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发展林业碳汇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进行整体把握分析,提出北京地区发展林业碳汇的合理建议,即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发生物质能资源,林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持续稳定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增大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力度;逐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碳汇能力;积极运行碳汇项目,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完善碳汇理论、实施碳汇政策、开发碳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造林再造林的项目背景,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临安引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临安引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应对策略: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合作实践优势,实行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为碳汇项目开展提供保障;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林业碳汇;突出临安竞争优势引进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3.
林农是我国林业经营的主体,其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关系到我国林业碳汇的供给问题。文章以浙江省温州市的林农为调查对象,引入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林农的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是否认为林业碳汇具有减排优势、造林年限和是否享受过碳汇造林补贴3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林农的年龄和是否能理解林业碳汇概念2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利用非参数估计技术,得出林农碳汇林经营的平均期望受偿额度为72.34元/t·co_2。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碳汇融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林业碳汇,是缓解减排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简述我国林业碳汇融资的内涵、发展现状,分析现存发展问题,提出从建立全国性林业碳汇交易市场、鼓励林业碳汇领域的金融创新、明晰林业碳汇产权和完善林业碳汇项目风险防范机制等四方面改善林业碳汇融资现状。  相似文献   

5.
我国碳汇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林业碳汇,是我国实现林业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简要论述我国林业碳汇相关政策与项目活动,对当前碳汇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加强政策指导和保险补贴,拓宽林业碳汇项目融资渠道,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和完善林业碳汇交易体系等四个方面改善我国碳汇市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林业碳汇要求,开展林业碳汇理念宣传,使林业开发者充分认识到林业碳汇发展对林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加人们对于低碳、碳汇交易、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最新进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国际背景、清洁发展机制和林业碳汇项目的产生过程。阐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共识。分析了林业碳汇项目在非持久性、基准线和额外性、项目边界和泄漏、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的分歧。概述了中国开展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关的工作,包括启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实施国内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营造“碳汇问题”研究学术氛围等。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确保我国生态安全;重视林业碳汇项目及碳交易的政策研究;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一项新工作。文章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相关背景,分析了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类型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设计未来的林业碳汇项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努力改善温州市生态、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工作,树立温州生态文明良好形象,11月28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和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林业局、苍南县人民政府承办,以“发展林业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成立暨碳汇造林项目启动仪式在苍南县观美镇举行。  相似文献   

10.
依据林业碳汇的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中国将来林业碳汇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林业碳汇项目产权制度建设,降低林业碳汇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等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郗婷婷  李顺龙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6):519-522,526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供给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碳汇供给政策与林业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博弈关系,并量化分析了双方行为变化对彼此收益的影响和最终均衡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积极性、地方政府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都对林业经营者碳汇供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全面制定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和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制定全面的林业碳汇供给扶持制度,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林业碳汇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林业碳汇增长潜力较大,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当前,林业碳汇市场建设还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交易成本偏高、方法学不完善和金融支持不力等突出问题。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碳汇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建立林业碳汇优先的政策机制和支撑体系、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和丰富林业碳汇金融产品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4.
林业碳汇的经济属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广义上的林业碳汇和狭义上的林业碳汇的概念,得出广义的林业碳汇是一种公共物品。而狭义的林业碳汇是一种私人物品,它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的结论,同时指出林业碳汇市场面临着增加林业碳汇存在的各种抵消效应,与其他减排手段的竞争,决策者对林业碳汇市场的认识不足和目前林业碳汇市场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林业投融资体系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内在要求。融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国家投入已成为制约贵州现代林业发展的瓶颈。在分析我国林业投融资制度和贵州林业投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对公益林融资和商品林融资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对贵州林业投融资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业碳汇项目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碳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影响。重点对林业碳汇面临的碳泄露、第三方机构不健全、相关技术不完善、碳汇价格波动和政策变化等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从加大林业碳汇项目保险投入、完善林业碳汇交易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水平、建立全国性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四个方面来增强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推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经济》2020,(1):1-4,10
林业碳汇是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生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瑞典、挪威等国日益重视碳汇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健全林业碳汇市场势在必行。通过总结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当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以期为管理者调整供求关系、稳定价格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林业碳汇项目早日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现状及建立的必要性。认为,全球碳贸易规模逐年增大,世界碳交易平台初步搭建。中国的大排放量使其具备碳交易的巨大潜力。国际碳汇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林业碳汇市场的建立。借鉴国外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构建我国林业碳汇管理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管理中的作用,明确交易主体、客体及其碳汇权属,规范林业碳汇交易的程序和步骤,制定并完善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四川提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发展思路,为整合林业大省资源,发展林业碳汇贸易带来良好机遇。文章考查了四川林业碳汇贸易发展的内外因素,重点分析了林业碳汇贸易的发展潜力,提出了立足四川省情,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的顺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逐渐严重,各国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林业碳汇逐渐成为重要的减排手段之一,林业碳汇产业也成为各国的新兴产业。针对我国林业碳汇产权不明、相关风险管理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收益相对低等问题和林业碳汇融资的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产权、风险、需求、收益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