉体的顺序,制膜体系越来越容易发生液固分相;并且棉花粉体/PVDF共混膜、羊毛粉体/PVDF共混膜、PVDF膜的孔隙率和水通量依次降低,结晶度依次增加,但膜形态一致,均为致密皮层和多孔亚层。共混膜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纤维粉体亲水性的不同,添加亲水性较好的羊毛粉体的铸膜液成膜速度慢,而添加亲水性较低的棉花粉体的铸膜液成膜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对PAN,PVDF和PES 3种材质中空纤维超滤提取姬松茸多糖过程中的污染行为和清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膜污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少量多糖分子,其中PVDF膜组件对污染物吸附量最小,而且最易清洗.结合反向冲洗或加气冲洗,NaOH溶液的清洗效果最好.实验获得的清洗工艺条件为:反向冲洗 0.1%NaOH溶液在0.08 MPa压差下运行40 min,3种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达到93.4%~99.9%.  相似文献   

15.
PVC/PAN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马太  何旭敏 《功能材料》1992,23(2):110-113
以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腈(PAN)为材质,在特种增容剂存在下共混制膜。实验表明,在所用比例下制备的超滤膜,PVC构成连续相,PAN构成分散相。PVC与PAN的相容性和铸膜液的浓度主要影响膜的孔径,必须以牺牲水通量来换取截留率的提高。PVC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除对孔径大小有影响外,同时影响孔径的均一程度。而合适的添加剂(如聚乙二醇,PEG)则既可使膜孔缩小,又可有效地提高开放型膜孔所占的比例,从而使截留率和水通量同时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腈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三种共混聚合物体系(PAN/PVC,PAN/CA,PAN/PS)的不同溶混特性。分别制成相应的共混超滤膜。分析了共混膜的溶混程度变化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部分溶混的共混物制成的PAN/PS超滤膜的水通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共混超滤膜的研制与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聚丙烯腈 /二醋酸纤维素 (PAN/CA)共混超滤膜的性能与聚合物共混比、聚合物质量分数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加有氯化锂 (LiCl)的二甲基乙酰胺 (DMAC)是PAN/CA共混体系的良溶剂 .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 14 % ,PAN/CA共混比为 5 0 / 5 0时 ,所制得的共混超滤膜的性能较好 .对共混超滤膜进行水解改性的实验发现 :膜的截留率上升 ,水通量下降 .用酱油、药酒为料液的超滤实验表明 :共混膜和水解改性膜的耐污染性能优于聚丙烯腈 (PAN)、聚砜 (PS)和磺化聚砜 (SPS)膜  相似文献   

18.
PVDF/CA共混超滤膜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以醋酸纤维素(C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 (PVDF)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流涎成膜 ;测试了膜的化学稳定性、抗污染性能以及亲水性等性质 ,对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 ;利用DSC扫描等多种手段对PVDF和CA的相容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芯层,聚丙烯腈(PAN)为皮层,通过同轴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PVDF纳米复合纤维膜。通过向纤维膜的皮层中加入纳米硅粉、气相白炭黑、硅溶胶三种不同的纳米粒子和改变皮芯层溶液挤出速度对PAN/PVDF纳米纤维膜进行结构优化。同时,采用BET、SEM、水接触角、纤维强度仪等对纤维膜的孔结构参数、表面形貌、亲水性、力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皮层中加入硅溶胶后的溶液导电能力达到32.90 μL/cm,PAN/PVDF纤维膜力学性能最好,纵向断裂强度达到13.02 MPa。含有硅溶胶的口罩布的品质因子达到0.0236,远大于纯聚丙烯(PP)无纺布的品质因子(0.0127),过滤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混法制备聚丙烯腈(PAN)/聚砜(PS)超滤膜,以聚丙烯腈作为第一组分(连续相),聚砜为第二组分(分散相),用相转化法流延成膜;研究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凝胶浴等对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AN/PS共混膜与PAN膜具有相似的化学稳定性,但较PAN膜具有更好的分离透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