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纺织教育》2009,24(2):12-12
日前,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全部结束。北京服装学院有3项教学成果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由刘元风、胡月、谢平、贺阳、邹游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新世纪服装高等教育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获一等奖;由贾荣林、詹炳宏、詹凯、常炜、陈晓华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二等奖;由周永凯、王素艳、程光耀、徐雯、田红艳、王群山、詹炳宏、赵贤淑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艺工结合类院校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与实践”(与北京印刷学院合作)获二等奖。其中,荣获一等奖的项目日前已被北京市推荐参加2009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相似文献   

2.
孙志慧 《丝网印刷》2023,(15):45-47
在纺织类非遗传承视域下,对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希望能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良  邱高  瞿斌  郭萍 《纺织教育》2008,(1):19-22
以东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例,阐述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基本途径。通过实施新一轮学分制改革,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构建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实践平台,有效推动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构建的纺织人才培养平台基础上,探索与实施了纺织与商贸课程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纺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虚拟实验平台实现纺织服装与贸易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表明:"教学+岗位实践"对接的纺织服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6月24日,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工作人员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其教育教学成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专业共建共享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项目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研讨式教学模式推广与应用研究”均荣获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李波 《纺织导报》2012,(8):115-117
纺织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成果名称: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次培养高素质纺织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奖学校:东华大学该成果遵循和贯彻了"加强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分层次培养"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了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有深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7.
工会与院校联合设立的工匠学院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二元制”试点工作丰富了内涵和实践。文章分析了“二元制”试点工作的现状,以福州工匠学院为例,从育人模式、实施路径和工匠精神培育平台等方面探讨和研究工匠学院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近几年来,围绕印刷工艺学课程建设及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由刘昕教授、曹从军副教授等参加的我校教改项目“现代印刷工程人才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刘昕教授负责的教改项目“普通高校包装工程学科的创新建设与实践”和“印刷工艺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等,  相似文献   

9.
穆慧玲 《纺织教育》2010,25(1):15-17
将CDIO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思想贯穿于服装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论述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专业与市场结合”的服装学科体系,形成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服装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0.
沈蕾  李宏  杜芹平 《纺织教育》2012,27(3):217-219
介绍东华大学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经验。创建由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式课堂教学、网络化学习平台、“三明治”实践环节、一站式导师辅导、国际化培养环境等融合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享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应用效益、创新特色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东华大学有多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获上海市立项建设,包括"服装立体裁剪""过程控制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4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纺织材料学""非织造学"2门上海市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卓越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与机制探索""基于模块设计的服装工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审定,联合会批准,"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授奖项目共233项,其中:授予江南大学王鸿博等申报的"全员参与 全程协同 纺织工程专业'卓工计划'的实践与创新"和苏州大学潘志娟等申报的"纺织工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两项教学成果特等奖,奖励金额1.5万元/项;南通大学张瑜等申报的"基于'114'教学建设与改革,协同培养工匠型非织造专业人才"等26项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金额 1 万元/项;大连工业大学于佐君等申报的"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等7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东华大学邱夷平等申报的"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纺织材料学》(全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等133项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奖励金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资助.  相似文献   

13.
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 沙洲职业工学院成立于1984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文中简称纺织专业)是她第一批专业,学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自成立之日起就印上了时代的烙印,秉承“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和“地方办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与宗旨,以本地区经济发展为背景,以满足本地区纺织职业岗位、纺织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期为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主动适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最终培养出更好更多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并引领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基础,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探索与实践多类型多规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波 《纺织导报》2012,(10):115-117
纺织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成果名称: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奖学校:苏州大学该成果针对工科人才的创新型培养模式,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1)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将课程分类设置为:基本课程+主修课程+专业课程+个性化创新型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新疆服装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教学"伪市场化"、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深入分析了新疆生态环境、地域优势和传统文化等因素与高等服装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疆高等服装教育应该根植于地方传统服饰文化并结合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需求,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开展以"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教育为主要教育特征,有重点、分层次地制定区域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地方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穆红 《辽宁丝绸》2013,(2):25-27,21
高等职业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教学体系,要求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相符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及符合服装专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校内项目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两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岗直通的"三连环"课程体系,通过"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相互促进,通过专业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五邑大学根据现代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为突破口,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三个“三位一体”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即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基本技能+综合性设计+研究创新”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为更有效地培养纺织服装行业的计算机软件复合型人才,根据企业岗位招聘要求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按大类招生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纺织服装行业,面向网站UI设计及优化、软件技术支持这两个岗位群,培养能快速胜任此行业各领域的软件设计开发、维护与管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通过增设服装概论、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企业管理等服装行业应用背景课程,和专业课按岗位群建立课程群方式来配套课程体系;采用基于威客平台教学和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两种“准员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模式,来培养面向纺织服装行业的计算机软件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