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9岁,因"腰腿疼痛伴盗汗、乏力2月余"入院,临床诊断为L2、3腰椎结核.超声: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正常,右心房轻度增大,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约6.4 mm);主动脉走行、位置正常,腹主动脉右侧未见下腔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左下方汇合后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上行(图1A),穿过膈肌回流至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图1B);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血流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另一部分于主动脉弓水平汇入左上腔静脉(图1C);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心房;冠状静脉窦增宽,窦壁完整.  相似文献   

2.
楼良潮  贺夫林 《临床医学》2001,21(7):F003-F003
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昏、晕厥4天”入院。原有“甲亢”病史20余年。入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颤;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颤,窦性停搏,最大间断3.3秒。诊断: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甲亢伴心律失常,房颤。于2000年10月28日拟行局麻下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局麻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在X线引导下送入导引钢丝,再送入血管鞘管,发现有动脉血喷出,即考虑血管鞘管在动脉内,立即固定血管鞘管待处理。即用切开法找到右头静脉,放置好起搏器,并  相似文献   

3.
PICC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方法[1]。用这两种导管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时预期效果相同。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期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明确诊断或疑为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共11例,出生后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总结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1例胎儿产后均明确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超声图像表现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全程可显示,位于主动脉弓左侧,由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交汇形成,呈"Y"形,近心端与冠状静脉窦相连;永存左上腔静脉血流频谱与右侧上腔静脉相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期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到右心房的永存左上腔静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22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采用分段、多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超声扫查,结合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超声逐段分析并进行最后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为计算机体层扫描静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临床其他检查所证实。结果22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5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汇合,肾前段跨越腹主动脉前方至右侧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3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肾前段左侧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前方经右侧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部分左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患者伴有左肾静脉压迫。下腔静脉膜性梗阻3例,临床表现均为布-加综合征,超声显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见隔膜高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未见血流,静脉腔内见逆心性血流流入腰静脉、腰升静脉。左肾静脉畸形11例,其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9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1例,后左肾静脉汇入左髂总静脉1例,9例伴有左肾静脉压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评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常见体静脉畸形的超声特征,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方法:与结果:本文报道经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诊断并经造影或手术证实6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体静脉畸形引流,其中部分患者为多发静脉畸形;69例中合并静脉畸形77例次,包括永存左上腔静脉(LSVC)47例次;左上腔静脉入左房15例次;合并奇静脉异常连接的下腔静脉(IVC)肾上段中断10例次和严重狭窄1例;左无名静脉走行异常4例次。结论:1.心房异构时,体静脉畸形发生率显菩高于心房正位.且异构的性质与体静脉畸形引流类型密切相关;2.为了正确诊断体静脉畸形引流,应进行多切面系统检查,尤其注意对剑下、胸骨上窝和胸骨旁高位切面的观察;3.剑下短轴切面见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脊柱的对称关系消失,则提示下腔静脉异常;左胸骨旁高位与胸骨上窝切面多能直接显示左上腔静脉,同时左无名静脉非常细小或缺如。如果冠状静脉窦无扩张,则高度怀疑左上腔静脉入左房。左上肢静脉声学造影对左上腔静脉畸形的识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内心电图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异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40例神经外科病人分为两个组,每组20例,A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B组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放置静脉导管到10 cm处,保留导引钢丝并使其头端长出静脉导管尖端1 cm,静脉内心电图连接线一端连接到导引钢丝的尾端,另一端连接到心电图机的Ⅱ导联线上,同时推进导管和钢丝并观察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变化.A组导管进到14 cm,B组导管进到18 cm,行胸部X线检查,如发现导管异位,则把导管连同钢丝一起退到6~8 cm处,旋转导管和钢丝后再慢慢推进,直到心电图出现倒置的高大畸形的P波(我们称之为V波),V波突然明显变大时,固定导管,再行X线透视检查.结果:经X线透视检查,A组病人有7例导管异位,B组病人有6例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时静脉内心电图的V波不出现,整个QRS波群波幅很低,在导管从10 cm推进到14或18 cm过程中,心电图波形和波幅没有什么变化;导管在上腔静脉时静脉内心电图有V波,且V波随着导管的深入不断增大,到某个深度,V波突然明显增大.置管的平均深度,A组(13.5±2.3)cm,B组(17.2±2.6)cm.静脉内心电图可极准确地确定导管是异位还是在上腔静脉,并能即时纠正异位的导管.结论:静脉内心电图能有效地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动脉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行右心室起搏30例经验。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留置动脉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电极到位率100%,右室有效起搏率100%,除2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危险期。结论本法创伤小,操作方便,局部及全身感染罕见,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能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起搏;无需X线引导,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专用冠状窦电极导管和普通电极导管放入冠状窦时超声心动图引导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0例顺序施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14~ 6 5岁 ,分别应用专用冠状窦电极导管 (A组 )和普通电极导管 (B组 )进行冠状窦电极导管放置 ,两组均以二维超声为影像学引导进行电极导管放置。二、仪器与方法所用仪器为HPSonos 5 5 0 0型电脑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2 .5~ 5 .5MHz。采用常规方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送入鞘管及扩张管 ,并由扩张管送入导丝至下腔静脉。操作方法 :A、B两组放置电极导管入冠状窦时…  相似文献   

10.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3年开始采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床旁植入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迄今共 4 2例次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72岁 ,所有患者均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严重脑缺血的临床症状而急需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1.2 方法  1静脉选择 :选择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 ,应用 Seldinger法穿刺技术 ,送入 5 F或 6 F鞘管 ;2电极导管 :选用 Daig公司生产的 5 F带气囊漂浮起搏电极 ,尾端与配备的注射器相连 ;3起搏方法 :在体外检查气囊是否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漂浮的原理,经血流回心的作用,使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置管并发症调整至上腔静脉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和体表定位置管长度的方法进行导管穿刺。观察组置管患者经超声影像对颈内静脉异位导管的判定后,退出颈内静脉导管后,撤出导管内支撑导丝(5~10cm),再次缓慢(5s/cm)送入导管至预定长度;对照组采用传统改变体位的方法进行调整。比较两组方法下患者的调整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除1例因锁骨下淋巴结压迫血管无法送入导管,其余均调整至上腔静脉内;对照组采用体位调整法调整,有8例未能调整至上腔静脉,保留导管在锁骨下静脉。两组调整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的导管尖端最易发生异位的血管是颈内静脉,因此,运用导管漂浮原理调整异位的PICC导管,使其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带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8/2006-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82例.男43例,女39例;平均年龄(14.3±10.7)岁.其中26例为膜部瘤,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②方法:术中经左心室造影确定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及形态,造影后经股动脉送入Judkin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至左心室,调整导管通过缺损处进入右心室,送入面条导丝至肺动脉或上腔静脉,经股静脉送入圈套器达肺动脉或上腔静脉,套住导丝拉出体外,建立股动脉至股静脉轨道.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侧送入6-9F输送鞘管至左心室,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释放封堵器,在左心室释放左心室面伞,轻轻回撤整个输送系统,当左心室面伞紧贴室间隔时,释放右心室面伞,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未受影响,表明封堵成功.③评估;封堵前、封堵后3 d、1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的大小及变化.结果:78例成功置入封堵器,治疗成功率95%.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2-12(5.1±2.4)mm.封堵器直径4~14(6.7±2.9)mm.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过程中所有封堵器位置及形态良好.封堵后行左心室造影,1例有少许残余分流,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封堵后3 d、1个月及1年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而封堵后3 d、1个月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无明显变化,封堵后1年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较封堵前显著下降(P<0.05).且上诉6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应用于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未发现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0岁,外伤后胸片示主动脉增宽,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肾上段至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图1),左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图1A),右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汇入左下腔静脉(图1B),左下腔静脉在L1平面汇入扩大的半奇静脉,并在主动脉后方上行,于T8平面延续为副半奇静脉,至T4平面连接扩大的左上肋间静脉,绕主动脉弓左侧向前汇入左头臂静脉后下缘(图1C);奇静脉缺如,肝静脉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临床诊断为左下腔静脉伴半奇静脉延续.  相似文献   

14.
双上腔静脉畸形一例首钢总医院(100041)磁共振室陈彦白云先杨立君患者,男,68岁。95年10月因发烧,咳嗽胸透发现左下肺炎入院。患者有20余年陈旧性心梗,高血压史。CT发现静脉血管畸形(图1)。建议MR进一步检查。MR示: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送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142例置入PICC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送管困难10例.发生送管困难的可能原因,其中1例精神紧张,5例插管鞘送入位置不佳,1例静脉瓣阻碍,1例锁骨下静脉畸形,1例血管疤痕狭窄,1例与体位摆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1岁。出生后1年发现心脏杂音,自幼活动耐力差。查体:血压110/65mmHg,口唇、指趾无青紫,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Ⅳ/6级收缩期的吹风样杂音。当地超声诊断房间隔缺损。超声检查:剑突下脊柱右侧未探及下腔静脉,肝静脉独立连接右房,脊柱左侧腹主动脉后方可见一静脉血管,左下肢静脉途径声学造影显示该静脉、右上腔静脉及右房依次显影(图1)。左上肺静脉前方见一静脉血管进入左房,左上肢静脉途径声学造影显示该静脉、左房依次显影,考虑为左上腔静脉(图2)。房间隔下部至中部巨大回声连续中断,上下径33mm,房水平左向右分流。超声诊…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6岁.左前胸壁血管曲张2年,左侧胸骨旁杂音1年.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3 mm,同时测及左锁骨下动脉,提示该动脉增宽,于左锁骨下动、静脉间测及瘘口,大小约3~4 mm.彩色多普勒显示左锁骨下动、静脉间明亮的五彩镶嵌连续性交通血流,峰值流速约 4.3 m/s(图1,2).血管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静脉瘘,瘘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近段,予动脉导管封堵器封堵(图3).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进展   总被引:92,自引:3,他引:89  
中心静脉置管使用人体大静脉 ,如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无论是哪一途径置管 ,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1 历史回顾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最早是由WernerForssmann 192 9年报道的。[1] 在尸体上成功地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 ,Forssmann把钻针插入自己的左尺窝 ,送入 1根 4F导尿管进入自己的心脏 ,接着走过几段楼梯至放射科鉴定导管位置。此后Duffy于 1949年应用了颈外静脉途径 ,Aubaniac于 195 2年通过下腔静脉途径发展了静脉通道技术。[2 ] 195 6年Fors…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华 《当代护士》2006,(2):71-72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广泛。1临床资料2001年~2004年12月,我科共行中心静脉置管术208例,男性162例,女性46例,年龄17~93岁;创伤性休克患者42例,感染休克15例,大手术循环动力不稳定患者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58例,其他23例。其中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1天;发生导管堵塞12例,占手术总数的5.76%;导管脱落20例,占9.6%;穿刺部位感染2例,占手术总数的0.96%;并发全身感染0例;发生气胸1例占总数0.48%;经锁骨下穿刺置管后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而导管往上行入颈内静脉3例。2穿刺部位在局部浸润麻醉(深昏迷患者无麻醉)下采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中从贵要静脉穿刺置管4例,右颈内静脉置管183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8例,左颈内静脉置管3例。3护理3.1置管前评估置管前评估患者一...  相似文献   

20.
<正>PICC是指由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送入上腔静脉(SVC)的方法,用于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由于护士护理、操作不当或者并发症等原因,在治疗未结束前,可发生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