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两种非金属色桩核在CerecⅢ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CerecⅢ全瓷冠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在金属核上烧结遮色瓷法制作全瓷冠11例17件,全瓷桩核法制作全瓷冠6例6件,修复后定期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认为全瓷冠舒适,无异物感;色泽自然,美观性好,与天然牙相似;咀嚼功能较好。客观检查未发现食物嵌塞、继发龋、牙龈炎等情况。目前尚无全瓷冠脱落或破损的情况发生。结论:两种全瓷冠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全瓷桩核对全瓷冠颜色的影响更小,修复的CerecⅢ全瓷冠颜色也更为逼真。当基牙根管较细,桩与核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建议选择金属核上烧结遮色瓷以防止桩核折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磨牙插销式氧化锆桩核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颗残冠、残根的磨牙,采用CAD/CAM技术制作插销式氧化锆桩,核栓道中1/3处因存在扫描盲点所致的未穿透部分,用金刚砂车针在喷水状态下调磨至穿通。完成桩核后行全冠修复,对修复效果进行2年的随访评价。结果20件插销式氧化锆桩核均就位顺利,固位良好,与基牙根面密合;全冠修复体随访2年,咀嚼功能正常,无松动或脱落,边缘密合,牙龈正常,修复效果良好。结论CAD/CAM技术结合后期加工的方法可成功制作磨牙插销式氧化锆桩核,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前牙冠桥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研制的前牙冠桥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从临床修复技术与工艺出发设计样本,解决患者、医生、技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图文并茂,促进前牙冠桥修复体美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前牙冠桥修复体形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增进医、患、技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前牙修复体的美学质量。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图象、采用空间域方法、邻域平均法、图像平均法和图像平衡法等进行图象预处理;建立样本牙形库、通过对样本牙、缺失牙的特征选择、提取和排序、运用计算机基于串-并方式的三层可调隐单元模糊神经网络法,结合医生、患者的意见,进行前牙修复体计算机的形状自动设计和手动个性化设计。结果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对前牙各种不同缺失与缺损临床病例86例进行设计、医生、患者共同参与设计形状,打印制作配方,形状匹配效果满意。结论 实现了修复体形状的计算机自动匹配和个性化设计,促进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前牙冠桥修复体颜色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旨在加强信息交流,提高修复体的美学质量。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图象;建立颜色样本库;运用基于三刺激值的相对比色法原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自动匹配,从而进行修复体的颜色设计。结果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医生、患者共同参与设计颜色,并提供材料及工艺处方。结论 实现了修复体颜色的计算机自动匹配和手动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na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后牙全瓷修复体的3年临床使用效果,分析病例失败的原因。方法使用CAD—CAM系统和可切削瓷块治疗32例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共修复14颗前磨牙和18颗磨牙。根据缺损的形态和体积分别制作11个嵌体、10个冠和11个髓腔固位冠,追踪观察3年。结果28个修复体完好,2个修复体折断(磨牙嵌体和冠各1个)并重新制作,2个修复体边缘破损(磨牙和前磨牙嵌体各1个)。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证并严格按要求进行牙体预备的前提下,使用CAD.CAM全瓷修复能满足患者对咀嚼功能和美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全瓷桩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瓷冠在临床的逐渐广泛使用,金属桩核日益显现出不足,全瓷桩核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全瓷桩核的制作技术、性能及临床应用等国外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薄弱根管的冠向微渗漏大小。方法:选择单根管前磨牙60颗,完善根管治疗后制备成薄弱根管形态。分组制作粘接 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A 组)、预成单支纤维桩+流体树脂核(B 组)和铸造金钯金属桩核(C 组),每组20颗。印度墨水染色4周后脱矿脱水透明化处理,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情况并分析统计学差异。再将标本完全脱矿,观察微渗漏产生的界面。结果:3种桩核修复薄弱根管后根管壁与桩核之间均存在微渗漏,A 组与 C 组冠方微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 >0.05),均明显小于 B 组(P <0.05)。A 组、C 组微渗漏多产生在桩核与树脂水门汀之间,B 组则多出现于树脂水门汀与根管壁之间。结论: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薄弱根管的冠方微渗漏多产生于桩核与粘接剂界面,大小与金属桩组相似且均明显小于单支纤维桩+树脂核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设计方法.方法 将标准牙颌模型进行锥体束CT扫描,然后在Mimics软件中三维重建,获得数字模型.使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Ormco公司的STb托槽外形尺寸数据.在Solidworks软件中,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水平和垂直槽沟的托槽体,建立托槽库.同时提取牙齿舌侧曲面,绘制个性化舌侧托槽底板和个性化舌侧弓丝,并进行匹配.最终得到个性化舌侧托槽和个性化舌侧弓丝.结果 在计算机中绘制得到了水平和垂直槽沟托槽和颊管,建立了托槽数据库.探索出使用Solidworks以及Mimics等逆向工程软件设计个性化舌侧系统的方法.结论 使用Mimics和Solidworks进行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CBCT数据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出一种个性化开髓导板的设计制作方法。方法:对一名志愿者拍摄CBCT,导入MIMICS 17.0,提取出目标牙齿三维模型,分离髓腔形态,在UG8.0中设计出内管,将内管导入MIMICS 17.0插入牙齿三维模型合适位置,最后将内管和牙齿三维模型一起导入3-matic9.0,制作出个性化开髓导板。结果:成功设计出匹配21、25及26三种类型的开髓导板模型。结论:利用MIMICS、UG和3-matic三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设计出任意洞形的个性化开髓导板,实现根管治疗中,开髓过程的个性化导板辅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符合形态美学要求的贴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方法,为贴面专用CAD平台的开发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选择1例右上中切牙变色需贴面修复的患者,取牙体预备前与预备后两副超硬石膏模型,牙体预备成切端对接型,经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数据采集、三维重建、使用逆向工程软件Surfacer10.5与Geomagic Studio 8.0进行贴面CAD.结果 在逆向工程软件基础上确立了贴面CAD的技术路线,完成后的贴面表面光顺,与对侧同名牙对称协调,符合形态美学仿真修复要求.结论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进行贴面CAD,方法简便可行,为自主知识产权贴面CAD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快速成形技术制取上颌骨缺损模型的新方法,以弥补传统模型制取方法的不足。方法将12例上颌骨缺损患者的头部CT数据输入计算机,经Mimics 8.11软件和Geomagic 7.0软件处理后,得到缺损部位的三维影像数据,利用快速成形技术,获得缺损部位的树脂模型。根据树脂模型制作阻塞器,利用缺损部位的组织倒凹固位使阻塞器独立固定在缺损腔中。再行可摘义齿修复,将阻塞器和可摘义齿用磁性附着体连接。检查临床修复效果并用鼻音计测量5例患者阻塞器戴人前后的鼻音化率值。结果阻塞器和可摘义齿可分段戴人患者口内,两者固位、稳定等临床效果均较好。鼻音计测量结果显示,阻塞器戴人后患者的非鼻辅音语音样本的鼻音化率值降低,由戴人前的(46.53±13.86)%降为戴人后的(22.60±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CAD与快速成形技术制取上颌骨缺损部位模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软件配准的方法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虚拟排牙和舌侧矫治器设计,以期实现治疗后良好的牙冠牙根排列,为避免正畸治疗后并发症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选择10例错(牙合)患者进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牙列石膏模型激光扫描,分别获取三维模型,采用软件配准的方法将两种数字化模型重叠,切除锥形束CT模型牙冠部分,获得三维整合牙颌模型.运用软件自动测量配准误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评价3名操作者间差异.对三维整合牙颌模型进行包括牙根的数字化排牙,在排牙模型上进行个性化舌侧托槽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果 3名操作者对上颌或下颌模型配准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配准误差分别是(0.144±0.020)和(0.141±0.022) mm;完成上下颌个性化舌侧托槽计算机辅助设计.结论 通过软件配准方法可建立高精度三维整合牙颌模型,并可在虚拟矫治中获得良好牙冠牙根排列,以此为基础可完成个性化舌侧托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次扫描在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中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不同扫描系统在此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二次扫描完成氧化锆全瓷冠40件,其中Proeera全瓷冠10件(使用接触式扫描仪),Everest全瓷冠30件(使用光学扫描仪).利用二次扫描制作不同形态的基底冠.修复后1 d、3、6、12、24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边缘适合性、颜色、固位、折断或破损情况.结果 40件全瓷冠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检查中40件全瓷冠的各项检查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二次扫描可以完成复杂形态的CADCAM氧化锆基底冠的制作,保证氧化锆全瓷冠饰瓷厚度均匀适度.应用二次扫描时,光学扫描仪相比接触式扫描仪更适合于完成复杂形态的氧化锆基底冠.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d,CAM)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7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患者行血管化腓骨移植,1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术,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CAD—CAM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缺损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并根据模型预制钛板和成骨牵引器。术中按术前设计切除下颌骨病灶区骨段,血管化腓骨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腓骨塑形并固定;行DO患者根据术前设计制作传送盘和安装牵引器位置。结果: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完全一致,预制的下颌骨重建钛板及牵引器形态与术中下颌骨外形匹配,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术后效果。术后X线片显示23例重建的下颌骨形态对称,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结论:CAD—CAM技术为下颌骨病变的术前手术范围设计、移植骨形态设计和牵引器的个体化制作提供了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在临床的工作流程和技工加工环节均与传统间接修复不同,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印模的获取和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修复体并由数控机床切削制作。牙体预备的质量和预备体呈现的参数可直接影响口内扫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效度,修复体自动化的设计和制作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这些影响均可降低修复体对患牙牙体缺损的适合性,尤其是修复体边缘更是敏感的关键部位。本文围绕影响椅旁CAD/CAM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相关因素,梳理并探讨各操作环节中的应对策略和质量控制细节,以促进椅旁CAD/CAM修复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修复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磨牙牙体缺损患者60例.30例患者共计35颗患牙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工作模型、对验模型及咬合记录的三维数据;用软件的全冠设计程序设计有咬合关系及邻牙接触关系的全解剖形态氧化锆全瓷单冠;用数控机床和氧化锆块制作、终烧结并上釉完成最终修复体,临床试戴并粘固(全瓷冠组).30例患者共计30颗患牙制作金合金铸造单冠(铸造冠组).参考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戴冠后即刻、3、6、12、24个月临床观察和评价修复体外形、颜色、自身和对(牙合)牙磨耗及修复体破损情况.结果 35件氧化锆全瓷冠均未出现崩瓷及折裂,修复后24个月5例患者5件全瓷冠对(牙合)牙出现Ⅰ级磨耗,1例患者1件全瓷冠对(牙合)牙由修复后即刻的Ⅰ级磨耗变为Ⅱ级磨耗,全瓷冠抛光后对(牙合)牙磨耗未进展.30件金合金铸造冠无磨穿等破损现象,对(牙合)牙无明显磨耗.结论 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美观程度较好、不易破损、磨耗,但氧化锆全瓷冠可在一定程度上磨耗其对(牙合)天然牙,应严格把握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牙冠延长术手术模板的设计与制作,初步探索可行的方案。方法:利用三维扫描仪对1位需行牙冠延长术患者的上颌牙列石膏模型进行扫描。遵循龈缘形态的美学原则,结合患者口腔实际情况,对点云数据进行编辑,生成代表龈缘形态的3D曲线。按照曲线位置确定模板区域,通过抽壳等操作获取模板的三维数据模型。最后将数据导入快速成型机,加工出树脂模板。结果:初步实现了牙冠延长术手术模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提高了术中定位切口的速度和准确性。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制作牙冠延长术模板,为科学设计龈缘的位置和形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桩道信息获取不完整、数字化程度低等诸多缺陷限制了全数字化和半数字化桩核制造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型桩核数字印模采集技术,该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来制作桩核,能生产出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烤瓷贴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瓷贴面修复3年后的临床观察和比较,评价CAD—CAM瓷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例患者制作CAD—CAM瓷贴面65个,25例患者制作烤瓷贴面105个。修复3年后采用改良加利弗尼亚牙科协会一瑞格标准对两种贴面的各项临床指标、存留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烤瓷贴面和CAD—CAM瓷贴面3年存留率分别为96.2%和93.8%;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4%和90.8%。两种贴面在颜色匹配、边缘着色、边缘适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CAM瓷贴面表面质地优于烤瓷贴面。结论CAD—CAM瓷贴面是一种成功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